淺析箏曲《溟山》的演奏技巧和音樂處理
發布時間:2015-10-20 14:51:13
《溟山》應用了西洋大小調與我國傳統調式的轉換與交替。調式在b小調與B大調同主音大小調之間不斷地交替應用。整首曲子以b小調為主,只是在華彩樂段與快板中才轉換為降B大調和B大調,以此來表現湘西大山中空曠、沉寂、神秘而又帶有些許浪漫色彩的感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王中山先生的《溟山》作品曲式結構也具備我國傳統作曲手法“啟、承、轉、合”的特征,引起為“起”;慢板為“承”;快板為“轉”;尾聲為“合”,并在此基礎上加入了一個華彩段,為整個曲式帶來了新的色彩,給人以浪漫而極富幻想性的音樂想象力。這是在借鑒西方樂曲創作方法的基礎上,所形成的我國的“新民樂”,這與當前以傳統民樂旋律為主體,僅僅加入電聲樂隊和現代配器的“新民樂”存在著本質性的差別。畢竟,前者是從曲式結構、演奏技法方面的一個徹底革新,而后者僅僅是在表演形式上,尤其是在樂器應用上的一個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