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理念下 分層教學法研究
作者:甘肅省永登縣柳樹鄉初級中學 駱永國
發布時間:2015-10-19 14:36:27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每個學生在知識、能力和興趣特長方面都不相同,所以在教學中再不能采用“一刀切、一鍋煮、一碗盛”的教學方法,而要采取具有針對性、科學性、可行性的分層教學組織形式。不能僅僅滿足于每個學生一般的共同發展,而要根據人的個別差異性創造適當的條件,促使每個學生的個性得到最大發展。對此,我在教學中進行了一些有益的實踐和探索,初步形成了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宗旨的分層教學的教學模式。 1.按課程學習基礎分層組織上課,確立不同層次的目標。
制訂分層教學目標的前提條件,是要精心鉆研教學大綱、精心研究教材、精心了解學生,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教學目標。在制訂具體教學目標時,要注意與學生的水平層次相統一,在教學目標上應分為A層、B層和C層。A層次教學目標:適當加快教學進度,不拘泥于教學大綱要求,注意拓寬知識面,注意學科的發展。B層次教學目標:按現行教學大綱,執行國家教委的必修和分科性選修的綜合要求。C層次教學目標:按現行教學大綱,執行國家教委必修要求,采取“慢進度、多反復、重三基、常反饋”的辦法,逐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2.劃分學生培養層次。
對學生進行分層,必須對每個學生有全面的了解,了解學生原有的知識基礎、思維能力水平、記憶發展水平和學習的意志、品質及學習能力、學習態度等,然后進行分層。一般可分為A、B、C三個不同層次,并確定合適的比例,B層人數大概占45%~55%左右。將學生分成相對穩定的層次,一段時間后再作調整,如每次單元檢測后作調整,當然也可以是每一章學習后作調整。并且恰當地安排學生的坐位,如讓A、C層的學生坐在一起,而A、C層的學生又在同一縱向單列上,這樣既有利于學生之間的學習交流,也有利于相互學習。
3.教學分層,精心設計教學環節,鼓勵學生自主學習。
課堂教學分層是實施分層教學、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教學是師生的雙邊活動,因此首先要落實好課堂中提問的層次。為了鼓勵全體學生都能參與課堂活動,使課堂充滿生機,教師應有意識地編制和擬定三個層次的問題,有難度的由A類生回答,簡單問題讓C類生回答,中等難度問題則由B類生來回答,使每個學生均等地參加課堂活動。筆者認為,在日常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訣竅是多設計深層次啟發式的提問,把“灌輸式”的“這樣做”變成“啟發式”的“怎么辦”,把“淺層次”的“是不是”變成“深層次”的“為什么”,把“單向思維”的“用什么方法”變成“多向思維”的“有多少種方法”……引導學生在實際探索和發現中獲得真理,把學生思維引入求新、求異的天地,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和創造欲望。
4.練習分層 。
對不同層次學生布置不同的作業,使各層次學生都得到提高。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指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是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但由于學生的個別差異,單靠集體指導還不夠,教學中還要根據教學內容,并結合學生實際有針對地進行個別指導。一般說來,優生基礎知識扎實,有很好的學習習慣和正確的學習方法,所以對優生的指導著重在以下兩個方面:1)讓他們多做一些思維難度較大的題目,如課本中的選做題、思考題。2)讓他們積極參加數學活動課,擴大視野,拓寬知識面,提高數學能力。中等生基本能夠掌握基本知識,也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但缺乏勤奮好學的精神和獨立思考的習慣,因此對他們要加強這方面的指導。后進生缺乏自信心,知識欠缺多,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因此對他們要重點輔導。應善于抓住教學中動手操作、聽、說、讀、寫、想等一切機會,有重點地對其進行輔導。同時,對后進生做到三優先:優先發言、優先輔導、優先批改。
雖然分層教學還需要更進一步的探討和實踐,但已經顯現出它的魅力:分層教學使每個學生都有成功感,體會到成功的樂趣,樹立了成功的信心;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不同程度的進步,并從中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產生了學習的動力,樹立了遠大的目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