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小學數學課堂練習設計的有效性
作者:陜西省咸陽市西藏民族學院附屬中學 李曉麗
發布時間:2015-10-19 14:20:27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課堂練習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練習設計的質量如何,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效果。因此課堂練習必須精心設計。要讓數學課堂練習更有效,使學生更快更好地掌握知識、形成技能,提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就需要對課堂練習采用合理的、有針對性的多種策略和方法。筆者根據自身的教學實踐及探究,談幾點提高課堂練習有效性的原則。一、課堂練習要有目的性
實驗發現,缺乏目的和動機的練習,即使反復若干次也不能使學生牢固地掌握知識,形成熟悉的技能。因此,每次練習時,教師要讓學生知道怎樣練習,為什么要那樣練習,通過練習要得到什么。練習的設計要緊扣教學目標,突出教學內容的重點,要注意知識的前后聯系。例如,在教學“認識東南西北”后,針對學生容易將生活中與地圖上的方向混淆的問題,我設計了這樣的練習:1.看一看:讓學生任選一處觀察它的東南西北各有什么;2.說一說:你觀察到了什么?3.畫一畫:將你所觀察到的畫在作業本上。這樣的練習,既復習了生活中的東南西北,又鞏固了圖上的東南西北方向。所以,有目的、有針對性的巧妙而恰到好處的課堂練習,可以使教學過程優化,從而在教學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課堂練習要有趣味性
以單一的文字形式呈現習題,使學生一看就產生沉重感、緊張感,這樣必然會加重學生的心理負擔,不利于學生發展。因此,教師在設計練習時,特別要在“寓練于樂”上下工夫,把數學知識編成故事、童話、謎語、游戲等形式,以圖像、表格、情境、資料等豐富的形式新穎呈現,使孩子們感到題目既輕松又有趣,更迫切地去探索、去研究。同樣的計算習題,在不同的情境下,效果就會有所不同。學生在趣味性的氛圍下做題,學習興趣高,解題速度快 ,也避免了機械重復練習所引起的注意力分散,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鞏固所學的知識,變“要我練”為“我要練”,更增添了練習的樂趣。
三、課堂練習要靈活多樣
靈活多樣的練習形式才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師要恰當運用口頭練習和書面練習、試聽練習和操作練習、單項練習和綜合練習、模仿練習和創造練習等形式,讓學生接受多角度、多形式的全方位訓練,更全面、更輕松地獲得知識,形成技能。例如,在教學乘法口訣時,如果只是機械地反復背誦,學生就會感到枯燥無味,所以練習的形式應變單一為多樣。以“9的乘法口訣”為例,練習的形式可有:1.對口令:一個學生說“幾九”,另一個學生說得數;或一個學生說“幾九”,另一個說出兩道算式;2.找朋友:一個學生拿乘法算式卡片,另一個拿得數,或者設計成“送信”、“幫小動物找家”等活動;3.整理卡片:卡片上寫有乘法口訣,把卡片按一定的順序整理出來。
四、練習設計要有層次感
教師在設計練習時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使不同學生都有不同的發展,所以練習題既要有基礎的題,也要有發展思維的題。例如,教學“長方形、正方形面積的計算”時設計了三個不同層次的練習:1.得出長方形面積計算公式后,馬上請學生運用公式,口算其他圖形面積;2.運用得到的公式,幫助小兔解決開課時遇到的“一塊長方形的土地和一塊正方形的土地,哪塊土地的面積大”的數學問題;3.練習求書簽的面積,強化公式的運用。
五、練習設計要有對比性
小學生學習數學,往往會產生思維定勢。今天學習了連乘應用題,往往就認為所有的題目都用連乘做,明天學習了連除應用題,就都用除法做。因此,練習的設計要做到新、舊交替,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另外,要設計一些有對比性的變式題,讓學生辨認、判斷和分析,通過在比較、分析中揭示它們的異同,加深認識,實現知識的內化。
我們對數學練習的設計,要有利于學生自我建構數學知識,有利于豐富學生的生活過程。提高數學課堂練習的質量,需要很多策略的相互滲透和交互使用,在不同的教學內容下需要教師智慧地、合理地采用相應的策略。讓學生樂學、愛學數學,著眼于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保持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發掘學生學習數學的潛力,讓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過程中,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