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許多歌手在演唱時采用了“撕裂”式唱法。人們逐漸提出了“撕裂音”這個詞,筆者對此也產生了極大的興趣。目前,對于“撕裂音”的定義,并沒有準確的界定,它可以理解為撕心裂肺的吶喊,或者是要破不破的邊緣。無論什么唱法,都要講究科學發聲,撕裂音也不例外。要保持在橫膈膜、笑肌、軟腭的“三積極”以及在下巴、舌頭、喉嚨的三放松?!八毫选笔匠梢愿鶕_的訓練方法循序漸進地反復練習。只有掌握了正確的方法,才能真正掌握“撕裂”音,急于求成不但適得其反還會破壞嗓子。

【關鍵詞】撕裂音 訓練 發聲 方法

本文系商洛學院教改項目(13jyjx131) 。

從2012年7月開始在浙江衛視熱播至今的《中國好聲音》大型選秀節目,創造了極高收視率。《中國好聲音》中的梁博、張赫宣、吳莫愁等選手,他們在歌唱中或多或少都運用了“撕裂”式唱法。人們逐漸提出了“撕裂音”這個詞,但對于它更深層次的了解,人們知之甚少。有鑒于此,筆者開始研究,以期大家對于“撕裂音”有更多的認識。

撕裂音的含義

“撕裂音”大多出現在搖滾樂中,搖滾可以是年輕的自由、荷爾蒙的沖動、離經叛道、節奏、歌詞、旋律、夢想、真實、感覺、狂野、信仰、力量、憤怒等。但這些相關的聯想只是一些表相,真正的搖滾文化是遮藏在這些“皮相”之下的“核”。從最純粹的形式來講,所謂搖滾就是三和弦、強硬持續的鼓點和流暢的旋律。自1986年崔健的《一無所有》流行以來,中國的搖滾樂似乎在一夜之間誕生了。搖滾樂中的“撕裂音”更是被大家所喜歡?!八毫选边@個詞我們已經聽的太多了。但是對于“撕裂音”,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準確的界定,或許是搖滾的時候把吉他和鼓弄得很吵,演唱者很投入很撕心裂肺的感覺,或許是像哈林說的要破不破的邊緣。《中國達人秀》第八場中:潘倩倩所唱的《等待》被黃舒駿稱贊為完美的撕裂音。

“撕裂音”的訓練方法

“撕裂音”的技巧并不是適用于所有類型的歌曲,美聲歌曲中若加入“撕裂音”,會給人另類的感覺,就像聲音唱破一樣。撕裂音一般出現于搖滾樂中,最根本的還是對整首歌曲的理解與把握,才能真正打動聽者的內心。所以不管什么唱法,都需要在科學、合理的基礎上演唱。

1.要進行科學的發聲訓練

氣息是歌唱的動力之源。氣息的正確運用是歌唱時聲音連貫的保證,如果沒有良好的氣息控制,發聲時會造成漏氣現象而最終導致氣息的短缺。歌唱時不僅要有足夠的氣息支撐,還需靈活地控制氣息,這樣才能唱好歌。

任何體力活動都要講究均衡用力,而不只是局部用力,否則就會很費力、疲勞。打個比方,我們如果用一個手指去勾起20斤的面粉,一般人是勾不起來的,就算勾起來指頭也很容易受傷,如果把力量分散在五個手指上、用五個手指去抓的話,雖然輕松多了,但很容易疲勞。如果我們把20斤面粉放在肩上,我們的腹肌、腰肌、背肌甚至臀部、大腿和膝蓋就會一起用力,這就是均衡的作用。嗓音的使用也要注意均衡,大家知道聲音是由聲帶振動發出的,發聲時身體的某些部分必須是要用力的,如果不用力,聲音就會很小。而有些地方是必須要放松的,如果不放松,音色就不好聽。只有在該用力的地方用力、該放松的地方放松才能獲得好的聲音。這就要求唱歌時必須做到三個積極:

⑴橫膈膜保持積極

我們平時哈哈大笑時最疼的那個地方一般就是橫膈膜了,并且大笑時肚子在不斷地進行彈動,這塊彈動的肌肉就是橫膈肌。橫膈膜在發聲練習時必須是積極保持的,否則喉頭就會用力,就會導致聲音擠、卡、不好聽,而且會毀壞嗓子,所以歌唱時橫膈肌要保持積極,腹肌及我們腰帶一周的肌肉都要用力。演唱時聲音就非常自如。

⑵積極抬笑肌

眾所周知,“抬笑肌”是聲樂教學的基本手段之一。我們常常形容:“姑娘的笑,像銀鈴般的清脆”笑聲好聽而且嗓子負擔輕,比較耐久。在歌唱訓練中,“微笑”是獲得甜美聲音的前提,因為微笑唱歌可以把面部肌肉抬起來,也就是通常所謂的“提笑肌”。它可以克服某些發音器官肌肉緊張的毛病,聲音的位置也相應高些。

⑶積極抬軟腭

喉頭上方在發聲時暢通無阻,在吞咽時有一個如小蓋的東西,把它完全遮蔽起來,這個小蓋就叫軟腭,也稱會厭,也叫軟口蓋。軟腭是跟喉頭直接連在一起的,在發聲時是一個重要器官。在歌唱中找到自然打哈欠時的狀態軟腭就會抬高并產生共鳴,同時下巴、舌頭、喉嚨保持放松聲音就通暢。

2.要掌握正確的訓練模式及注意嗓音的保護

掌握了科學的發聲方法才可以進行“撕裂音”的訓練。“撕裂音”是在嗓子完全打開絕對松弛的前提下,聲帶略微收口,以頻率極高的顫抖摩擦氣流,要保持聲音處于“要破不破,似破非破”的狀態,需要極強的控制能力。掌握這種技巧需要根據自身條件,長期進行歌唱揣摩,才能打造出來。

關于“撕裂音”的訓練,上海的顧浩哲老師有著獨特的見解。顧浩哲老師認為,從專業術語上講,氣泡音就是歐美流行的“撕裂音”。“撕裂音”是我們演唱中非常危險的一個訓練模式,這樣的模式如果訓練得不對,很容易導致歌手失聲或者聲音變得沙啞。比如原來的聲音纖細,因為訓練的模式或者思路不正確,會導致聲音變得粗獷,并且無法復原,這是非常遺憾的。所以我們一定要采用正確的訓練模式。演唱的時候,人一定要坐正,坐正之后,保持哼鳴的狀態加上后頸肌的發力,先發出“ai”的音。做這個練習時,喉頭要保持松弛狀態,聲音位置集中在眉心。坐在椅子上雙腳離地,手用力抓住椅子試圖將自己抬起來,用力時聲帶發出的疲憊的雜音就是假聲帶勒住真聲帶的發聲情況,保持這個感覺發出氣泡音,用正確的呼吸方法使軟腭上抬,聲音樹立起來至鼻腔內的感覺,這是低音區中音區的方法和感覺。高音區氣越下沉,口腔內越打開,找聲音向頭上走的感覺。這樣的聲音明亮、有力度,而且正確。另外,為了避免損害嗓音,應在老師的指導下練習嘶吼,氣息和胸腔的支撐。因為“撕裂音”干喊是喊不出來效果的,就算喊出來了也很難控制音域和音調。

“撕裂音”的運用

許多歌手在演唱中都采用“撕裂”式唱法。據汪峰在李詠的《詠樂匯》所說,自己的撕裂音技法是在錄制《春天里》時忽然開竅的,他說用過去的方法連續唱幾首歌就不行了,但現在可以唱30首。他用聲音撕裂你偽裝下的堅強,但是又讓你充滿了力量,當一首《北京北京》在耳邊響起的時候,仿佛看到汪峰回家了,這個家是他生長的地方,也是他音樂夢想開始的地方。撕裂音一般出現于歌曲的高潮處,有時也會出現在開頭。比如汪峰在唱歌曲《北京北京》時,“當我走在這里的每一條街道”,其中的“當”字就用了撕裂音的技巧。再比如中國知名樂團——信樂團,憑借單曲《死了都要愛》一夜走紅,在歌曲的高潮處,主唱那撕心裂肺的吶喊,更是淋漓盡致地表達了死了都要愛,以致全場觀眾為之沸騰。

《中國好聲音》中的梁博,他在總決賽中唱的《回來》這首歌,在高潮處也采用了“撕裂”式唱法,更好地帶動了現場所有觀眾的情緒,全場觀眾起立吶喊,撕裂音也可以出現在歌曲的末尾,梁博在演唱《回來》最后一句“回來”,也采用了撕裂音的演唱技巧。最終梁博獲得了《中國好聲音》的冠軍。獲得十五屆青歌賽流行唱法的周鵬演唱中也經常運用“撕裂音”。一個歌手能讓別人記住必須有自己的特點。擁有“撕裂音”,能夠使你在眾人中變得與眾不同。汪峰、阿信等很多歌手,之所以被大家頻繁地模仿,是因為他們的聲音太有辨識度了,有個人特色,高音區欲破不破、沙啞的撕裂音。梁博的歌聲很有感染力,如果不加入撕裂音整首歌就會變得暗淡無光,有了撕裂音,音樂就活起來了。由此看出,聲音辨識度是很關鍵的。毋庸置疑,“撕裂音”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在《中國好聲音》的舞臺上,梁博的撕裂式唱法受到了大眾的喜愛。他幾乎每首歌曲都采用了撕裂音的技巧。在唱《私奔》這首歌時,他的搖滾范、嫻熟的撕裂音,受到了評委老師的青睞,觸碰了評委的內心,所以評委為他轉身。梁博憑借一嗓搖滾式“撕裂音”被大家所喜愛。舞臺上的梁博平淡的出奇,不茍言笑。但唱起歌來卻判若兩人,歌聲中總有一種讓人沸騰的爆裂、怒放、撕扯,尤其是那要破不破的吶喊喚醒了無數搖滾人逝去的青春夢想,讓人隱約看見他少年老成表象下難掩的激情。梁博一路飽和的“撕裂音”是他的武器,一開始就亮沙啞撕裂音,使大家對他印象深刻。起頭、中間、收尾,撕裂音運用得爐火純青。梁博在搖滾里用的撕裂音只是用技術手段來達到搖滾特有的吶喊特質。一首歌里有前后幾個撕裂音,梁博的“嘶吼”是趨于越來越不破的,那是因為他的嗓子越用越開越松弛。他的奪冠與“撕裂音”有很大關系。

結 語

在崔健這位搖滾領軍人物的帶領下,中國搖滾樂的隊伍逐漸龐大,也以更加多元化的姿態展現在世人面前。對于搖滾樂中的“撕裂音”所要表達的東西每個人的理解是不同的,它像信仰一樣涵蓋著一種精神,而不是大家所理解的狂躁的音樂、不羈的表面等。每個人的理解和每個歌手所表達的東西不同,但有一樣是相同的,是內心最真實的感受,或憤怒、或憂傷、或自由、或無助。總之,是在音樂里能找到的最核心的東西 ,尤其是運用“撕裂音”對整首歌曲感情的恰當把握,能或多或少地撕裂到人們的內心。目前,“撕裂音”的訓練方法是很少的。只有掌握正確的練習方法,才能真正掌握“撕裂音”。要循序漸進地揣摩練習,特別要根據自身嗓音條件來練習,切不可霸王硬上弓。

參考文獻:

[1]鐘子林.搖滾樂的興起和影響[J].中國音樂學,1997,4.

[2]王磊.淺析軟腭在歌唱中的活動和作用[J].黃河之聲,2009,16:59-61.

[3]嚴洪萍.談歌唱中的積極與放松[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月旬),2012,12:106-107.

[4]秦贏.試論“微笑”在歌唱訓練中的重要性[J].大舞臺,2012,1:49-50.

[5]陸志瑋.論科學發聲的人體生理學基礎[J].商場現代化雜志,2004,15:183-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