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首先講述了簧片的制作材料及蘆葦的大致分布情況、屬性和如何選擇適合制作簧片的蘆葦。其次,研究和歸納大管簧片的制作步驟和注意事項,對制作和調試中該注意的問題進行歸納和總結,對演奏者能夠制作出優質的簧片提供了借鑒與幫助。最后對不同形式的演奏,簧片應進行不同的調試,因此,演奏者對簧片的制作和調試對于大管的演奏來講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大管 簧片 制作 調試

作為演奏者,要想了解及把握簧片的調試方法,首先,認識簧片的制作原理及程序,使演奏者在對簧片出現問題時,能作出及時、準確的解決方法。其次,不同品牌的大管使用的簧片也不同,需要根據樂器本身制作出相應的簧片,將合適的簧片提供于演奏者,能夠進一步輔助演奏者,從而使演奏者的演奏水平得到提升及完美的演奏效果。

簧片的材料選擇

1.簡述蘆葦的植物屬性及大致分布

蘆葦是生長在濕地環境的植物。我們會在河水岸邊、溪水邊、池沼等地方發現蘆葦,在這些地方又常常會形成葦塘。余亞飛的詩中曾說:“淺水之中潮濕地,婀娜蘆葦一叢叢;迎風搖曳多姿態,質樸無華野趣濃”①。這句詩充分說明了蘆葦所具有的莖稈筆直挺立、植株高大偉岸、迎風搖曳、野趣橫生的這些特性。蘆葦不但具有這些特性,還擁有凈化廢棄污水的作用,因為蘆葦的葉、葉鞘、莖、根狀莖和不定根都具有通氣組織,因此,在污水中發揮的凈化作用也是必然的。同時,堅硬的莖稈和高含量的纖維使它還是在造紙工業中不可或缺的原材料。

蘆葦的生長范圍較廣,在世界各地都有蘆葦的蹤影,特別是在中國,它的生長量更多,在東北的遼河三角洲、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內蒙古的呼倫貝爾和錫林郭勒草原,新疆的博斯騰湖、伊犁河谷,華北平原的白洋淀等都生長著蘆葦。

2.蘆葦的挑選方法

制作簧片的蘆葦是非常講究的,從生長程度上來說,要用相對成熟的蘆葦。從顏色上來看,假如蘆葦的顏色偏淡綠色,則因為它生長時間太短,纖維較軟;而蘆葦顏色偏咖啡色和白色或是表皮過于粗糙,是因為它生長的時間太久了,且纖維硬度性差。因此,這兩種蘆葦均不適合制作簧片。在我國,雖然在很多省市生長出的蘆葦都很好,但很少會有針對用于制作簧片而種植的蘆葦。世界上大多數的演奏家會選用法國種植的蘆葦作為制作簧片的原材料,最重要的原因是這些法國蘆葦是專門針對制作簧片而種植的。

能夠制作簧片的蘆葦在選材方面是非常嚴格的。好的葦稈具有筆直的管體,外層表皮順滑有且富有光澤,并且會發現一些淺褐色的條紋或斑點,它的纖維會較為緊致。相反,較差的葦稈顏色會偏淡色或深色,表皮暗淡并且沒有光澤,伴有凹凸不平的小條紋,它的纖維排列較疏松,用指甲就能輕易刮出痕跡,這樣的蘆葦是不適合制作簧片的。大多數的制作者會大量購買經過儲存后的蘆葦,因為它在纖維密度方面的變化會較小,所以每年都買一些蘆葦,然后儲存一至兩年后再使用是最好的,這樣能夠增長簧片的使用壽命。儲存蘆葦時盡量要選擇干燥、陰涼的地方來儲存,并且經常要對其進行通風透氣,但絕對不能暴曬。

大管簧片的制作

1.制作簧片所需要準備的工具

制作簧片所需要準備的工具包括:鉗子、錐子、鉸刀、尺子、釘板、刀子、風口墊片(俗稱舌頭)、銅絲還有線。現在市面上所能買到的工具有國產和進口兩種。鉗子:盡可能購買專用鉗,因為它不同于普通的鉗子,它的中間是鏤空的圓形可以很好地加起簧片下半部分的形狀,但是這樣的專用鉗價格較高。剪刀:專業的簧片制作剪刀現在較為好買,建議購買德國的RIEGER品牌;風口墊片:墊片在簧片的初期調試過程中起到了支撐的作用,它的功效就是將哨片的風口剪開后插在風口里面;釘板:在需要大批量的制作演奏所用的簧片時,就需要將綁好的簧片查入釘板里,它能起到穩固簧片底部定型的作用。

2.制作簧片蘆葦選材的問題

由于在制作簧片時,假如由個人購買各種機器,從葦管開始制作的話是非常困難的。所以現在大多數學生制作簧片所用的葦片一般都是半成品。用來制作簧片的蘆葦是一種很粗壯的蘆葦,剛收割的蘆葦自身還仍保留著充足的水分,因此要進行大約半年的自然晾曬才能使用,如果蘆葦沒有風干徹底,就直接會影響到簧片的震動。除了自然風干,還有人工烘干蘆葦的方式,但是人工烘干的蘆葦在強大的外界加熱下會導致蘆葦纖維受損,從而失去了原有的韌度。因此在制作簧片的選材中,多采用的是自然風干的葦片。如何辨別是采取何種方式來風干蘆葦的,我們可以用查看顏色的方法來分辨:葦片呈金黃色稍偏白色是屬于自然風干并且是徹底干透的,反之顏色較重甚至呈紅褐色的葦片是沒有干透的;葦片顏色呈泛白或泛青的狀態,則屬于人工快速烘干的葦片。

大管聲音及音準的優劣是由簧片的好壞決定的。所以在購買葦片時,一般通過兩方面來辨別葦片的好壞:用手摸和用眼看。(1)用手的觸感來感覺葦片表面的光滑度,有無參差不齊的凹凸感。蘆葦中間部分是最合適的,感覺要順滑、明亮、纖維粗細均勻。(2)將葦片置于陽光下用眼睛察看,主要觀察葦片纖維的粗細,纖維的粗細會直接影響到簧片的震動與音色。如何選擇合適的葦片來制作簧片,還是有很多學問的,每一步細微的差別都會對簧片的制作帶來影響,如葦片的長度、纖維的密度、側切的弧度、風口的寬度等。

3.制作簧片的具體步驟

我們已經了解了簧片制作所需要的工具和如何挑選材料這些問題。簧片的具體制作過程如下:

第一步:準備純凈的涼水,將半成品葦片浸入其中,等待葦片慢慢沉入水底并且顏色變深,這時候說明葦片已經完全浸泡徹底,然后,將完全浸泡過的葦片拿出,并將葦片表層的水漬擦干。在完成最基本的操作程序后,將葦子中間位置在不折斷的前提下對折,一般進口葦片在中間都會有印記,在對折的過程中一定不要錯位,對折好后用左手將其捏住。

第二步:在完成第一步后,葦片是對折好的狀態,然后在距離發音部位2毫米處纏繞第一層銅絲,并且將銅絲擰成麻花的形狀。完成第一道纏繞后,用刀子在葦片底部由上而下的切開若干份,每份大約3毫米的寬度。切好葦片之后,可以用線自上而下進行纏繞但一定要拉緊,這是為了確保做簧片時會發生葦子劈開的情況。

第三步:接下來就要把簧片固定在錐子上了。專業的錐子上都會有條刻度線,切記,一定要把葦片插到這條線上,如果插不緊和插過頭都影響簧片的振動、音準和導致漏氣現象。在插入錐子的時候,可能會比較麻煩。但是為了防止在插入錐子時葦片裂開,一定要有耐心,左右均勻地往里面插。當錐子插好后,把線慢慢松開。

第四步:開始纏第三道銅絲,方法和第一道的一樣,但要稍微松一點,給葦片在插入釘板時留下一個松緊適中的余地,讓插口有點張弛的彈性。第三道銅絲在距離葦片最底部大約5毫米的地方。同樣和纏第一道銅絲一樣,將銅絲擰成麻花狀。但是與一道不同的是,第三道銅絲是要將線纏在里面,因此不要將麻花狀銅絲留得太長。

第五步:將葦片在距離第一道銅絲約10毫米處纏繞第二道銅絲,同時擰成麻花的形狀。在此,特別要說明怎樣纏繞銅絲,兩根銅絲要相互貼緊,將銅絲與哨面相互對稱纏繞兩圈為了防止在下一步制作時葦片劈開,必須將銅絲纏緊。銅絲在纏繞時一定注意要用力適中,否則會將葦片捏劈,尤其初次制作哨片者,在纏繞銅絲時一定要注意保證銅絲的完整度。

第六步:在第一步的時候,葦片在冷水中進行過浸泡,葦片內的纖維充滿了水分,因此,纏繞好第二道銅絲后,簧片的形狀已經基本完成需要將簧片在錐子上面拔下來進行晾曬。若不進行此項操作,直接進行纏繞線絲的話,經過一段時間后,葦片纖維中的水分會蒸發掉,就會導致漏氣或綁線松動的現象,最終影響到簧片的質量。

由于在完成第六步時葦片纖維中的水分會被蒸發掉,我們不難發現,在葦片上綁定的銅絲會出現局部松動的現象,這時,我們就要把基本完成的簧片繼續插到錐子上,將這三道銅絲進行加固、收緊的纏繞。完成以上操作后,為了防止簧片漏氣,我們需要將第二道銅絲下面的簧片涂上指甲油,而后需要經過一段時間的晾曬,指甲油晾干后,下面就可以進行纏線的工作了。給簧片纏線也是一項比較困難的事情,也是制作簧片時的一門手藝,給簧片纏繞的線一般采用的是彈性和韌性比較好的棉綸線,一定要均勻的纏繞在簧片上,而且松緊要適度。為了能使簧片的密封性更強,我們需要給簧片纏繞的線上涂上一層指甲油。

完成上述六個步驟的制作,我們的大管簧片就已經具備基本的雛形了,也就是說我們從一個葦片的半成品轉換成了初具雛形的大管簧片了。但是這樣的簧片并不是演奏者們最終使用的簧片,接下來我們還需要對簧片進行調試。這個步驟在制作簧片中是最難的,制作者需要對制作簧片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并且了解簧片中所涉及的一些具體的理論知識。學生們制作簧片不僅可以節省對簧片使用的經濟投入,還可以根據自己的具體情況來制作,例如,自身的口型、氣息、喜好的音色等。

簧片的調試方法

調試簧片要針對個人制作簧片的方法及習慣,按照簧片制作的規律進行調試。在調試簧片之前,一定要盡可能多地進行試吹,讓自己能夠清晰、準確地知道簧片所出現的問題,并且根據自己的演奏習慣作出正確修正與調整。下來對于該如何調整簧片的問題,作出如下的探究與歸納:

1.在吹奏時如發現簧片震動頻率偏低,并且簧片較厚,吹奏時使用的氣息量較大,這樣的簧片吹奏出的音色效果偏重或暗淡,發音較遲緩,可以將簧片從上到下進行打磨或是削薄,使簧片整體振動,從而輔助演奏者的演奏。但切記盡量少修簧片的中間。

2.在吹奏簧片的時候如感覺簧片音色悶暗,不夠挺立,這時需要我們將簧片的第一道銅絲,用專業手鉗夾起來一點。

3.在吹奏簧片的時候如感覺簧片發音遲鈍或者吹奏連音時較遲緩。要整修簧片前端風口處,先用刀將簧片前端的部位進行打薄,之后可用砂紙對其進行精修。

4.在多次吹奏簧片后,如感覺簧片音色太過明亮。需要將砂紙對折后,插入簧片風口內,用手捏住風口處左右打磨數下。

5.演奏者在吹奏時如果感覺低音音準偏高及反應慢。則需要調試簧片底部的位置。

作為一名大管演奏者,熟練掌握簧片的修理方法是非常重要的,但這也需要長期磨煉,在調試過程中不可能一步到位,需要反復地調試和吹奏,要針對個人演奏的習慣對簧片作出適當的調整,只有這樣才能調試出好的簧片,才能夠幫助演奏者將其演奏的作品,完美地呈現到觀眾面前,將其演奏技巧及情感發揮得淋漓盡致。

針對大管不同形式的演奏,簧片調試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1.簧片調試在獨奏曲演奏中的重要作用

在獨奏中不僅要駕馭技術部分,更需要展現演奏者對樂曲的音樂詮釋和理解,使兩者緊密得結合起來。獨奏曲需要廣闊濃郁的音色,具有穿透力聲音,還有對音量力度控制。

在演奏者獨奏的時候,需要根據就不同風格時期的作品對簧片進行調試,當然要求也是不同的。要求演奏者們要更加懂得簧片的調試,獨奏形式的簧片需要柔韌性較強的蘆葦材料,當然不能一概而論。例如:古典時期的作品就需要音色的柔和、連貫,音量及力度的張力不需要很大。

例一:《F大調協奏曲》[德]韋伯

2.簧片調試在室內樂中的重要作用

最初的室內樂演奏是在房間里演奏的小型音樂,而后發展成在比較小的場館內進行演奏的音樂,大多是重奏曲。其中最主要的室內樂重奏形式就是木管五重奏,音樂線條富有強有力的表現性,音域較為寬廣,情緒表現得細膩、含蓄,旋律富有歌唱性的演奏形式。

對于室內樂形式的演奏,要求演奏者既要突出個人演奏在重奏中的地位,又要將音樂融入到其他樂器的演奏中,形成一個系統、有序的整體。所以需要演奏者必須熟知簧片調試的技巧,通過對簧片的調試,使演奏既充分地展現出室內樂優美、含蓄、高雅、內斂的情緒,又可以使演奏技巧得到充分的發揮,使其炫技與樂曲的情感處理相契而成,完美地表現音樂的內在涵養。

3.簧片調試在交響樂演奏中發揮的重要作用

交響樂是指由多件樂器演奏的具有交響性質的演奏形式,總共包括五種體裁:交響曲、協奏曲、序曲、樂隊組曲、交響詩。分為五個器樂組:弦樂組、木管組、銅管組、打擊樂組、色彩樂器組。其中大管屬于木管組低音聲部。

大管樂器的演奏作為交響樂隊中的一個小部分,需要具有精確的音準及音量和力度的掌控力,依附于其他樂器上,將木管組的樂器音色與音準相互統一,從而與整個交響樂隊形成一個協和、平衡的整體。要在這個整體中體現大管樂器的作用,對簧片作出適當的調試是不可或缺的。

在大管樂隊片段中,低音部分的演奏,如例二就需要將簧片調試至低音區發音敏感,音色厚重且連貫,相反如例三則需要重點調試簧片的高音區部分,使音色挺立,連貫,穿透力強。

例二《第六交響曲》[俄]柴可夫斯基

例三:《春之祭》[俄]斯特拉文斯基

結 語

對于大管簧片的制作和調試是演奏者們必須要了解和熟悉的內容,在了解和掌握這些基本知識的基礎上,及演奏者在平時的訓練中積累的一些經驗和心得,使演奏者對簧片具有一定的認知和調試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制作出優質的大管簧片,并且幫助其在演奏中發揮出最高水平。

注釋:

①余亞飛,字傳海,又名余邵,鄱湖人,原籍江西都昌.載于其詩《詠蘆葦》.

參考文獻:

[1]沈連超.大管哨片的制作與調整[J].黃河之聲, 2012,11.

[2]唐宏亮.簡述哨片制作對大管演奏的重要影響[D].上海:上海音樂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