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高效課堂,是指教師通過課堂教學,追求課堂效率,關注學生的自我成長。通過課堂教學,促使學生從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三個方面取得進步或發展,在課堂有限的教學時間內最完美地實現教育教學的三維目標整合,以求得課堂教學的最大效益。因此,構建中學語文教學的高效課堂,教師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一、強化課堂教學的精巧務實理念

中學語文教師應在課堂中營造一種平等輕松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可以輕松、愉快地發表自己獨到的見解,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在課堂交流中,教師應注意預留出一部分時間,讓學生自由提問,通過班級的討論以及教師的指導來完成學生未懂的問題。教師注意講究平時課堂的提問技巧,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探究學習的熱情。課堂的提問要有一定的思考價值,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學習,使學生學會自主思考,對知識進行融會貫通的理解,從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加強對課堂節奏的把握和管理,時間是效率最好的體現,合理地安排時間才能保證課堂的最高效率。在課堂上盡量達到少講精講,多學多練的目標。

二、教師提煉知識點,促學生更好地理解

一堂好的語文課,不僅要展現高效課堂,而且要做到難易適中,重點突出。一堂課下來,得讓學生們明白,這節課,我到底學會了什么。而不是,一堂課下來,腦子像漿糊似的,一片混沌。

1.教師反復參研教材。

教師是教學的引導者,離開了教師的學習不是教育。教師的引導是很有藝術的。一堂輕松自如的語文課,讓人覺得痛快淋漓。可是,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利用高效課堂,教師的任務不是輕了,而是重了。因為,教師要加大力度,研究教材,參透課文的內涵,參透編者的意圖。這樣一來,就可以提煉出重點來進行教學。

2.教師參研學生。

一堂課,學生是主體。尤其是高效課堂,很多的環節都要由學生來推進。所以,教師在備課的時候,一定要參研學生的水平和能力。這堂課,那些學生能夠自學的就不多費口舌,能夠自學的就沒必要讓學生去討論。但是如果自己不能獨立完成的就要合作探究,讓學生既知道獨立,又要明白合作。

三、運用教學媒體,優化課堂教學,誘發創新能力

在過去的課堂教學中,往往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記,學生沒有發揮自己想象力的機會,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久而久之,學生極易產生厭學情緒,對學習知識缺乏激情和興趣,而如果教師采取了多媒體教學手段后,就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強有力的構建工具。同時,多媒體所傳遞的信息強烈,具有新穎多樣、趣味性強的特點,容易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激情,而產生直觀形象、動靜變換、快慢調控、化小為大、由近及遠的直觀優勢,使規律性的知識表現得更為直觀,更易于學生接受,更易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和動機,更易于啟迪思維,更易于形成學生的能動性。這樣,學生通過多媒體教學啟迪后,有了更多的觀察、探索試驗和模擬機會,從而形成頓悟,進而作出預測,再通過檢驗、假設、證明自己的猜想,這樣有利于創新能力的培養。

四、樹立正確的情感教育觀念,優化情感教育的教學目標

通過引導學生體驗課文作者的感情,領悟文學作品的深層意蘊,提高學生的道德修養、審美情趣、思維品質和文化品位,發展健康個性,形成健全人格,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情感教學的最大特色在于“知情并進”,即在學生高效率地獲取知識的同時,情感本身的品質,也能得到優化和提高。因為情感教學是利用課堂教學中的情感因素進行的教學活動,當然是優化情感教育的最好載體。情感教學的研究與實踐,不僅應將知識和認知策略的掌握歸入情感教學的目標,而且應注重情感教學,使學生在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情感領域內得到發展與提高,這和素質教育的總原則是一致的。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追求課堂的高效性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必經途徑,教師必須把課堂教學藝術與課堂高效完美地結合起來。我們只要擺正師生各自的角色關系,認真研究和探索,為學生創設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敢疑敢問敢思敢做,著眼于素質提高,培養學生的主體創新意識,加強創新意識的培養,大膽革新舊的教學模式,這樣才能“緊跟時代,與時共進”。 一代具有創新意識的學生就會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