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準教學突破口 學用古詩詞
作者:福建省南平市揚真小學 李春旺
發布時間:2015-10-14 11:18:1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古詩詞是我國悠久文學長河中的一朵閃亮的奇葩,是燦爛文學寶庫中的精粹。近年古詩詞學習越來越受到重視,推出了“中華古詩文經典誦讀工程”,新課程標準附上古詩詞推薦篇目,大綱也推薦了80首背誦篇目。尤其是近三年,我校三至六年級,每學期都有一冊“經典誦讀”,內涵豐富,蘊含著深刻的哲理,具有很高的藝術感染力。如何指導學生學習、背誦古詩呢?本人結合教學實踐,就尋找教學古詩詞的突破口方面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一、突破口一——擬定明確目標計劃
以學期為單位,科學計劃合理安排。每一、兩天背一首,以一個星期為周期,邊背邊溫固,不貪多,不性急。這樣形成規律,學生會自然地配合完成學背任務。比如開始背時兩天一首,邊背新的邊復習舊的,每天復習3~5首,七天一小結。背熟后不妨抄寫或默寫,這樣不僅加深了印象,還能在以后習作中自如地運用。這樣在反復中循環前進,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能將其鞏固。
二、突破口二——巧妙利用零碎時機
“凡人有記性,有悟性,自十五以前,物欲未染,知識未開,則多記性,少悟性……”因此要充分把握好九年義務教育這個記憶最有利的黃金時段。我們學校七點五十分早讀,我一般七點四十五分進教室,和學生一塊早讀十五分鐘。時間久了,學生都記得提前到校和老師一起利用語文早讀的黃金時間。課前三五分鐘、課間十分鐘也可以用,幾個孩子三五成群,三言兩語地交流著背一背,很有效果。一首詩認真地讀上七八遍,有個三五分鐘也就足夠了。我每節課前用一兩分鐘,進行古詩詞的復習,可以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這樣既不加重學生的負擔,又調節了課堂氣氛,還不使學生感到枯燥。我覺得誦讀古詩是一項潤物無聲的工程,要春風化雨般慢慢地滲透,不是疾風暴雨式的猛灌。
三、突破口三——機動運用方式方法
背誦詩文有一定的方法可循,掌握了科學正確靈活的方法,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這樣教學生背誦古詩文:認真聽老師領讀一兩遍,讓學生能正確、流利、放聲地讀,讀著讀著就會背了,這是背誦古詩詞的原始方法,也是最好的。第一遍往往最重要,一定讓學生看清楚讀準確,杜絕讀錯,否則再改就難。幫助學生了解詩的大意,弄清句與句之間的內在聯系也是一種很常用的方法,而且記得牢不容易忘。當然,在誦讀古詩詞活動中,有必要遵循“誦讀為本,不求甚解”的原則,否則會嚴重地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邊讀邊想象古詩詞的意境,并在腦海里形成畫面,仿佛身臨其境。簡單易懂的,放手讓學生自己背;比較難理解的詩,可以給學生適當介紹時代背景;有的詩加上動作有助于學生記憶的,教師就要加上恰當的動作;可以把古詩詞錄下來,然后重復播放,邊聽邊記憶;還可以邊抄寫邊記憶。我有時候干脆和學生一塊背,比比是老師背得快還是學生背得快,更激發了學生的背詩興趣。背誦古詩詞可以增強記憶力,訓練口才,還可以明白一些做人的道理,受到思想教育,提高審美情趣,更能培養想象力。
四、突破口四——遵循學生認知規律
小學是開發學生記憶的好時段,但也不必機械的大量背誦、積累,不必加重學生負擔。最好是建立學生的背誦檔案,將學生每天背誦的情況及時記錄下來,不同的學生區別對待。對那些記憶能力較差,背誦起來確實有困難的學生,特別給予鼓勵,抽空單獨進行輔導,適度的要求有利于樹立他們的自信心,不讓一個學生掉隊。記憶力強的則要快馬加一鞭,讓其跑得更快更遠。還可采取一些學生喜好的方式,如古詩詞接力賽、配樂詩朗誦、給詩配畫、辦古詩詞專刊手抄報等,激發學生的誦詩興趣。只有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才能激發學生誦讀古詩的興趣。
“腹有詩書氣自華。”燦爛優秀的古詩文,將改善我們的氣質,不斷刷新我們的人生底色,提高我們的文化品位,陶冶我們的道德情操。理解和繼承優秀文化,我們責無旁貸,讓我們或高聲疾誦,或低聲微吟,在唐詩宋詞的天地里盡情地神游,營造中華民族的書香氛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