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心與童心交融的那一刻
作者:陜西省銅川市紅旗街小學第二校區 盧愛明
發布時間:2015-10-14 11:02:29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愛是教育的真諦,只有愛才能感觸到童心的稚嫩,只有愛才能體恤到童心的可愛。正是愛心使我認識到了教育的無私與高尚;正是愛心,使我發現了教師靈魂的高貴。作為一名工作20多年的小學教師,在用愛心呵護童心的過程中體會到了成功的喜悅與自豪,更使我深刻地認識到從事小學生教育管理時教師自身必須要有一種強大的影響力及吸引力,這種吸引力就像一塊無形的磁鐵一樣吸引著學生。這種吸引力既有母親般的真愛,又有榜樣的示范,更有長輩的寬容和理解。有了這樣的吸引力,就能感染童心和感動童心,為構建一個良好的班集體奠定基礎。總結我20多年的工作經驗,我認為應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用愛心換取童心的信任
每接一個班,我總是盡可能做好三件事。一是開好和同學的見面會。會上我坦誠地將自己的姓名、經歷和興趣愛好介紹給學生,使學生了解自己,使學生早一點接納我;二是和學生談心,逐個了解他們的家庭生活、個人交往和興趣愛好,便于以后與學生溝通;三是仔細觀察,逐個了解他們的思想變化、學習情況和性格特征,盡可能對每個學生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這樣在較短時間里,我對學生有了一個基本的全面的了解。同樣也消除了學生對我的陌生感和畏懼的心理。總之,采用多種方法換取學生的信任,增強師生關系,使高高在上老師變為學生的“朋友”。
二 、用愛心理解和寬容每一顆童心
新世紀的學生,他們富有超出教師掌控的幻想和敢于實踐的沖動,在他們的腦海中充滿了各種離奇的想法。對此,班主任老師要能理解,更要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具體分析和引導。小學生沒有正確的價值取向,是非觀念不太清晰,自控能力差,容易犯錯誤。教師對他們所犯的錯誤,不能一味的簡單地批評,甚至訓斥和體罰,而要結合家庭因素、學校因素和個性特點分析犯錯誤的具體誘因,采取有針對性地方式方法進行思想教育和引導。一旦學生認識和改正錯誤,我們就要寬容,要鼓勵他們向正確的方向再接再厲,這樣做容易加深學生與班主任的感情交融,取得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
三、用愛心換取童心的尊重
孔子《學記》言“親其師,信其道。”這就是說一個人只有在親近、尊敬自己的師長時,才會相信并學習師長所傳授的知識和道理。為師之道既要嚴格要求學生,又要有愛心;既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又要關心學生,以便贏得學生的尊重,這是教書育人的前提。對學生的關心和尊重,應該貫穿于班級管理工作的全過程。教師要了解學生學習生活的基本情況,更要密切關注學生的思想變化。擔任班主任工作時我經常深入學生中間問寒問暖,更俯下身子傾聽學生的意見和建議,對于正確的給予充分的肯定和表揚,對于不正確的我單獨進行開導,通過舉例等方法使其認識到錯誤的原因和嚴重后果。當個別學生家庭發生較大變故時,我積極了解實際情況,并幫助學生振作精神,克服困難,重樹自信心。可見,教師贏得了學生的心,學生便會產生仰慕之情并心悅誠服、心甘情愿地接受教育。
四、用愛心引導鼓舞每一位學生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必須努力為學生搭設自我展示的舞臺,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潛能,自己的事自己做,教師不能事事包辦代替。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工作中我只當好參謀角色,啟發、引導和鼓勵學生組織召開主題班隊會、討論會,引導大家談收獲、談認識,對于表現好同學,做對的事,我及時給予充分肯定和表揚,使同學們在成功的喜悅中增強了自信心,堅定了成才的信心和勇氣。
總之,時代在變,我們面臨的學生也在變化,班級管理工作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成為學生道德的指路人,并不在于時時刻刻都在講大道理,而是在于他對人的態度,對學生對未來公民的態度。能為人表率,在于他有高度的道德水平”。常言道:“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今后的班級管理工作中,我將用自己美好的人生理想和信念去啟迪我的學生,用高尚的品行去感染我的學生,用純潔的心靈去塑造我的學生,實現愛心與童心的融合,用不悔的人生為我深愛的學生指引航行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