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低年級寫話教學探微
作者:江蘇省海門實驗學校附屬小學 方海娟
發布時間:2015-10-10 10:22:01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低年級,是小學生說話寫話的起步階段,《課標》指出:“小學低年級要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自己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在這個階段,教師應適時引領,教給孩子一些基本的方法,從而讓孩子想寫,樂寫,把寫話作為一種生命的自由表達。
一、閱讀,為學生搭建語言橋梁
于漪老師說:“閱讀是吸收,吸收越豐富,下筆才會越有神。”著名語言學家克拉申也指出:“學習者學習語言的藍本,也是學習過程的起點。沒有語言輸入,根本談不上語言學習。語言輸入的內容、數量和方式,往往直接影響著學習的質量和速度。”可見,學生的語言表達,首先要經歷一個“語言輸入”的起始過程,即“吸收”的過程。
“語言藍本”從哪里來?首先,我們的教材,都是一些文質兼美的短文,語言不僅規范,而且靈動活潑,非常適合孩子們閱讀、積累甚至模仿說寫。其次,提倡海量的課外閱讀。一本本優秀的課外讀物為孩子開啟了一扇扇美麗的語言之窗,和孩子共讀的過程中,那一個個美麗的文字符號就潛移默化地潤澤了他們的心靈,進而逐漸地內化為他們的語言。閱讀過程中,我們還可以結合具體的文本,展開相應的語言訓練。厚積而薄發,長期的閱讀引領下,孩子自然而然積淀了語言,習得了語言表達的方式。
“對于孩子來說,從他一來到這個世界上的一舉一動無不都是以模仿為基礎,正是這種模仿構成日后形成思維的準備。”閱讀,就是最好語言模仿,高品位的閱讀,為孩子由“說”到“寫”搭建了語言的橋梁。
二、觀察,為寫話尋得源頭活水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學生寫話,一個很大的困惑就是“寫什么”。把孩子們的目光引向我們豐富多彩的世界,這個困惑也就迎刃而解了。
觀察自然。我們的大自然是一個奇妙的世界,花鳥蟲魚,高山流水,風霜雨雪,四季更迭……大自然中,有取之不盡的寫話素材,教師應鼓勵孩子們走進自然,調動多種感官,全身心參與觀察、感受。然后,組織交流,并鼓勵他們把自己的觀察所得寫下來。如,春天到了,可以組織孩子去尋找春天:親眼看看吐露的新芽,含苞的花蕾,親耳聽聽蟲鳴鳥叫、流水潺潺,感受鶯歌燕舞、暖風習習,可以親手養養小蝌蚪,觀察觀察它們生長的過程,或者親手種下一株小花小草,寫下自己的觀察記錄;秋天來了,讓孩子們去撿撿落葉,去農田、果園瞧一瞧,或者親手采采摘摘,感受秋天特有的氣息。看到一場大雨,不妨停下來,讓孩子們觀察觀察:那漫天席卷的烏云,那隆隆響著的雷聲,那一道道可怕的閃電,那從天而降的豆大的雨點……有了這樣的觀察感知,孩子的語言也在不經意間變得靈動活潑,有聲有色。
觀察生活。葉老曾說:“生活就如源泉,文章猶如溪水。源泉豐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潑流個不歇。”孩子們豐富的生活世界,就是一個最好的寫話“素材庫”,只要留心觀察,話題隨處可以找到。我常常跟孩子們說:“我們的小眼睛就像一個個小小的攝像頭,我們每天生活在這個世界上,會看到各種各樣的畫面,捕捉你覺得最有意思的畫面‘拍’下來,然后再用自己的話寫下來,這就是一篇寫話。家里、學校里、學校外,到處都有一些值得記錄下來的鏡頭。”比如:在家里,可以觀察媽媽做菜,媽媽要做什么菜?是怎樣一步一步來做的,做的過程中,你觀察到了什么?學校里,可以觀察一個同學的活動,誰,在什么時間,做了什么事情,是怎么做的?有了觀察意識,孩子們筆下的話題慢慢變得豐富了,寫話中流淌的情感也變得真切了。這種“微鏡頭”的方式,為孩子們寫話尋得了源頭活水。
三、興趣,讓寫話擁有不竭動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寫話最大的成功感,莫過于得到大家的肯定。于是,結合低年段寫話要求,我讓學生做到:注意寫話格式,正確使用標點,注意把話說清楚。達到要求,就得五星,如果寫話中用了一些生動的詞語或句子,有一處,就增加一顆星,達到五星以上,就可以在班級表揚欄中爬一格。每次批閱寫話時,我會有意識地把這些生動的詞句勾畫出來。學生對這樣的勾畫視若珍寶。不僅如此,每日一次的寫話展示也讓他們格外期待,每天中午,利用十分鐘時間,鼓勵學生上臺讀讀自己的寫話,讀完了,讓大家評評寫話中的亮點。這些優秀的寫話,還有機會發表在每周一期的班報上。彼此的肯定與鼓勵,讓大家寫話信心滿滿,樂此不疲。
總之,低年級寫話,教師應逐步引領,指點方法,激發興趣,讓學生乘著寫話的翅膀,個性飛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