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生活——作文教學天地寬
作者:江蘇省南通市開發區實驗小學 汪海霞
發布時間:2015-10-10 10:21:18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作文教學的過程是學生活生生的生命活動過程,真實的作文源于真實的生活。學生的生活越豐富,作文的內容才能越充實。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就要從豐富學生生活,積累大量的作文素材入手,這樣學生寫作文時才不會覺得無事可寫、無話可說、無情可抒,才會有真情實感的優秀篇章誕生。
一、繽紛的校園生活——習作的主陣地
學校是學生重要的生活場所,以校園生活為素材進行寫作,是“生活化”習作的觸摸點、主陣地。學生在校園中感受著老師的關愛、同學的友誼、集體的溫暖,同時也感受著學習上的酸甜苦辣、交往中的悲歡離合。不論是精彩的瞬間,還是難忘的片斷,都與學生們息息相關,都可成為學生作文的素材。教師要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留心觀察,用心感受,激發他們內心的體驗,把自己感觸較深的事寫下來。學生能寫真事,自然也就能抒真情。這學期我們年級組織學生進行了一次拔河比賽。賽后組織學生寫《拔河比賽》時,因為他們參加了比賽,觀察了比賽,真情實感流露在字里行間,參賽的同學把比賽過程、拔河動作、緊張心情,寫得非常具體,做到了言之有物;觀看的同學描寫了扣人心弦的激戰場面,贊美了雙方的拼搏精神。只要我們教師樹立正確的作文教學觀,教會孩子細心觀察生活,用心感悟生活,這些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將像花兒一樣在學生的作文中綻放!
二、幸福的家庭生活——習作的助推劑
家是學生生活的溫馨港灣,豐富的家庭生活應是學生習作的助推劑。在家里,濃濃的親情灑遍每個角落。一把雨中的花傘,一雙溫暖的棉鞋,一頓可口的飯菜,幾句叮嚀的話語,都飽含著親人無私的愛和不盡的情。爺爺的善良、奶奶的慈祥、爸爸的嚴厲、媽媽的嘮叨,家里的喜事、趣事、變化、煩惱,以及衣食住行、家務勞動等都是孩子們作文生動的素材。平時教師要引導學生以小主人的身份,關愛家庭,大膽地觀察、參與家庭生活,感受家庭的喜怒哀樂。房前屋后的花草樹木,隨著季節的更替偷偷換了衣衫,觀察一下它們的各種姿態,欣賞一下它們輕輕搖曳的身影;媽媽給奶奶買了新衣服,奶奶人前責怪媽媽亂花錢,事后卻躲在房間里在鏡子前面左顧右盼;得了100分回去,爺爺奶奶喜笑顏開,爸爸卻瞪著眼睛叫我別嘚瑟……這是多么鮮活的作文素材呀!這些生活片斷滋養著他們純真敞亮的心靈,也使學生們的作文具有生命的情懷。作文只有走進生活,才會帶有濃厚的生活氣息,才會煥發蓬勃的生命力!學生們寫的《我幫爸爸拔白發》、《爸爸戒酒“三部曲”》、《小雞寶寶》、《藏酒記》、《奶奶,奶奶,您別哭!》等作品,在校內外報刊上嶄露頭角。正因為有了真實的經歷和體驗,他們筆下的文字才那樣真摯感人。家庭中的習作“能源”數不勝數:“第一次”系列、“體驗”系列、“真愛”系列……無一不是生活,無一不能寫出好文章。
三、多彩的社會生活——習作的大舞臺
如果說家庭生活是涓涓細流的話,那社會生活就是汪洋大海,足以成為學生潑文弄墨的大舞臺。社會發展日新月異,氣象萬千,社會生活善惡美丑,無所不有。學生只要留心觀察生活,接觸社會,用自己的眼睛觀察周圍的人、事和景物,聽取生活中種種聲響,用心去感受生活脈搏,就會從社會生活中攝取多種營養。廣闊的生活天地,像街市見聞、人間真情、環保故事等,一人一事都是學生習作新鮮充實的素材。讓學生們走向街頭巷尾,摸一摸修鞋、修車師傅手上的老繭;看一看馬路上清潔工黢黑的膚色、干裂的嘴唇、蓬亂的頭發;學一學交警叔叔頭頂烈日,指揮交通。一個個既熟悉又陌生的生活場景讓他們有了另一種感悟,酸、甜、苦、辣,人生百味皆成文章。通過組織學生去烈士陵園掃墓、慰問敬老院的老人們、參加公益勞動、游覽公園、熱點新聞我來說等活動,既開闊了學生的視野,又引導學生積累了素材。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經常建議學生們走出去看一看,踏遍祖國河山,閱盡人間百態,開闊視野,增加閱歷。社會是生活的大舞臺,社會生活中的作文素材更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生活處處皆文章。只有讓作文教學與生活接軌,學生寫出來的作文才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才能富有真情實感,才能充滿生機和活力。只有讓學生融入家庭,走向社會,親近自然,最后再回歸課堂,我想我們的作文教學才能夠在生活這片沃土上撒下希望的種子,并生根、發芽、成長,最終迎來收獲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