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初中語文開放式教學的有效實施
作者:陜西商洛市商州區黑龍口中學 王春芳
發布時間:2015-10-10 10:19:18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初中語文課程集情感性、教育性、知識性、工具性于一體,承擔著多樣化的教育職能,其課堂教學的過程同樣也是師生互動的過程。為了充分保證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初中語文教師需要重視開放式教學方法的應用,積極思考師生互動與開放式教學的實施策略,構建和諧、互動、共贏、開放的語文課堂,進而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
一、重視語文課程的導入,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
為了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開放性,語文教師要重視語文課程的備課與導入設計,不斷拓寬學生的學習空間,從而為學生的開放性學習提供良好的空間,這也是培養學生語文學習興趣、激發語文學習情感的重要前提條件。如重排座位、游戲教學、多媒體教學等形式,都可以豐富語文課程導入的方式與方法,增強學生在語文課堂上的學習空間,營造出良好的語文學習氛圍,增強語文教學過程的開放性。例如,在初中語文《禪》的教學中,教師一定要通過多媒體教學的優勢,讓學生突破課堂學習的限制,讓思緒飛到夏天的樹林中,充分發揮個人想象力,喚起對“清露”、“流響”、“疏桐”、“秋風”等詩歌意境的審美情趣和審美感情,這樣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有效增強語文教學的開放性,也有助于學生更加直觀地體驗詩人內心豐富的情感。
二、增強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互動性
在傳統的應試教育體系中,初中語文教學主要是強調學生語文應試能力的提升,而不太重視學生人文素質和情感素質的培養,所以教學環境過于封閉,難以保證語文課堂教學的互動性和趣味性,開放式學習策略的實施也就無從談起。加上有的語文教師的教學理念過于陳舊,基本都是依賴教材開展常規性的教學,這樣很難激發出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和熱情,初中語文的開放式教學容易成為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初中語文新課程標準的推行,提倡和鼓勵開放式教學法的應用,其教學宗旨就是要賦予學生更多的學習自主權和主動性,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能夠切實感受到語文學習的價值和樂趣。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制訂語文教學方案時,要立足于學生的學習需求和心理特征,多選擇符合初中生學習需求和心理特征的授課形式,增強語文教學的趣味性和開放性,營造出良好的語文學習氛圍。
三、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生自我表現的舞臺
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強調師生平等,構建“互動式”的語文教學課堂,這其實也為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展現自己帶來了很多的機會和啟發,初中語文教師必須適當放權,將語文課堂的主動權還給學生,在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導下,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多給學生自我展示的空間和機會,教師則是適當點撥和積極引導,正確的使用教學權利,這樣才能不斷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潛能,提高語文教學質量。例如,在初中語文《鄉愁》的誦讀欣賞教學中,每個學生都有自己對家鄉的獨特理解,在課堂教學之余,完全可以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生自我表現的舞臺,如走上講臺誦讀詩歌并贊美自己的家鄉,或以“我的故鄉”為題目寫一篇作文,最后對學生的作品進行評選,這樣遠比學生在寫作教學中盲目抄襲他人的名言名句而更有教學意義,更能達到學以致用的教學目標。
四、強化實踐教學,增強學生的快樂體驗
為了增強初中語文教學的開放性,初中語文教師要拓寬語文教學思維,加強課堂教學與課外實踐的有效聯系,讓學生在更多的實踐活動中尋找學習語文的快樂,感受語文學科的魅力。同時,語文課堂作為教師和學生共同活動的場所,要想營造出輕松愉悅、和諧快樂的課堂氛圍,教師必須正確發揮自身的教育職能,除了要在語文課堂上積極展現語文教材中的內容外,還要實現語文課堂教學內容的有效拓展,做到課堂理論教學與學生課外實踐、課外自學的有效結合。
總之,初中語文教學是義務教育階段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需要初中語文教師轉變傳統教學理念,正確了解學生的語文學習心理,突破傳統課堂上封閉、沉悶與低效的教學困境,增強語文教學的開放性、趣味性,引導學生樹立積極的語文學習情感,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實現初中語文教學效率的不斷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