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為了提高英語課堂的高效性,往往采取小組合作探究式教學的方式來設計教學環節,通過合理的分組和引導,增強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探究能力,并且還能提高英語口語的交際應用能力,但是在小組合作探究學習的展示環節,有些學生表現并不活躍,整節課最終成為了幾個人的課堂,而其他學生卻都保持了沉默。對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抓住小組合作展示這個環節,因為這一環節能夠對學生的合作互助情況和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情況都能進行檢測,另外展示環節也對學生的素質發展提供了一次鍛煉的機會,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和學習自信心的構建都有著重要的意義。為了更好地提升小組合作學習后學生展示自己探究成果的積極性,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分層展示的策略來提升學生展示的積極性。

所謂分層展示,就是教師在引導學生展示的時候,把展示結果進行分解,讓學生展示不同的層面,這個分層應該從學生的認知水平、知識層次和思維能力等多方面的差異入手進行。在進行分層展示的時候,教師可以將學生展示的內容進行分層處理,也可以將展示的方式進行分層處理,或者是對于學生展示的評價標準進行分層處理。以此來激發學生踴躍展示的積極性。

一、展示內容分層,升華學習效率

在進行英語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要首先根據學生的水平和特點進行分組,然后針對每個小組的不同情況進行分層次的教學,也就是每個小組的學習任務各不相同,小組內每個學生的學習任務也各不相同,因為學習任務存在著層次性的差異,所以學生在通過小組合作學習后的展示內容也肯定具有不同的層次性,但是不管學生展示的內容處于什么層次,不管他們所展示的是疑惑還是學習的成果,這些都是大家思維碰撞的結晶,因此教師都要對其采取鼓勵的方式,讓每個成員都參與到分層展示中去,讓每個同學都能在小組合作成果的展示過程中有所升華。

例如在講述譯林版小學英語中的句式:“What do you like best?I like …best ”時,在展示的時候,可以讓不同的學生利用不同的展示方式,如對于那些學習成績較好的同學來說,可以讓他們在課堂上進行自由地展示,從季節、食物、衣服等方面,引導其自由發揮,而對于那些成績較差的同學,教師就可以采用模仿教學的對話方式讓他們進行展示,展示時,教師提供相應的單詞,如在說到水果的時候,教師可以提供apples、bananas、oranges等讓學生進行偷梁換柱。這個對于學習內容進行分層展示,實際上就是對于知識進行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

二、展示方式分層,激發全員參與

小組合作探究學習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意愿,讓他們選取多樣的展示方式,以促進學生的全員參與意識,例如在班級內有的學生比較內向,不善于在全班同學面前大聲談話,對于這樣的學生,教師可以讓其在小組的內部展示自己的探究結果,由于學生展示時面對的觀眾少了,他們的心理壓力也會隨之變小,并且同一學習小組內部的成員,大家彼此之間也比較熟悉,所以他們會比較愿意采取這種展示方式,而對于那些平時比較活躍、思維清晰,并且喜歡在同學面前展示自己的同學來說,采取面向全班同學的展示方式則比較好。

三、展示評價標準,促進整體提高

每個人都渴望獲得成功,并得到別人的贊揚,小學生更是如此。為了激發學生的展示熱情,教師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待每一個學生,通過制訂差異化的展示評價方案,給每個學生一個展示自己的平臺,讓學生在經過努力之后,體會到成功的快樂。在學生取得進步之后,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激勵評價,例如“Good job!”“Wonderful!”“Good work!”等。適當的鼓勵是學生學習的催化劑,也是構建小學英語高效課堂必不可少的一環。對于成績較好的學生,教師應對其展示成果進行激勵性評價,而對于成績較差的同學,教師應該對其采用鼓勵性的評價。這樣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層次不同,對于其展示成果制訂不同的評價方式既能促使后進生產生學習的積極性,又能推動優等生的學習進取性。

總之,展示的方式立足于全體同學,面對的是個體同學,讓學生能夠全員參與進小組合作探究學習中去,通過分層,能夠讓他們在課堂上積極、主動的展示自己,增強學生展示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