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誤花季
作者:江蘇省徐州市豐縣智慧樹學校 吳昌龍
發布時間:2015-10-08 16:48:51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前不久,12歲的女孩小薇從自家窗口一躍而下,墜落在樓下綠草茵茵的花壇。花兒迎風開得正盛,而這個花季少女卻用這樣的方式結束了自己本應如花般綻放的生命。作業沒有做完,被老師當眾批評,然后被家長帶回家思過,成了這出悲劇最直接的導火索。這樣的悲劇在我們的生活中,不止一次地重復上演著。再一次面對花季生命的代價,除了心痛,我們不禁要沉痛反思:我們應該教給孩子們什么?是知識、技能、分數、升學,還是珍惜生命、保持健康、善良、樂觀、執著?
作為教師,面對自己或學生的錯誤時,我們該如何糾錯?也許你不經意的一句話,一個眼神,一個動作,就在影響著一個生命的成長,改變著一個生命的方向。教師首先要成為有溫度、有智慧的人,才能做出有溫度、有智慧的教育。本期我們將和大家一起來分享一些有“溫度”、有智慧的教育故事,那些有愛護、溫暖、期待與包容的故事。唯愿,這些故事能啟迪更多的教育人,在今后的教育教學中,用智慧和理性引導孩子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本期策劃 聶 蕾
教育學生,要付出愛心,更要和風細雨,對癥下藥,使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
星期五,下午放學那會兒,學生們都及早回了家。作為常例,我去教室查看安全隱患,忽然發現教室里有個人影,是誰呢,還不走?于是我快步走進教室,定睛一看,啊?怎么會是他?
季宗楠,一個被學校公認的學困生。學習基礎薄弱,自制力差,課堂上愛做小動作,作業幾乎沒有一次能夠完成 ,更糟糕的是他小學階段留了兩次級。提起這些,我的腦袋就發脹……
我快步走到他跟前,大聲喝道:“你怎么還在教室里?不回家去寫作業。”他戰戰兢兢地呆在一邊,手里拿著一只飲料瓶,滿地是水,旁邊的一盆仙人球早已浸在一片汪洋之中。我盯著他的杰作,喉嚨卡得一句話說不出來。
他把頭埋了下去,一聲不吭地站著,手里的飲料瓶被揉搓地“嘩嘩”作響。
“你不知道仙人球不能經常澆水嗎?”看他驚恐的樣子,我也不好發作。
眼淚告訴我,他有些承受不住這樣的批評,盡管批評對他來說早已并不陌生。我想此時的每一秒鐘對他來說都是煎熬。
看著窗臺上的其他幾盆枯黃的植物,我似乎明白了剛才發生的一切。班里養了幾盆小植物,每周都有值日生照料。也許是最近的活動較多,我也沒有細心查看,值日生也就偷懶了。
眼淚告訴我他受了一肚子委屈。
“你是給它澆水嗎?”他沒有吭聲。
“就是澆水,也不要澆這么多,仙人球是耐旱植物,水澆多了,根就會腐爛。”我的語氣舒緩了許多。
“嗯!”他的聲音很低,但我已經聽到。
“要不你拿回家養吧,養好了,你再拿到班級里來,這樣,行嗎?”
他驚訝地看著我......
“不過你要每天寫觀察日記。”我提出了要求。
這次他又驚訝地張大了嘴,良久才很不情愿地點了點頭。就這樣,他端著兩盆植物回家了。
細細回味這個故事,我為自己的盲目粗暴而感到慚愧。當我看到他給仙人球澆那么多水時,我便認為他是在干“壞事”。而對他來說,選擇一個沒有人的場合給仙人球澆水正投射出他的內心是充滿愛的,卻又孤獨、自卑、怯懦。而我錯誤地、不分青紅皂白地對他進行了批評。長期以來,我們教育孩子總是抱著浮躁的心理,讓自己的思想逐漸變得膚淺。
故事后來是這樣的:
周一早上,季宗楠的媽媽到學校來找我。“吳老師,周五下午季宗楠帶回家兩盆花。你知道的,這個孩子沒讓我省過心,成績一直不好,為了能讓他進步,我不知花費了多少工夫,管他有多緊。這一學期,沒有讓他帶過零花錢。這兩盆花也要一二十元,不知道他是找人借的還是拿了別人的,我怕這個孩子瞞著我做壞事……”
我的心猛地怵了一下,原來他的母親對他也這么的不信任。我向她解釋了那兩盆花的由來,并給她提了幾條建議:多些鼓勵,少點批評;督促他每天寫觀察日記,培養他觀察的習慣;給他找些關于養花的小文章,便于有章可循,有個學習寫作的拐杖。臨走時,她一再向我道謝。
第二天我看了他的日記,字跡歪歪扭扭,內容也相當簡單:星期五下午,放學了,我往花盆里倒了很多水,被吳老師發現了,老師批評了我。后來又給了我兩盆花,可是媽媽看到花之后,一直問我是從哪拿錢買的,到很晚才讓我睡覺。可是第二天她又讓我把花拿出去曬曬,我不知道這是為什么。雖然他的日記寫得相當簡單,但我知道這才是個開始,前面的路還很長。
告別了春寒料峭,迎來了三月和風,他在日記中寫下了這樣一段話:今天早晨,老師送我的那兩盆花開了,讓我非常驚訝,花兒是那樣的美,那樣的香,雖然比同樣的花兒開得晚些,但是卻比那些花兒還要香。我真不舍得再還給老師……
看到這些,我感觸頗深: 教育學生,要付出愛心,更要和風細雨,對癥下藥,使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多點鼓勵,給點信任,幫學生建立成功的信心,培養成功的心理。
收獲滿滿,我希望做一個不誤花季的教師,讓每一個學生不誤花季,開出一朵朵沁人心脾的花朵來,綻放花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