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座談會上指出,廣大青年樹立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要在四個方面下功夫:一是要勤學,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學問;二是要修德,加強道德修養,注重道德實踐;三是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決斷選擇;四是要篤實,扎扎實實干事,踏踏實實做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24字”)從國家、社會、個人三個層面進行了價值表述,分別指向價值目標、價值取向和價值準則(道德準則),其中“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每個人必須遵循的基本道德準則。只有人人遵循這“8字”基本道德準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價值取向才能夠在實踐中發揮導向作用,“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目標才能真正實現。西安市戶縣惠安中學在學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大膽探索,通過實施“好人教育”這一創新型的育人工程,創造并形成了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學校教育全過程、多環節的成功范本和有益經驗,在國內教育界產生較大影響。筆者試圖依據學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要實現內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具體目標,根據青少年道德發展和道德教育的規律、特點,結合目前中小學德育實踐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對惠安中學“好人教育”的創新實踐路徑及意義進行研究探索,發現真諦所在,以期為其他中小學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提供借鑒。這是因為,社會實踐特別是道德實踐環節是幫助中小學生增進價值觀體驗,更好理解和掌握其內涵的有效手段,也是將核心價值觀教育轉化為自身品質、外化于行的重要路徑。

一、“好人教育”創新實踐路徑案例擷萃

惠安中學在“好人教育”創新實踐中,特別注重從我國傳統道德教育中汲取精華,積極破解當今社會環境里外部“給予”學生的道德難以“扎根”,如何立足讓每一個學生的內心的“善”的種子被喚起或自我覺醒,使道德能夠在學生的心靈土壤里發芽和不斷生長,形成強大的、具有道德力量的精神世界的德育難題,從學校的實際出發,放開視野,大膽引入社會教育的正能活源,探索拓寬“好人教育”社會實踐新路徑,不斷增強育人實效性。這里遴選他們幾個典型的實踐路徑的成功案例。

案例之一:考量誠信教育實踐體驗活動

無人看管監測,考量的是真實的內心和道德。在惠安中學校園內,“誠信售水” 站吸引了眾多師生的目光。學校為各班級以成本價提供礦泉水,在售水站的瓶裝水的旁邊擺著敞開的收費箱子,錢可放入,手可伸入其內。學生拿一瓶水,可放入一元錢,周圍無人看管,更沒有裝攝像頭。每天晚自習結束后由專人收回,進行清點統計,第二天早上在校園醒目處公布售水站的誠信指數變化。在開始的時候,也偶爾出現一整箱水被學生拿空了,箱子里的錢數卻相差甚遠的情況。學校并沒有因此停止,而是適時溫馨提示,利用名言格言倡導教育,堅持一月、一個學期……情況越來越好,誠信指數不斷攀升。

隨著“誠信售水”的成功,學校的考量誠信實踐活動也不斷深化升級,他們開辦了“誠信借書亭”、“無人監考室”、“誠信銀行”等。開展的“誠信大使”評選活動更有意義。學校每學期從全校評選出30名誠信佳的學生,這些被推選出的學生組成惠安中學“誠信大使”團隊,每位誠信大使可以領取一輛帶有惠安中學誠信教育標識的自行車,擁有一學期的免費騎行權與使用權。學校每逢重大節假日,組織誠信大使騎車走上街道或到農村進行教育宣傳,參與社會公益活動。

案例之二:強化家校聯手的“道德作業”實踐活動

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真正聯手,是教育學生成長做人的必然要求。惠安中學在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狀況(家長卷)調查中發現,現在參與家務勞動的學生人數在明顯下降。家長普遍支持學生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希望學生學會感恩、理解父母的艱辛。家長還建議,應增加學生家庭道德實踐性作業的內容。在調研的基礎上,惠安中學設計了具有本校特色的“學生家庭道德作業手冊”,從信仰、品質、素養、學習、生活、交流等六個方面30個維度對學生進行家庭表現行為考量。學校規定,學生每月完成一定數量的家務實踐作業,雙休日、節假日由家長記錄和評價,并將評語填寫到表格中。對于節假日的“道德作業”,學校還圍繞教育主題安排開展系列教育活動,如以小組為單位指導學生開展社區服務活動等。班級、年級、學校按周、月、學期對學生完成家庭道德實踐作業進行評價,并將結果記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之中。

案例三:創新治理學校的“校園招投標”實踐活動

由管到治,是依法治校的新趨勢、新要求。惠安中學積極大膽探索學校管理改革的新路徑、新機制,實現學校由管理到治理的真正轉身,使學生不僅參與學校的教育教學管理過程,而且真正落實學生的治理主體地位。他們從中學政治學科建設改革切入,引入社會性事務招投標的形式,對學校久而難解的“校園禁煙”、“校外興教路衛生治理”兩大難題項目,采取校園公開招標征求有效治理方案。學校提前一個月發布招標公告,由政治教研組、校團委組織制定了招投標活動實施方案;非畢業年級各班組織學生開展招投標的調研、論證、措施研制等具體活動,在此基礎上,通過年級組初選,推薦各兩個學生代表隊,全校共8支學生代表隊。每個代表隊形成兩個項目的可行性治理方案,學校組織進行現場公開招投標競評活動,評出最佳團隊和最優方案。隨之學校采取學生自主、多方聯手、綜合推進等措施,落實各項方案措施,開展治理工作。

案例四:關注環保的“空氣監測”實踐活動

關注生存環境,自覺保護環境,從我做起,從身邊做起,這是當今教育的沉重話題。為教育引導中學生樹立科學的環保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關注周邊生存環境狀況,為建設生態美麗的家鄉獻計獻策,惠安中學以中學生物、化學學科教學教育改革為突破,探索拓寬教育空域,開展讓教學聯系社會生活,讓學生走進現實的家鄉空氣質量監測實踐活動。由學校生化教研組發起招募環保自愿者,制定活動實施方案,舉辦自愿者專項培訓,確定調研觀測指標內容。學校投資購買pm2.5空氣監測儀器,吸納大學區其他學校自愿者參與,定期對家鄉重點地區的空氣質量狀況進行監測,定期進行數據分析、調研,形成原因,組織學生研制治理方案,深入機關單位、企業、街辦、農村等進行環保宣傳教育活動,并將調研報告送達有關管理部門,為改善和保護家鄉環境獻計獻策,收到良好效果。

二、“好人教育”創新實踐路徑案例的意義及啟示

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現實選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學校是主陣地,青少年是關鍵期。學校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實踐中,如何選擇突破口?如何選擇實施路徑?西安市戶縣惠安中通過實施“好人教育”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價值目標準則要求實現了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很有學習借鑒的價值與意義。從他們成功的創新實踐路徑及典型案例中對我們有不少的啟迪。

1. 遵循準則,體現層次抓關鍵。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對公民提出的基本道德準則,惠安中學在“好人教育”中把這些基本道德準則作為評價“好人”的重要依據標準,并且遵循學生認知、發展的層次性原則,在體現“愛國”、 “敬業” 、“友善”為重要教育準則內容的同時,特別突出“誠信”這一價值道德準則中的重點和關鍵。眾所周知,誠信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內容中的核心元素,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對公民個人提出的基本也是重要的道德準則之一,更是當今社會亟待大力倡導弘揚的社會價值和風尚,對中學生進行誠信教育迫在眉睫。正是基于此,惠安中學實施“好人教育”把誠信教育作為突破口和重點,他們沒有采取一般的說教、灌輸、強求等方法措施,而是別具匠心,精心創設考量學生道德的誠信教育系列情境化實踐性的活動,使學生在具體真實的教育情境和實踐活動中自覺接受道德的考驗、評判,進而受到熏陶、感染、教育,實現道德的內省、覺醒,在自己的個人精神世界中播下誠信的種子。

2.家校聯手,形成教育新合力。

在應試教育大有市場的社會現實中,學校教育特別是中學教育遭遇很多尷尬和無奈,學校倡行追求的是育人價值目標,而家庭家長大多最關心和信奉的卻是升學。于是出現學校教育要求和家庭要求相背相離現象。對于破解家庭學校教育脫節的問題,一般的學校也只能是通過召開家長會、實行開放日、發書面信等形式,但往往收效甚微。惠安中學“好人教育”提出的任務中要求學生在家里要做一名好兒女。怎樣落實這一任務,如何讓家庭參與并與學校聯手,共同教育培養學生,使學生在家庭中成為讓家長放心喜愛的好兒女。惠安中學出新招,動真的,設計并實施學生家庭道德作業手冊制,填補學生在家道德行為表現無人評價的空白,破解學生家庭表現評價失真失實的難題。他們的道德作業內容設計主要體現道德行為的表現,淡化學科作業的要求,學校班級與家庭、家長建立動態聯系交流評價機制,學生的表現要納入綜合素質評價,使家庭教育不僅有任務內容、評價標準,而且使家庭道德作業手冊成為家校聯手的紐帶載體,形成新的教育合力。

3.凸顯主體,育人融入管理中。

教書育人是學校的核心職能和存在根基。依法辦學,落實師生主體地位,形成自由平等法治的育人環境,是學校依法治校的落腳點和具體體現。學生既是教育教學的對象,又是教育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在依法治校的新背景下,在學校的管理實踐過程中,如何凸現學生的主體地位,關注學生的興趣和需求,尊重學生自主選擇的權利,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融入學校的管理之中,發揮管理育人的功能,是目前各學校正在探解的新課題。惠安中學轉變管理理念,創新治校模式,落實學生參與管理、自主管理的權力,強化學生的主體責任意識,把社會經濟管理領域中常用的招投標機制形式引入校園中,選擇師生最為關切也較難解決的“校園禁煙”、“校外興教路治理”兩個項目,讓學生調研、設計、論證解決治理方案,層層篩選,進行現場招標、競標,由有學生、教師、領導、有關專家組成評委,評出最佳團隊和最優方案,學校再提供保障措施進行落實。這樣不僅使學校管理的單一主體得到改變,更為難能可貴的是學生參與其中,學生成為主人,從中受到教育,得到鍛煉,素質能力明顯提升。

4.融合拓展,發揮學科教學育人功能。

教育部《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意見》中指出,要在發揮各學科獨特育人功能的基礎上,充分發揮學科間綜合育人功能,開展跨學科主題教育教學活動,將相關學科的教育內容有機整合,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學科教學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徑和渠道,學科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內容。在學科教學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也是解決價值教育落實落細,增強實效的重要舉措。惠安中學不僅認識到并且從行動上改革創新,選擇環保主題,將中學化學和生物相關內容教學進行整合融合,在重視課堂教學的同時,拓展延伸教學空間,指導學生成立環保課題研究學習小組,招募自愿者,在教師指導下,對學校周邊重點區域的空氣質量狀況進行定期監測,學校為學生專門購置了PM2.5檢測儀。學生運用學科所學知識、方法,對自己生存的環境進行監測,探找污染原因,研究解決對策。這樣不僅實現了課內課外結合,學習與應用結合,而且增強了學生的環保意識,培養了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環境、熱愛家鄉的情愫。

學校在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實踐中,面臨著教育理念提升和教育實施能力提升的雙重任務,如何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達到《學記》中所推崇的“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的理想教育境界,已成為學校教育亟待研究攻克的新課題。令人欣慰的是,西安市戶縣惠安中學以實施“好人教育”為切入點和重心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創新實踐,特別是他們創新“好人教育”實踐路徑的成功案例無疑為我們開闊視野,創新思路,增強實效,堅定信念提供了難得的參考和借鑒,我們期待著他們不斷探索,取得新的育人成果。

(注:作者單位:楊永厚,戶縣教育局教研室;王博,西安戶縣惠安中學。本文參考了《人民教育》、《基礎教育課程》、《中小學教育》、《陜西教育》等刊物,因篇幅所限,相關引文未具體注明出處,在此謹向相關作者深表謝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