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岐山 教育奠基——岐山縣創建國家級教育均衡發展縣及省級“雙高雙普”縣工作紀實
作者:岐山縣教育局 賈軍科 張海兵
發布時間:2015-09-24 16:10:42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最漂亮的建筑屬于學校,最有品位的圖書閱覽室屬于學校,最安全的環境屬于學校。
每年教師節,全縣三級干部會一個雷打不動的議程,就是表彰尊師重教的先進典型。
當你走進被稱作“周公故里”的千年古縣——岐山縣,會不由自主地欣然融入到她創建國家級教育均衡發展縣及省級“雙高雙普”縣的熱潮里,會陶醉于校園飄來的朗朗讀書聲里。
優先——形成機制聚合力
“創教育強縣奠千秋基業,建和諧岐山樹教育強夢”。2011年12月8日,在全縣教育工作大會會場,主席臺兩側這副對聯尤其引人注目,因為它道出的是現場所有人的心聲。縣委書記張海建等領導為21個先進單位和99名優秀個人頒獎,一次性100萬元的獎勵資金省市鮮見。
早在2007年全縣“兩基”復審驗收后,縣委、縣政府就確立了創建省級教育強縣的發展戰略:“岐山要發展,教育要先行”,“堅持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全力打造教育強縣”。此后,歷任領導接力前行,始終將教育作為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事業優先發展。
2011年12月,《岐山縣實施“雙高雙普”創建省級教育強縣方案》正式出臺,縣委常委會、縣政府常務會定期議教,縣人大、縣政協定期視察教育,縣領導和相關部門聯系學校等制度更加完善,“教育發展優先規劃、教育經費優先安排、教育用地優先保障、教師待遇優先落實、教育問題優先解決”的“五優先”成為全縣共識。
標準化學校建設到位。從2011年到2014年,三年的教育投入增幅達37%。教育部門采取土地置換、工程墊資、校企合作、以獎代補等多種方式,新建了27所寄宿制學校、17所公辦幼兒園、1所特教學校,解決了中心小學以上的學校實驗室、寄宿生公寓、食堂、采暖、洗浴、衛生間等用房問題,全部硬(軟)化了學校操場,投入資金累計達2.85億元。
教師績效工資達到省定標準,績效工資標準從2009年人年均1.9萬元提高至2014年2.6萬元。為激勵城區學校和鄉鎮學校教師,努力促進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師資均衡,從2009年開始,實施50~200元不等的邊遠教師地區補貼,2015年4月起,啟動農村教師階梯式100~300元不等的崗位補貼。
學校硬件設施得到根本性改觀。各校每年拿出生均公用經費的20%用于學校部室建設和文化建設,在全縣范圍內全面實施“義務教育提升工程”,以義務教育“新課程新配置工程”、中小學生“陽光健體設施保障工程”、“書香校園建設”和“教育信息化”工程。據統計,從2011年以來,共投入260萬元配換課桌凳13655套;投入184萬元為46所學校添置了廚具;投資623萬元采購了部室設備;投資99萬元采購了體育器械。投入3000余萬元,新建“班班通”教室856間,普通多媒體教室189間,購置學生用計算機2896臺,建成計算機教室46間,購置教師辦公電腦2406臺,建成數字化校園2所、高清錄播教室3間、互動教室3間、電子書包1間、校園電視臺8個。
目前,岐山縣制定有完整的教育發展規劃,教育惠民作為重要的民生工程列入全縣“十大民生實事”。為保障校園安全,縣上專門成立了學校安全工作領導小組,實施了“政府主導、公司管理、市場運作、部門監管”的校車管理模式,有效防止學校安全事故的發生。教育工作被納入對縣直部門和鎮政府目標考核內容,考核結果成為單位評先評優、干部選拔任用的重要依據。
均衡——協調發展促公平
窗明幾凈、現代氣息濃郁的教室,液晶電視機+電腦+快拍儀+多媒體講臺+推拉黑板模式的現代化教學裝備,引領求知若渴的孩子在知識的殿堂盡情翱翔;標準化的地理教室里,圓弧形的屋穹鑲嵌著整個宇宙;寬敞的舞蹈室,精致的木地板,悅耳的鋼琴聲樂陶醉著婀娜多姿的舞者;八角桌旁,一件件工藝品呼之欲出……如今,這一幕幕情景不僅出現在縣城學校,同樣成為鄉村學校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均衡先進教育設施。從2012年開始,岐山縣下定決心,全盤謀劃,大力推進教育部要求的以“寬帶網絡校校通、優質資源班班通、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建設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教育管理公共服務平臺”為主要內容的“三通兩平臺”建設,以“班班通”為目標,實現城鄉均衡教育的新突破。目前全體學生擁有實名制的網絡學習空間,實現了“網絡學習空間人人通”,建成了一批遍布城鄉的質量較高的“名師課堂”、“名校課堂”、“同步課堂”及“傳遞課堂”。同時,各校至少20個標準化的部室建設,使同學們有了盡情施展才能的舞臺,極大地促進了教育公平。
均衡師資力量。從2009開始,教育體育局在全縣實施教師交流制度,并制定了相應措施,促使初中富余教師盡快轉崗分流到小學和幼兒園任教,并著力強化了聘用工作的過程管理,成功地創設了一個比貢獻、比實績的良好氛圍。2013年后,采取名校孵化交流、學區跨校交流和短缺學科教師調劑交流三種方式,開展教師定期輪崗。由名校組成團隊與被“孵化”校之間開展深度合作,達到管理制度、備課上課、質量檢測、教研活動、評優樹模“五統一”。2014年秋季開學,全縣共有32所學校的5名校長、45名教師參與交流輪崗工作,17個鎮(片)內部交流輪崗66人,調劑學科教師63人,參與輪崗交流人數占中青年教師總數的8.8%,有效促進了師資配備均衡。
均衡教育結構。公辦園達到幼兒園總數的49%,全縣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95.02%。城關幼兒園創建為省級示范幼兒園,20所幼兒園通過了市級幼兒園等級晉升驗收,岐山縣率先在全省成為教育信息化試點縣和國家級中等職業教育發展示范縣,建成了職業教育省級烹飪和計算機應用兩個骨干專業,職業技能大賽獲省級團體總分二等獎。普通高校錄取二本上線率三年提升10個百分點。全縣接受各級各類教育培訓總數達5萬人次以上,全民學習周獲全國優秀組織獎。
創新——內涵提質放異彩
歷史厚重,人文薈萃,使岐山縣有著鮮明的文化特質。三千年前,我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周公姬旦在這里實現了制禮作樂的大舉,創造了以“德”、“和”為核心的周文化,形成了今天中華民族獨特且具有長久生命力的精神文化譜系。今天,在實施教育強縣戰略的新征程中,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這種文化特質又融入到一句句催人奮進、蕩滌心靈的“特色校訓”里:岐山高中——“熔鐵鑄人”,縣三中——“刻苦 進取 博思 明禮”,城關小學——“陽光 正直 團結 超越”, 陜九學校——“博學 誠信 勵志 行遠”……
道德模范大展風采。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作為岐山縣教育內涵式發展的一大著力點,引人注目。其德育品牌“潤德周原 書香岐山”六大系列活動緊扣周禮文化思想精髓,深入挖掘周文化核心價值,古為今用,推陳出新,在校園文化建設的內涵發展方面取得了非常可喜的成績,道德模范大展風采。教育體育局以評選的道德模范為榜樣,以“推薦身邊好人”和“禮儀文化進校園”為抓手,教育學生爭做文明小公民,爭當美德少年,做崇德尚禮的岐山人,做遵紀守法的好公民,先后涌現出7名省市級道德模范師生和美德少年。
教學改革提升質量。2009年,岐山縣率先在寶雞市引進“高效課堂”教改理念,隨后,教育體育局逐年在全縣推廣。“快樂教學”、“快樂學習”成為新常態。廣大一線教師以新課程改革為校本教研主攻方向,教科研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目前,全縣已經完成6個國家級課題、6個省級課題和18個市級課題的研究任務。創建市、縣級課改實驗校23所,6所學校晉升為市級星級課改實驗校。被課改“解放”的學生,潛能不斷釋放,先后有300多名學生在省市級體育、藝術、科技比賽中獲獎,學生綜合素質顯著提升。各校“兩節一會(科技節、藝術節、運動會)”不斷專業化、常態化。
“—校一品”成就美麗校園。為深入探索內涵教育的新途徑,進一步打造“有美感、有氛圍、有秩序、有活力”的校園,岐山縣從2012年開始,創造性地開展以“環境幽雅、布置高雅、師生儒雅、管理規范”為主要內容的“三雅一規范”美麗校園創建行動,傾力提升校園的“自然之美、精細之美、人文之美”,借此塑造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教育體育局每年都舉行校園文化建設現場會促進各校提升辦學品位,目前,“周禮文化進校園”,經典誦讀,“我們的節日”,各具特色的餐廳文化、樓道文化、宿舍文化、墻體文化、雕塑文化等異彩紛呈,彰顯了文化校園魅力。
隊伍建設彰顯活力。為提高校長治校水平,教育體育局創新校長選拔任用機制,不斷推進人事制度改革。近三年,公開選拔了20多名中小學校長和中層干部;開展了“我的教育質量觀”校長論壇;開設了教育大學堂,由外聘專家和局領導班子主講,已連續開辦十七期,提升了學校治理水平。同時,教育體育局通過任期目標責任制和工作過程督查制等方式,強化校長任職研判,為選人用人提供直接依據。五年來,教育體育局對全縣4510人在崗教職進行了崗位培訓、骨干培訓、學歷培訓、新課程課改培訓等一輪培訓,共選拔市級以上教學能手114名。為激勵教師工作,縣政府出臺了教育綜合獎勵辦法,評選了兩屆40名“岐山名師”并進行獎勵,廣大教師的敬業精神不斷增強。教育體育局還成功舉辦了以“點燃激情,放飛夢想”為主題的教職工文藝匯演和教職工運動會,展示教師風采,激發了教師工作熱情。
發展——教育創強毫不動搖
“教育立縣”,毫不動搖。“教育強縣”,目標明確。在創建教育強縣的道路上,岐山縣步履穩健,成效突出。岐山縣先后榮獲陜西省農村教育綜合改革示范縣、陜西省現代農業職業教育發展工程示范縣、陜西省學前教育先進縣和陜西省信息化建設試點縣等榮譽。
潮平兩岸闊,風正一帆懸。2015年,“重塑蔡家坡”教育先行計劃超前啟動,投資3億元,占地240畝的蔡家坡學城(含高中部、初中部)建設項目順利開工,寶雞市三所名校與蔡家坡學校建立“聯盟學校”,互派管理干部和教師交流,“名校孵化”意義深遠。
2015年,第二輪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順利實施,蔡家坡經開區第一幼兒園、岐山縣第二幼兒園破土建設。2015年,陽光體育、學生社團等五項活動深入推進,教育內涵發展之路越拓越寬。2015年,岐山縣將以創建國家級教育均衡發展縣及省級“雙高雙普”縣為契機,科學規劃“十三五”教育事業,不斷加強學校內涵發展步伐,最終實現教育現代化……
在今天的岐山縣,社會群眾分明感到有一種教育的力量在凝聚、在釋放。在這種力量的推動下,岐山縣正在“教育強縣”的道路上創造著喜人的業績,書寫著別樣的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