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教育研究:【 親子教育四句話】1.最讓孩子有安全感的話:“不管發生什么,我們都會和你在一起。我們永遠愛 你!”2.最讓孩子產生自我認同的話:“你是獨一無二的,做你自己!”3.最讓孩子感到父母尊重的話:“也許你是對的!”4.最讓孩子增長信心的話:“我相信你行!”

■ 王人平:親子溝通的幾個原則:1.接納孩子的任何情緒。2.學會傾聽。3.自己情緒失控時暫停。4.多換位思考,避免固執己見。5.少評價,多描述。讓孩子關注問題本身,而非評價。6.重點不在證明孩子錯了,而是告訴他正確的做法。7.重要的不是你說了什么,而是孩子理解了什么。8.對事不對人,不給貼標簽。

■ 閱讀手冊:欣賞具有兩個特質的人:獨立和樂觀。獨立的人格讓自己不人云亦云,不為別人的喜好改變自己,獨立的生存能力讓自己不屈從于別人:我又不是靠你養著。這樣很帥氣。然后是樂觀的生活態度,誰生活中沒點難辦的事啊,但樂觀的人能夠苦中作樂,總能看到希望的一面,靠近的人也會被他感染。——琢磨先生

■ 李開復:有人說:高考是人生的轉折點。我把這句話改為:高考只是人生表面上的轉折點。真正轉折點應該是你每一天每一個小時都在積累的東西。明天就要高考了,希望各位考生盡自己的努力去做,大學文憑對一個人的未來確實有很大的幫助,但是也不是只有大學畢業才能夠成功。

■ TempleYoung:那時我們還年輕。穿過殘垣斷壁蒼松古柏,我們來到山崖上。沐浴著夕陽,心靜如水,我們向云霧飄蕩的遠方眺望。其實啥也看不到,生活的悲歡離合遠在地平線以外,而眺望是一種青春的姿態。——北島

■ 荷些:我們常常希冀來日方長,也明了世事無常,但通常首肯懷揣達觀。誠然,沒有人樂意戰戰兢兢地活著,時刻憂心明天和意外到底哪個先來。然而令人猝不及防的天災人禍,總是冷酷無情地給生命以重擊。我們自詡偉大,但在自然面前,其實我們稚藐。唯愿你一生都遠離無妄之災;唯愿已然遭遇苦難的靈魂都得到救贖。(評東方之星沉船事故)

■ 鳳凰博報:災難是無法比較的,對每個受苦的人,他的災難都是最大的。——齊邦媛《巨流河》

■ 王曉漁:對于盛世來說,災難是巨大的污點。但是,盛世輕松地消解了災難,發明了溫情脈脈的災難美學,災難的殘酷性被救災的好人好事取代,救災者成為主角,遇難者成為配角——災難美學代替了災難反思。慶典和災難互相沖突,但是慶典美學和災難美學并行不悖,這是盛世的美學奇觀。

■ 勵志閱者:一個成大事的人,不能處處計較別人,消耗自已的時間去和人家爭論,不但有損自己的性情,且會失去自己的自制力。在盡可能的情況下,不妨對人謙讓一點。與其跟狗一路走,不如讓狗先走一步,如果給狗咬一口,你即使把狗打死,也不能治好你的傷口。——林肯

■ 唐閱輝:韓寒說,懂越多越覺得自己是孤兒,走越遠越發現世界本是孤兒院。我認為,我們一生只在做兩件事:用智慧證明孤獨的價值,用愛來緩釋孤獨的寒冷。

■ Crystal柳飄飄:每個公民,每個自由平等的公民,都有要求得到國家公正對待的權利。這是人作為社會成員最基本的道德權利。這不是乞求,也不是施舍,而是國家對待公民的基本責任。人一旦意識到這項權利并努力捍衛這項權利時,國家便不能只靠暴力來統治。——《政治的道德》(周保松)

■ 強國論壇:【人民日報:不告密不揭發是道德底線】至今“告密揭發”思維還時常作祟。某高校期末題“選出你認為翹課最多的3名同學”,這不是在鼓勵學生相互揭發嗎?一個經常有人“打小報告”的班級,同學、師生間一定疏遠而戒備;告密成風的社會是人人自危的社會,人與人之間失去基本信任,甚至毀掉社會道德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