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凝練要素分析
作者:西安翻譯學院基礎部 陜西西安 雷 彬
發布時間:2015-06-24 11:19:30
【摘 要】大學生核心價值觀代表著大學生對自我價值觀的總體認同、行為內化和根本傾向,是大學生群體在處理各種價值問題時所持的根本立場、觀點和態度。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凝練要素包括:理性愛國,重視自我;身心和諧,人格健全;感恩仁愛,團結友善;吃苦耐勞,艱苦奮斗;擁有理想,堅定信仰;誠信立身,全面發展;敢于創新,勇擔責任。
【關鍵詞】當代大學生 核心價值觀 凝練 要素
大學生是民族復興的重要力量,正確的政治方向是他們成長成才的必要保障。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建立的理論基礎和實踐導向,在高校推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最根本任務就是引導當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使他們成為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大學生核心價值觀
大學生核心價值觀代表著大學生對自我價值觀的總體認同、行為內化和根本傾向。楊業華、湛利華認為:“所謂大學生核心價值觀,是指大學生群體在長期的價值生活實踐中積淀和形成的有關客體對主體效應的根本看法,是大學生群體在處理各種價值問題時所持的根本立場、觀點和態度,它在整個大學生價值觀體系中處于中心地位,起著主導作用,代表著大學生價值觀的根本特征,體現著大學生價值觀的根本傾向,統率并約束其他處于非核心地位的價值觀。具體來說,就是大學生群體關于好壞、得失、善惡、美丑等價值的根本立場、根本看法和根本態度”。[1]
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凝練基礎
1.國家層面
2006年,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2007年,黨的“十七大”七次提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并明確要求:“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設全過程,轉化為人民的自覺追求”。[2]2011年,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強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根本任務。2012年黨的“十八大”強調:“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決定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要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引領社會思潮、凝聚社會共識。”[3] 同時提出:“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深入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4]這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新概括。
2.學校層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育“四有”新人,以下是我國一些名校的大學校訓,這些校訓本質上就是對莘莘學子的培養要求和核心價值觀所在:清華大學“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北京大學“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浙江大學“求是創新”;上海交通大學 “飲水思源,愛國榮校”;南京大學“誠樸雄偉,勵學敦行”;復旦大學“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高校層面也在不斷調整和深入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及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普及和培育。
3.個人層面
2009年,黃瑩瑩主張將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總結為:愛國、理想、責任、創新;不久,劉紹懷提出了:愛黨愛國,立身做人;勤學善思,立志成才;歷練本領,立業為民。韓麗穎、楊曉慧提出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包括:“信念為魂、品學為本、創新為要、家國為基”。[5] 眾多專家學者紛紛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觀點,大學生核心價值觀在繼續探索和完善中。
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凝練要素
1.理性愛國,重視自我
理性愛國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本質要求和具體體現,是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首要要素。“理性愛國強調在涉及國家和民族利益及尊嚴的問題上要冷靜分析、明辨是非、求同存異、有理有據、尋求共贏,反對狹隘的民族主義,反對借愛國之名混淆公眾視聽,擾亂社會秩序。”當代大學生要重視自我“樹立大國風范,涵養大國心態,讓世界看到中國人的團結、理性、智慧與勇氣,讓世界看到中國的開放、包容、自信與自強。”[6]
2.身心和諧,人格健全
和諧是一種理想的生存方式和生活狀態。孔子“禮之用,和為貴”、墨子“兼相愛”。郡本鳳認為:“身心和諧是指每個社會成員對自己, 包括精神追求、需要層次、思維方式、個性特點和行為方式等, 能夠保持一種和諧、和順的狀態”。人格健全,主要指人格是健康的、完整的、協調一致的,人格的各個要素沒有缺損和障礙,不存在變形、扭曲、沖突、異化的情況。也就是說,它是指一個人是全面完整的人,具有統一持久的自我。[7]
3.感恩仁愛,團結友善
墨子說,“跟從愛人者學會愛人,跟從利人者學會利人”。感恩讓人學會無私、關愛他人、發奮成功、回饋社會;更重要的是,感恩能使人與人之間在互助互敬互愛中共享幸福和快樂,實現情感與道德的共贏。懂得感恩,善于施愛的人,必定是一個充滿愛心的人;心里有愛的人,必是一個熱愛生活,推崇真善美的人。團結就是力量,友善創造共贏。遇事講究團結一致,遇人倡導友善協作。
4.吃苦耐勞,艱苦奮斗
吃苦耐勞、艱苦奮斗一直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是一個人,尤其是青年大學生所應具備的最基本的優良品質。但凡卓越的人都有一大優點:在不利與艱難的遭遇里百折不撓。作為當代大學生更應沉下心來,扎扎實實地把一個個簡單的事情做好,不畏艱辛,不辭勞苦。
5.擁有理想,堅定信仰
理想是大學生美好的愿望、抱負、目標或指向美好的一種狀態。信仰,是一個人做什么和不做什么的根本準則和態度。高爾基說,“智慧是用來做事的,對于靈魂來說,靠的是信仰。”否定自我,尋求依賴,是信仰的開始;否定自我,獲得拯救是信仰的歸宿。
6.誠信立身,全面發展
人無信不立,事無信不為。誠信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誠信是一個人最基本的道德底線。韓非子云:“小信誠則大信立。”程頤說:“人無忠信,不可立于世。”“君子修身,莫善于誠信。”這是古人對誠信的認知;“真誠換真心,誠信變真金”,這是現代人對誠信的理解。人的全面發展一般是指個人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馬克思在《188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論證了人的全面發展并指出,教育是造就全面發展的人的唯一方法。
7.敢于創新,勇擔責任
魯迅曾說,“同是不滿于現狀,但打破現狀的手段卻不同:一是革新,一是復古。”李政道也說,“能正確地提出問題就是邁出了創新的第一步。”每個人在特定的境遇下都有創新能力,關鍵在于自我的挖掘和拓展。創新決定著國家的前途命運和個人的發展方向。責任是一種與生俱來的使命,它不僅僅是一種品德,更是一種能力的體現。
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凝練要素,建立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所產生的一系列科學理論的基礎之上,既符合現實,又具有理想因素,是引導大學生健康積極向上的具體動力,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可操作性。大學生核心價值觀需要青年的集體認同,更需要在實際中進行凝練、培育和踐行,這樣才能發揮青年大學生的生力軍作用,助力“中國夢”的早日實現。
參考文獻:
[1]楊業華,湛利華.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內涵及研究意義[J].思想教育研究,2013(4).
[2]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文件匯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1-49.
[3]胡錦濤.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 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而奮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31.
[4]十八大報告學習輔導百問[M].北京:學習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12:28.
[5]韓麗穎,楊曉慧.當代大學生核心價值觀的凝練[J].思想教育研究,2012,(11).
[6]吳柳蓉.論當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J].現代企業教育,2008,(2).
[7]江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理念研究[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4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