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旅游業的高速發展,旅游業對旅游人才素質要求也不斷提升。這對高職院校旅游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該文從現階段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教育教學的不足出發,提出幾條改進的對策,期望能提高高職旅游人才的素質,從而滿足旅游業高速發展對人才的要求。

【關鍵詞】高職 旅游管理 教育教學 人才培養

旅游業是我國解決就業、刺激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重要的產業之一。旅游業的發展離不開大量接受過正規系統教育的從業人員。①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正是為滿足這一旅游業發展需求而設立的。然而,當前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混亂,有的院校照搬照抄國外的旅游人才培養方法,有的院校仍然禁錮于旅游本科教育的框框,課程設置成了旅游管理本科教育的壓縮版;在教學方面,很多教師從學校畢業直接走上講臺,他們的專業實踐缺乏,只會“紙上談兵”,很難達到“雙師型”教師的要求;很多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受生源問題的影響,辦學更多重視的是低層次的簡單規模擴張,很少考慮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長遠發展、辦學效益、實訓設備和實習場所等。這些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建設方面的不成熟,直接導致了大多數高職院校旅游辦學不能滿足旅游業發展對人才的需求。②因此,從高職旅游管理教育教學角度去探尋對策,對于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滿足旅游業的發展需要有重要意義。具體探討的對策如下:

明確培養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人才的目標

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培養的學生畢業后是要直接走上旅行社、酒店和景區等旅游企業基層工作崗位,學生的培養注重的是技能應用和實踐操作,而非旅游研究。如旅行社基層工作,首先,學生必須能夠說標準的普通話;其次,由于工作需要,學生工作后要跋山涉水到處行走,所以要求學生也要具備良好的體魄,平時要注意體育鍛煉;再次,學生要集餐飲、食品營養與衛生、地理歷史知識于一身才能滿足游客的需求;最后,學生還要有廣博的知識基礎,特別是需要對自然景點、歷史遺跡等旅游熱點有比較深刻的了解。只有這樣,才能真正使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旅行社方向辦學落實到實踐上,回歸到它應有的位置上。

因此,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在專業整體設計中應始終以旅游類、服務類、管理類知識為主線,其他知識為補充為指導思想來進行專業的全程課程設置,力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拓寬學生的就業渠道,使學生能在旅行社、景點景區、博物館、星級賓館等旅游相關企事業單位從事管理和服務工作。同時,滿足社會對旅游人才的需求。

建立科學的課程體系和結構

市場引領產業的發展。教育產業亦不例外。面對旅游業的蓬勃發展,旅游業對從業人員的數量和質量提出空前要求。圍繞旅游市場需求,按照國家教育部主管職業教育的魯昕副部長對高職教育的要求“高職示范院校的高樓大廈代表不了職業教育的質量水平。只有當這些身穿藍色工作服的年輕一代下班后,穿上西服、系上領帶去休閑,懂得欣賞名曲、名詩與名畫了,才真正做到職業教育的脫胎換骨。”③高職旅游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應該按照“知識夠用、技能過硬、證書多樣、富于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模式,設計出“人文素質課程摸塊、專業證書課程模塊、旅游知識模塊和旅游實踐課程模塊”,旨在培養學生的專業人文素質、專業實踐操作能力等,保證學生取得證書的數量和質量,并從管理層面構建學生知識結構,注重學生在實踐中的反饋和提升,培養既能動腦,又善于動手的復合型、創新型人才,創造性地契合了旅游市場對人才的需求。

重視教學過程

高職旅游管理專業的教學過程以素質教育為主線,主要從更新教育觀念,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參與意識;注重非智力素質的培養;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加大多媒體課程教學的比例。在教學中教師跳出純理論教學的講解模式,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分析業務、分析案例。活躍課堂教學,加深對所學課程內容的進一步了解和認識,發展學生的思辨能力,逐步學會用理論問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將素質教育落在實處。

學生在企業實習期間,任課專業教師積極參與教學環節。建立了校企業合作的協作關系,聘請企業優秀人員和企業主管部門負責人,給學生上課,講解本企業的經營管理方法。并與教師、學生開座談會,共同探討分析實際工作中所遇到的問題。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培養了學生,鍛煉了教師。具體做到實踐教學六落實,即組織落實、時間落實、地點落實、制度落實、人員落實和經費落實,使實踐教學實現標準化、規范化和科學化。

建立完善的實踐教學組織機構和實踐教學制度。為保障校內外實踐教學的順利進行,由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帶頭人、骨干教師以及學生管理人員和校外實訓基地主要領導組成“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領導小組”,制訂實踐教學計劃和制度以及學生頂崗實習管理流程,組織協調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實踐教學工作(如圖1所示)。

優化科目課程

高職旅游管理專業自誕生后就由于其綜合性強、所涉及的學科知識多、行業和學科交叉多等特點,大部分院校將其設在其他系下面,因此高職旅游管理專業就顯示出濃厚的母體色彩,缺乏應有的主體特色。科目課程設置針對性弱,所以高職院校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應積極積累教學經驗、有效結合專業特點、地方特色及社會需求和充分接受學生的反饋意見,提出了新的教學模式及課程方案,其所遵循的原則是:在全面提高學生知識、能力和素質目標下,突出以專業技能的培養為主線,重構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體系。

加大實踐教學的分量,盡量實現理論、實踐齊頭并進,同步實施。理論教學以“必須、夠用”為度,實踐教學以“實際、實用”為原則,努力建立、健全專業實踐環境,穩定、拓展校外實習基地。同時確定優化科目課程目標:結合專業特點,有目的、有聯系地擴大專業多行業、多領域的就業渠道,使本專業畢業生能從事于管理、服務、教育等多領域的工作。確立優化科目課程指導思想:學好基礎——強化實踐——產學結合——全面發展。健全科目課程體系:高職旅游管理類和導游服務類相結合。課程設置中注重兩種知識的相互滲透和兼容,注重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采用多種教學范型,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增強學生的就業選擇權。

加強科目課程改革。基礎理論課,以“夠用為度”;專業理論課程設置適應高等職業教育的要求,超越當前社會旅游行業的需求,通過變革突出高職教育的特色適應社會需求。

專業人才培養的產、學、研有機結合

1.理論與實踐教學合作

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建設時,力求在教學研究方面,讓教師廣泛參與;在實踐方面,需探索產與教、生產業務與學生實習等方面的無縫連接。如,通過以下幾種方式與旅游行業企業開展合作:

⑴聘請旅游企業專業人員擔任實習指導教師。

⑵聘請旅游企業專業人員和旅游企業負責人開辦專題講座,介紹旅游企業的先進技術和管理理念,介紹行業的發展等。

⑶聘請旅游企業專業人員參與專業實訓基地建設方案的論證和實施工作,以及產、學、研工作發展規劃的擬定。

⑷采用“訂單式”培養等方式,加強與旅游行業企業的合作,讓學生與未來企業之間有個有效的互動,為未來學生進入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2.規劃產、學、研工作

為了適應激烈的競爭,高職院校旅游管理專業應再接再厲,進一步提高教師的工作實踐能力,產學研工作落在實處,特別要在以下幾方面加強工作:

⑴轉變思想觀念,建立符合高等職業教育的產、學、研體系,調動更多教師參與此項工作。

⑵制定相應完善的政策,支持和鼓勵教師從事產學合作工作。對作出貢獻、工作突出的教師給予獎勵和表彰。

⑶繼續作好校內產業工作,建好校內外實訓基地,為學生實踐鍛煉提供充分條件,保證學生畢業后就能上崗工作。

⑷加強校企合作交流,拓寬學生就業渠道;開展好各類培訓班,爭取更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為教學創新變革制定保障措施

1.加強領導,成立本專業指導委員會

針對本專業的教學變革,各級領導均應重視,全體師生員工積極參與,成立本專業指導委員會。

2.成立專業教學督導組,加強本專業日常管理及監督

為了強化教學管理與教學質量監督,要成立教學督導組。在本專業日常管理中,專業督導組應該經常檢查任課教師教案的編寫、教學計劃的進度,學生的作業批改情況等。按時督促任課教師填寫教學月報表并及時歸檔,定期與學生開座談會,聽取學生對教學工作的意見,并制定督導聽課制度,不定時進行聽課,及時與任課教師溝通,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真正體現教學變革的特色。

3.以就業為導向,成立就業咨詢組

增強學生市場競爭意識,更新學生就業觀念,聘請就業辦專家組織了就業知識專題報告會,組織學生參加《導游人員》培訓,使學生在畢業時取得較多的含金量高的證書,增加學生的就業信心和拓寬就業渠道。

4.多種措施齊抓共管,提高質量,辦出特色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應該加強教學質量的監控,具體措施如:新教師上課前的考查、強化期中教學檢查、量化考核標準,以及學生評教、教師評教和教師評學三者相結合。

通過以上四條對策的探討,希望能夠提高高職旅游管理專業教育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專業素質,為其成為適應旅游市場需求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夯實基礎。

注釋:

①裴鳳琴.高職旅游管理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07(3):21.

②高職高專高職旅游管理人才培養現狀及存在的問題[N].山西市場導報,2011-9-20.

③李劍平.高樓大廈代表不了職業學校的教學水平[N].中國青年報,2011-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