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滿足社會需求,適應校園足球推廣的新形勢,培養基礎理論扎實、實踐能力強的足球應用型人才,“實驗區”構建了以社會實踐為突破口的足球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實踐證明,該模式對提高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保證人才質量,提高畢業生就業率,都具有一定意義。

【關鍵詞】足球 應用型人才 培養模式 創新實驗區

基金項目:西安體育學院2012年教學研究課題,編號:XTJY1229。

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建設是國家高等教育質量工程建設的重要舉措。體育院校屬于專業性院校,與綜合性院校和職業性院校相比,在人才培養的質量和規格上有著不同的要求和特色。因此,在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過程中,必須準確把握體育院校的使命和辦學定位,明確其所承擔的社會職能和作用[1]。隨著近幾年“校園足球”活動在全國的廣泛開展,不但增加了社會對足球人才的需求,與此同時,也對足球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用人單位更加看重專業理論基礎扎實、實踐能力強的應用型足球人才。在這種背景下,2012年10月“足球應用型人才培養創新實驗區”被立項為西安體育學院院級教學質量工程。“實驗區”成立初始,就著眼于組織師生進行社會服務,積極參與各類足球綜合實踐活動,并在實踐中逐步確立了以學生社會實踐為創新點的建設思路。本研究旨在總結“實驗區”建設經驗,相信對加強體育專業大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提高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保證人才質量,提高畢業生就業率,都具有一定意義。

足球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創新實驗區建設的思路

1.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確定足球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培養具有扎實足球理論基礎,熟悉足球教學訓練專業知識和方法手段,熟練掌握足球競賽組織的程序,能執法省市級的高水平足球比賽,能在中小學、足球協會、企事業單位、民間足球等組織的各類足球活動中,從事教育教學、訓練、組織競賽、裁判員等工作,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應用型人才。

2.以社會實踐為突破口,足球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設計思路

足球方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思路,就是要加強社會實踐,突出體育的“身體活動性”的特性,變知識教育為素質教育。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將學生作為主體,讓他們在實踐中重新認識自己,認識自身的起點、程度水平、知識的范圍等個體差異。這種學習不僅僅是課堂上的理論學習,更重要的是讓理論在實踐中得到反饋。

以學生社會實踐為突破口,推進足球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勢

1.打破過去社會實踐教學環節主要由學校負責的模式,改由“實驗區”直接組織管理執行

以“實驗區”為組織形式承擔社會實踐教學工作,改變了傳統的統一安排社會實踐教學環節的模式,在實施的過程中,利用自主性強、組織的靈活多樣、活動次數多等特點,保證了社會實踐教學的規范性和有序性,從而更有利于實現社會實踐教學的目的。

2.增加了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時間,為學生提供了較多的專業實踐機會

首先,有調查顯示“大學生更希望能多參加本人擅長的、與本專業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2]。而“實驗區”提供的實踐內容正好與之吻合。其次,能增加學習的時間,大量的社會需求為學生提供了較多的實踐機會,使得大學生的學習過程能延伸到大學教育的全過程。

3.實踐活動教師全程參與,能有效發揮教師在實踐教學中的主導作用

“實驗區”的社會實踐活動大多由教師聯系,教師一般擔任各項活動的組織者,使得教師工作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同時,教師對學生的實踐活動能在現場進行指導,對學生的不足和錯誤能夠及時指出和糾正,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4.實行有償服務,保證了師生社會實踐活動的長期性

實施有償服務,讓師生在走進社會、服務社會中,發揮專業優勢,實現自身的價值,實踐中獲得的收入促使學生不斷地充實自己的知識、提升自己的能力。實施有償服務,學生在提高專業能力的同時,還能獲得一定的酬勞,一定程度上激發了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熱情,使“實驗區”師生人員相對穩定,從而保證了社會實踐活動的長期性。

強化大學生社會實踐能力培養、足球應用型人才

培養模式的實踐

1.建立健全各類規章制度和培訓體系,加強制度約束,規范俱樂部的管理

以“實驗區”足球裁判員俱樂部為例,制定了《西安體育學院足球裁判員俱樂部章程》《西安體育學院足球裁判員俱樂部外出管理辦法》《西安體育學院足球裁判員行為規范》。這些規章制度和培訓體系的建立,完善了“實驗區”社會實踐教學的運行機制和保障機制,使社會實踐教學規范化、制度化。

2.強化校內培訓環節,為外出參加社會實踐打好扎實的基礎

校內培訓是大學生打好基礎、有效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順利完成執法任務的保障。校內培訓包括理論學習和校內實踐兩個部分。理論學習部分包括:參觀觀摩、計劃內的培訓、學術報告、外出執法后的總結等。校內實踐環節包括:承擔校內的各項教學實習、競賽組織和裁判執法工作等。校內培訓要嚴格考核,考試不合格者,不予安排裁判執法活動,以強化考核為手段,督促學生認真學習。

3.發揮“實驗區”的專業優勢,廣泛發掘校外實踐教學資源,為大學生提供更多的社會實踐機會

“實驗區”經過兩年多的運行,與不少企事業單位、公司、社會團體、行業協會、個人等建立了聯系,承擔了大量的足球相關工作,在陜西省足球界已經具有了一定的知名度。“實驗區”的優勢還體現在教師在業界的影響力,教師長期從事足球教學、訓練和科研工作,與同行保持著密切的聯系,部分實踐活動都是通過教師聯系的。“實驗區”與省市足協保持著合作關系,承擔了省市足協組織的訓練和裁判執法工作,使學生們有機會參與高水平隊的訓練和比賽。

4.重視安全問題

進行社會實踐教學,教師需要準備的環節較多,其中最擔心的就是學生外出時的安全問題。學生進行足球社會實踐活動本身具有特殊性,可能遇到交通安全、住宿安全、食品安全以及人身安全等安全問題,一旦出現問題,不但無法完成社會實踐任務,還可能釀成事故,因此要將安全工作作為整個社會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來抓。做好安全工作,首先要加強宣傳教育,組織學習安全常識,提高師生的安全防范意識。其次,做好充分準備工作,應對突發事件。再次,師生要注意文明禮儀,遵守實踐團隊的組織紀律。最后,指導教師要精心組織,嚴格要求,作為第一責任人,力求社會實踐教學的正常開展。

創新實驗區人才培養的成果

“實驗區”成立以來,經過廣大師生的共同努力,學生的專業水平得到提升,思想道德素質不斷提高,職業榮譽感不斷增強,參與社會實踐的熱情明顯高漲,在社會實踐教學環節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近兩年來,“實驗區”累計組織和參加了“全國青少年U-系列足球賽”、“陜西省大學生足球聯賽”等50余次足球競賽的執法工作,共有200多人參與了執法工作,推薦國家級裁判4名,榮獲各級比賽優秀裁判員60余人次。立項省級、院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兩項,均順利結題,其中省級項目結題等級為優秀。從2013年起,與西安市足協建立了長期合作的關系,開展“校園足球”推廣工作,目前有30余名學生參與“校園足球”布局學校的足球訓練比賽工作。2014年7月起,我院組織“實驗區”師生定期赴志丹進行校園足球支教活動,引起了各界的廣泛關注,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小結

以學生社會實踐來培養足球應用型人才的模式,與目前的“社會需求”和“學生需求”相契合,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受到學院、社會和師生的廣泛好評,已經形成了一定的“品牌”,學校、學生及教師都從中受益,在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人才培養和促進就業等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但也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和問題,比如“實驗區”組織有償社會服務時,有部分學生在金錢面前迷失了方向,顛倒了主次,甚至為了打工而完全放棄了學校的學習。教師應引導學生正確處理學習和實踐的關系,樹立正確的觀念,堅持正確的原則,使學生明確“學生”是他們的第一身份,實踐應以鍛煉為主,掙錢為輔。讓學生明白有償社會實踐并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它是為了自身更好地學習。

參考文獻:

[1]姚紀歡.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理論及實踐[M].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4.

[2]王顯生.對體育教育專業學生社會實踐需要與目標培養相結合的分析研究[J].體育科技,2011,32(1):123-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