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樹人”視角下高職音樂鑒賞課程的理念革新與實踐探索
作者: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咸陽 張科海
發布時間:2015-06-24 10:39:31
【摘 要】本文基于“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總結分析高職音樂鑒賞課程的教學背景與現狀的基礎上,直面其中的困難和誤區,對高職音樂鑒賞課程的理念革新進行了研究,并提出了實踐探索的具體措施。
【關鍵詞】高職音樂鑒賞課程 立德樹人 理念革新 實踐探索
課題項目:本文系第四批陜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項目《高職院校以美育為載體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路徑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項目批準號:陜高教宣辦〔2014〕25號)。
高職音樂鑒賞課程的教學現狀
1.教學目的單純注重音樂感知、知識傳授和技術學習。由于高職學生音樂基礎普遍較差,因此,目前的音樂鑒賞課,教師往往注重的是引導學生在感官上學會體驗感知音樂、在理論上懂得怎樣欣賞音樂,教學往往停留在“技術”的層面。如果教學僅僅停留在這些“技術”的層面,就模糊了音樂鑒賞與音樂欣賞的本質區別,降低了對音樂作品進行辨別、評價的教學目的。
2.教學內容過分強調學理性和專業性,課程教材沿用普通本科院校。目前高職音樂鑒賞課程大多沿用了本科院校的教材,內容大而全,過分著重于內容的學理性,強調了理論的邏輯與闡述,理論色彩太濃,專業性過強,讓學生覺得很有難度。在保證基本的理論體系的基礎上,應該考慮到生動好讀、雅俗共賞;在考慮到音樂作品的經典性、傳統性、民族性的同時,應該體現時代特征和職業特點,更應該以靈活多樣的形式體現蘊含于音樂之中深層次的文化內涵。
“立德樹人”視角下高職音樂鑒賞課程的理念革新
1.在高職音樂鑒賞課程中融入“立德樹人”育人理念。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中明確提出了“堅持立德樹人,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2010—2020年)中也明確指出“堅持德育為先,立德樹人,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行傳播,是高校藝術教育的核心任務之一。因此,在高職音樂鑒賞課程中融入“立德樹人”育人理念,是音樂育人的根本路徑,也是高職院校以藝術教育為載體完成“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必要舉措。
2.在高職音樂鑒賞課程中融入音樂文化教學理念。文化主要是指精神狀態的存在,它是人們的信仰、意志、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與行為方式的總和。教育的本質是文化的再生與傳承,音樂是人類文化藝術的結晶,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和深邃的民族文化積淀,它理應承擔起傳承和弘揚人類文化的任務。“音樂文化不僅是文化系統中的一個組成部分,而且在大文化系統中是最活躍和最具特色的文化現象。音樂文化又是最能代表一個民族本質和文化特征的一種形式”①,音樂鑒賞課程應該成為一種以情感和內涵為內核的文化傳遞。
3.在高職音樂鑒賞課程中融入職業素養教學理念。職業素養是職業道德、職業精神、職業知識和職業能力等的集合,是高職院校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的重要內容。首先,音樂鑒賞課程具有職業素養教育的核心內容。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指出:在影響青年人心靈的手段中,音樂占著重要地位,音樂是思維有力的源泉,沒有音樂教育,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發展。音樂的魅力在于它能使生活更有趣、思想更有創意、工作更有效率、領導更有藝術、人生更加豐富。其次,音樂鑒賞課程是職業素養教育的最佳路徑之一。目前高職院校職業素養的培養方法,單純依靠知性方式——職業素養內容的傳授來進行,只是簡單的知識內容說教,難以內化為學生自身的職業能力與職業品質。而通過在音樂鑒賞的過程中滲透職業素養的方法,可以使音樂作品中所蘊含的職業素養“潤物細無聲”式地潛入學生的心靈。
“立德樹人”視角下高職音樂鑒賞課程的實踐探索
1.通過全面挖掘和發揮音樂的育人功能實施“立德樹人”理念。在音樂鑒賞教學中,全面挖掘和發揮音樂在道德、情操、人格和精神方面的功能與作用,是實施“立德樹人”理念的有效途徑。首先,在中國音樂的鑒賞教學中,要以培育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重點,探尋音樂藝術形式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內容之間的契合點。再次,在西方音樂的鑒賞教學中,要著重于培養學生的高尚人格,以西方音樂大師的人格魅力和西方音樂深邃豐富的情感滲透,促進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最后,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音樂的“非語義符號性”,對于非語義性音樂(無標題音樂和標題音樂),則要挖掘蘊含于音樂作品中的非語義、非明確的精神內涵和人格意義,啟迪、引導學生感悟音樂的真諦。
2.通過以音樂史為線條構建課程內容實施音樂文化理念。在課程內容的具體構建上:首先,應以我國瑰麗多姿的傳統文化為主體,重點選擇各個歷史時期、各民族滲透典型中國文化元素的音樂作品。其次,輔之以絢麗多彩的西方文化來開闊學生的文化視野。通過選取西方音樂大師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讓學生感受多元文化的魅力。再次,應該注意到,在音樂鑒賞課程中注重文化感受與熏染,但不能脫離該音樂作品的文化背景、文化語境和文化演變的特點。
3.以創新精神、敬業精神和協作精神為核心實施職業素養理念。創新精神、敬業精神和協作精神是職業素養的核心內容,在高職音樂鑒賞課的教學中應該加以重點培育。一方面,要運用音樂作品本體的內涵力量進行培育。如用中國寫意特色濃厚的音樂或西方印象派音樂等形象思維特征明顯的音樂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來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等。另一方面,可以運用音樂家職業精神和音樂家的職業奮斗歷程進行培養。如用合唱團各個聲部的均衡與全體團員聲音的融合統一培養學生的協作精神,用音樂家的成長歷程和創作演奏的艱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與敬業精神等。
注釋:
①衛煌.對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文化思考[J].音樂研究,2002,(1).參考文獻:
[1]洛秦,羅藝峰.音樂中的文化與文化中的音樂[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10.
[2]李嵐清.李嵐清音樂筆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文輔相.我國大學的專業教育模式及其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