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培養創新思維在美術教學中的體現
作者:陜西職業技術學院 陜西西安 耿 璞
發布時間:2015-06-24 10:36:57
【摘 要】只有不斷創新,人類社會才能向前發展并取得長足的進步,就如創新思維一樣,也是優秀人才所必備的專業素質。美術教學能夠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思維意識,能夠在個人氣質的塑造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美術作為一種創造性的活動教學,就是要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不斷鼓勵學生的多向和逆向思維,在美術所獨有的意境之中創造并發現美。
【關鍵詞】創新思維 美術教學
近日,流行于網絡的一則熱帖“我是美術生”,道出了我國每年數十萬的美術學子求學的辛酸經歷,這是對社會上存在的對美術生的誤解和自身困惑的申訴。當代我國社會對文化的需求現狀令人擔憂,社會沒有達成的對美術內涵的普及,致使美術專業的學生,很多進入大學以后顯得不知所措。學什么,到底為什么學?成為一些美術專業孩子面前的最大困惑。他們對美術的興趣從開始學習就未得到明確的定位,美術專業的教學方式單一,往往脫離不了灌輸模式,本應興趣十足的專業,變得枯燥而乏味。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和美術素養,進一步通過藝術的啟迪,而將單純的美術教學轉換為綜合性的美術發展,讓學生朝著多方面的方向發展。
創新思維在美術教學過程中的體現
1.美術教育教學內涵的作用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美術教學是一種開放式的教學,能夠促進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但是這種要求就會相對較高。在現階段的美術教學過程中,學生在課堂上很難集中精力,對于學習也不是很積極,這樣的教學實效性就會很差。因此,在美術的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培養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更加積極地對待學習,能夠以更加飽滿的態度投入到美術教學過程中[1]。美術教育注重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要讓學生對美有充足的認知,能夠在美術作品的學習過程中,發現并認知、感知美,最終能夠讓創新思維有所提升。
2.美術教學對學生創新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美術教學更講究對于大自然的觀察,這一切的創作靈感都來源于大自然,例如風景或是城市中的一花一草等。所有美術教育的重點都能夠結合大自然的美感,在創作的過程中體現無窮的魅力。在美術教學過程中,學生需要感受到創作的樂趣,能夠充分將自己的創新精神展現出來,讓學生的創新性思維有所提升。在美術教學活動中,學生會更加認真地關注到生活中的美,并將他們展現在作品中,讓更多的人感受到美術所帶來的無窮魅力。
3.美術教學創作階段對學生創新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美術教學的所有過程中,需要對美術資源進行充分利用,要能夠整合資源并結合所有創造性的思維進行聯想,從而研發創造性的實踐訓練。學生在學習美術的時候,就是創新思維能力培養的過程,創作階段就是激發思維的過程,要能夠充分重視學生美術學習的創作階段,這對于學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一個民族要想進步,離不開創新,這是國家發展源源不斷的動力,要能夠推動創造力的培養,培養學生具有創新思維,這樣才能夠真正將應試教育轉換為素質教育,而美術教學就能夠促進素質教育的進一步被實施,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4.美術教學的結束階段對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
在美術教學課程中,對于學生創造性和獨特性思維都有較高的要求,學生在創作完一個作品之后,就會有一種來源于喜愛美術的成就感,也正是這種成就感造就了學生下次繼續努力的一個動機。學生在反復地不斷學習和努力過程中,就能夠促進自己創造性思維的培養,讓自己的內在動力變得更加強大。美術教育是公認的最好的幫助學生獲得創新思維的手段。通過美術教學的手段,將外在的藝術與學生的內在相連,幫助他們挖掘自我優勢,勇于面對出現的問題,積極尋找解決問題的資源與方法,促進學生創新思維能力。
如何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
1.在大自然與生活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創造性思維并不是說得到就能夠得到的,它是在不斷地探索和進取過程中所形成的優秀品質,要能夠讓學生培養創新的意識和堅韌不拔的毅力,以此才能夠提供生活中最為美好的事物,通過藝術加工,讓藝術作品變得更加耐人尋味。美術教學過程中,要能夠帶領學生回歸自然,與自然進行充分接觸,感受藍天、白云的力量。學生在與大自然接觸的過程中,可以陶冶情操,并促使學生更加熱愛生活,將對生活的感悟展現在對作品的描述中[3]。無疑大自然是有魅力的,要能夠通過人的智慧,將這些自然的景觀展現在畫作中。通過大自然來增加自己的藝術創作的靈感,讓學生有更加豐富的想象空間,能夠有更加豐富的創作欲望,在審美的過程中,展現事物所呈現的具體形態。當然學生在觀察大自然的過程中,要能夠真正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并不斷繼續改造,摒棄一些加工過的自然景觀,在作品中一定要融入自己的想法,并充分發掘自己的創造力。學生在感受微風的時候,就需要解讀自然,感受生活,并能夠激發源源不斷的想法,進一步提升其創新能力和表現能力。在感受自然的同時,學生應動手去觸碰和選擇能夠再現其靈感的繪畫手段,再現出與自己生活相關的作品。在教學中,要讓學生明確美術的存在方式、涵蓋文化的推廣方式、品牌與藝術家,明確藝術主題與社會元素的聯系等多元主題并置的重要環節,提升藝術獨創性效應在社會中推廣的方式。
2.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發掘出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培養學生對于美術的興趣愛好,就要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不斷發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這樣能夠陶冶學生的情趣,并促進性格的完善,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動力,讓學生朝著德、智、體、美的和諧方向發展,保證精神世界可以有一定的提升。在美術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不僅僅需要告知學生感受美的方法,還要在審美之中獲取靈感,不斷將理性和感性進行有效結合。美術學習的興趣是建立在對某一學科認知基礎上的,這種興趣的建立首先要尊重學生的選擇。美術作品的產生是建立于創作者的心理所需和心理表達基礎上的,這就要尊重學生質樸、真誠的表述,不要在畫面中總是追求像不像、對不對這類帶有家長或教師個人情感的評判,讓學生先從自我的情感理解看待事物,尊重他們的選擇,并鼓勵他們去延續自己的審美能力[4]。在美術創作領域有一個最淺顯的道理,就是大師和畫匠的區別。從古至今能夠被界定為藝術大師的人,在其創作領域都具有高度的獨創性,這種獨創性標志著開啟了一個時代美術創作的方向。可見,他的創造是具備獨我性的,而且這種創造是別人不可模仿的,每個個體的創造力是不同的,所以,要培養學生所獨有的審美能力,不斷從審美方向發掘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3.如何開啟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作為祖國的未來和建設棟梁,學生們要能夠通過美術的學習,不斷發揮自己的想象力,并最大限度地激發潛力,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啟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第一,直覺思維的培養。這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要能夠讓學生在美術創作的過程中,通過視覺的意向,而對事物有更加立體的認知。在美術訓練過程中,要能夠對具體的事物進行分析,培養邏輯性思維。直覺性的思維能夠激發靈感,而不是讓學生進行分析,美本身就是理念的感性顯示;第二,形象思維的培養。事物的主要特征需要榮譽情感的力量,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容易接受,在美術教學過程中,不斷激發學生的潛能,讓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繪畫技巧有所改善,進而保證學生的直覺能力有所改善;第三,發散性思維的培養。通過直覺的感受探索事物,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突破事物的本質來看待舊知識,從更多的角度進行分析,尋求全新的知識體系[5]。在美術的學習過程中,不要只單一學習某一種繪畫技巧,應更多地側重對美術規律的學習,感悟個人適合用什么樣的語言表達自己對藝術的感覺,學生的思維此時應是開放式的,不應單獨從應試角度強化和規范學生的創造性思路。應先讓學生懂得藝術創造的真諦,了解如何創造藝術,用審美情趣去看待藝術。
美術作品的產生偏重于感性,單靠書本上的知識、概念,不足以確立一個成材的動機。在美術教育課程中,應建立較完善的藝術普及課程,不要形成拿起畫筆的目標就是為了考試的單一局面,這也是培養符合社會發展的高素質人才的基礎之一。應大量推廣生動、淺顯、易于動手的創造方式,讓學生想象的魅力再現于他們的作品中,圍繞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關鍵環節,不斷進行努力,探索出一條全新的、適合學生發展的道路。
參考文獻:
[1]賈秀梅.利用學科特點,增強專業能力——淺談五年制幼教專業語文教學[J].中等職業教育(理論),2012(07).
[2]江燕群.培養創新思維在美術教學中的體現[J].科教導刊(中旬刊),2011(09).
[3]王娜.淺談創新思維在中學美術教學中的幾點運用[J].大眾文藝,2010(23).
[4]張金柱.創新思維的培養應是美術教學的重點[J].滄州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3(01).
[5]俞華芳.激揚文字,放飛思維——談談中學語文教學中創造性思維的培養[J].廣西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06(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