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南山湯峪的水文化探析
作者:咸陽師范學院歷史文化學院 陜西咸陽 屈 華
發布時間:2015-06-02 15:00:09
【摘 要】作為終南山山水文化的一部分,湯峪水文化主要包括湯峪水文化景觀、水事活動和水文化理念,具有自然與人文相匯、養生與旅游相輔、管理與營銷相接的特點,探討湯峪水文化,有利于構建終南山水文化的理論體系,有利于傳承豐富多樣的民俗文化,有利于發展當地水文化產業。【關鍵詞】湯峪 水文化 水事活動
2013年陜西省重點扶持學科歷史地理學子課題階段性成果。
隨著當代社會的發展進步,關于水及水文化的探討與研究日漸受到關注,并成為全球性的話題。1999年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水文理事會的倡導和協調下,國際水歷史學會正式成立,其宗旨在于推動和加深對于人類文明發展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的認識,促進人類對于水的理解和關注。2005年12月國際歷史學會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舉辦的第四次全球大會的主題是“水與文明”,在這次會議上,舉行了簽注國際政府間水文理事會成立30周年典禮,并且將2006年世界水日主題確定為“水與文化”,這一切都表明了國際上對于水和文化之間的關系越來越關系。[1] 與此同時,我國很多學者投身于水文化的研究之中,認為水文化是人們在從事水務活動中創造的以水為載體的各種文化現象的總和,是民族文化中以水為軸心的文化集合體。[2]目前在終南山領域對于水文化的研究還較為欠缺,本文擬以終南山湯峪水文化為研究對象作探析。
湯峪水文化內容
終南山屬于秦嶺的中部山段,其境內的湯峪位于藍田縣。藍田湯峪以溫泉水聞名,泉水來自山低下的活火山,水溫適中,有很好的保健作用。湯峪的水文化主要包括湯峪水文化景觀、水事活動和水文化理念。
1.水文化景觀
(1)湯峪溫泉。當地關于湯峪溫泉還有一段傳說,相傳世音菩薩在兵荒馬亂之際為普度眾生曾將玉凈瓶中的甘露灑向人間,而玉凈瓶中的甘露正巧滲進湯峪河岸深處,成了具有很高醫療價值的高溫地下泉水。而從地質的角度看,湯峪的溫泉水長期在地層深處的巖石空隙中滲流、循環,經歷著種種的物理和化學作用,在地下水沿著巖石的裂縫涌出地表就形成了泉,當這些泉水經過熔巖和地下的巖漿加熱后流出地表就成了溫泉水。溫泉水可以滋養肌膚,同時對治療風濕病等都具有很強的醫療保健功能。
(2)老洞子。在發現湯峪溫泉獨特功效之后,君王先后來此地修建湯院。秦孝公曾修建了南山湯院,秦王嬴政曾修建了湯泉宮,漢武帝也曾修建了御湯苑,最著名的當屬唐玄宗李隆基修建的大興湯院了,此后湯峪古鎮就以溫泉而享譽四方了。到了明清時期,修有四塘,分別是五渾塘、男塘、女塘、金童玉女塘。五渾塘是專供崇信佛道的四方善男信女,即五渾弟子洗浴泡湯用的;男塘是專供男性民眾集體洗浴泡湯用的;女塘是專供女性民眾集體洗浴泡湯用的;金童玉女塘是專供男女共同沐浴泡湯用的。現在,老洞子雖已看不到五塘的蹤影,但依然可見早期人們沐浴的歷史印跡,得到整修而形成現在的一處文化景觀——大興湯院遺址公園,成為早期人們沐浴文化的一處遺址。
(3)龍泉寺。當地民眾為了謝拜當年灑下甘露的觀世音菩薩,就建起了觀音廟,由于年歲長久而破爛不堪,后又重修觀音廟,改名為觀音塘。在觀音塘廣場上有一尊高八米九的漢白玉觀世音菩薩,手持玉凈瓶,瓶中幾束柳枝,立于蓮花之上。在觀音塘廣場之前就是龍泉寺,每年湯峪小鎮在農歷六月十九日舉辦“龍泉寺觀世音菩薩成道之日大法廟會”,前來消災祈福的游客多達數萬人。龍泉寺和觀音塘一前一后,自成一體,都是為拜謝觀世音菩薩的滴水之恩而修建的,“龍泉寺”之名,正體現了此處泉水的神奇和人們的尊崇之情。
(4)瑤池。傳說瑤池仙母點化曾在湯峪斗法的蒼龍、白虎后,民眾感念她的大恩大德,就在農歷三月初三在石門神泉的西北方搭建了法臺,祭拜瑤池仙母。當民眾焚香擺供之后,忽然就看見法臺旁的石縫中間噴涌出了一股湯泉,從西北向東南方向緩緩流下來。祭拜的善男信女撩水洗臉,頓時容光煥發,神清氣爽。后來當地的民眾將此處稱為瑤池。現在每逢農歷三月初三都有各地的老人從各地趕來,到瑤池祈求平安健康,有福有壽。那邊的九龍湯相傳是觀世音菩薩的柳敬瓶中流下的圣水……
上述水文化景觀之中,湯峪溫泉、老洞子、龍泉寺、瑤池幾處景觀的命名無不都蘊含著水文化,其中湯峪溫泉作為一處自然景觀,具有很高的醫療價值;老洞子是一處水文化遺址,是早期沐浴文化的典型代表;而觀音塘、龍泉寺和瑤池雖為新建的景觀,卻也蘊含當地泉水的歷史傳說。值得一提的是,山的東南側有一股被稱為“神水”的老龍池,終年不息,清澈甘甜,相傳飲之可去除疾病,精神煥發。因此,凡來登山的游客,必到老龍池接杯“神水”飲用,而在老龍池外列長隊等候接水的現象也就不足為怪了。
2.水事活動
湯峪鎮的水事活動以水文化節慶和水會音樂為主。
(1)水文化節慶。湯峪的水文化節慶主要體現在“九節”之中。“九節”就是梅花沐浴節、民俗文化節、杏花沐浴節、桃花水沐浴節、湯泉上巳節、溫泉清涼節、溫泉潑水節、溫泉采摘節和冬季泡湯節。其中,最有影響力的是桃花沐浴節,最初由皇室貴族泡湯沐浴潑水而成,屬于皇室泡湯沐浴文化的一部分,通過祓禊潑水的儀式祈求去除疾病,帶來福運。如今桃花沐浴節更負盛名,遠近的村民還有遠道而來的游客每年三月三來到東峰山燒香祈福;在碧水灣休閑沐浴,企盼“桃花水”洗去病災,事事如意;在龍泉寺廣場觀賞舞獅、龍燈、走馬燈民俗表演,享受“精神大餐”……
(2)水會音樂。水會音樂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起源于隋朝,到唐朝發展到鼎盛。是唐代宮廷音樂傳到民間后,和民間音樂融合起來,演繹成了一種地方特色的民間樂種,旋律委婉,細膩清雅,兼有唐代風韻,具有悠久性、高雅性、民間性和獨特性[3]。“水會不動樂,馬角不起駕”,體現出水會音樂在民俗活動中的重要性。按照演奏的內容和形式,水會樂又可以分為行樂和坐樂,行樂是在進行中演奏,因為它便于長途行走,所以叫行樂,坐樂是在其他人誦經的時候,樂隊坐著演奏的。在湯峪民俗活動中,可以看到坐樂表演。
除了水文化節慶和水會音樂之外,在當地還會在節慶期間偶爾有取水伐馬腳的表演和水鼓表演。取水伐馬腳是舊時一種在天旱時的祈雨活動,而現在已成為節慶活動之中的民俗表演,讓當代年輕人大開眼界。水鼓集聲、光、水景為一體,樂曲激昂,節奏感強,敲起水鼓,水花四濺,同時演繹出振奮的舞風,視覺沖擊感強,體現了人民不斷攀升、不斷探索、不斷創新的情結和生生不息的精神風貌。
3.水文化理念
在新建的大興湯院遺址公園之前有一座石雕的龍龜,前有說明牌介紹了湯峪的起源、龍龜的傳說和水文化理念,“圣水龍龜……龍的頭、龜的背、麒麟的身、雕的爪、鳳的尾,象征人間五福,亦稱“五福龍龜”,“龍龜”浮于圣德泉水之上,源于上善若水、水乃人性、水乃人品、水乃眾生……”而在龍龜底座刻有金色大字“上善若水 道法自然”,讓人哲思。水,一種普通的自然資源,在湯峪由于地質的影響而變得奇特,此處的水文化理念更讓水文化得以升華。
湯峪水文化特點
1.自然與人文相匯。湯峪,處于終南山北麓,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人文內涵卻越來越突出,當地有觀世音菩薩撒露的傳說,有曾經君王的御用湯苑,還有民眾的節慶狂歡和啟人哲思的水文化理念,形成自然與人文的交相輝映。
2.養生與旅游相輔。湯峪溫泉具有祛病健身之醫療功效,而湯峪傍依東峰山,每逢節慶還有久負盛名的民俗節目,外來游客在節慶期間既能游山玩水泡溫泉,還能夠欣賞民俗節目,基于獨特的地理優勢和民俗文化,形成了當地養生與旅游相輔。
3.管理與營銷相接。湯峪在進行游、食、浴、宿產業鏈管理方式的同時采用靈活多樣的營銷方式,包括利用各類媒體進行宣傳,制作自己的宣傳小報,利用制作光盤、網絡等傳播當地溫泉文化,形成良好的管理和靈活的營銷相互銜接,相互促進。
探討湯峪水文化的意義
湯峪地處終南山北麓,獨特的溫泉資源、豐富的水文化活動構成了養生價值、歷史價值、教化價值,因此探討湯峪水文化具有如下意義。
1.有利于構建終南山水文化的理論體系。學界對于終南山宗教人文資源的保護開發、旅游發展的探討都有所涉及。而對于終南山的水文化卻鮮有論述,湯峪溫泉是終南山山水文化的重要一部分,湯峪水文化不僅包含水文化景觀,而且還有水事活動和水文化理念,在終南山水文化中是相對完整的一個系統。因此,探討湯峪水文化對于構建終南山水文化體系有重要的理論意義。
2.有利于傳承豐富多樣的民俗文化。湯峪水文化之中所含的水事活動體現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性。在湯峪鎮,各種節慶期間舉辦的民俗活動都由大興企業民俗部專門負責,通過多年的組織與安排,不僅社區民眾參與的積極性提高了,而且這些民俗活動對外來游客的吸引力也越來越強, 成為節慶期間民眾的精神大餐。獲得了民眾的喜愛,也就有了傳承民俗文化的人文環境。
3.有利于發展當地水文化產業。湯峪鎮通過游、食、浴、宿產業鏈的整合打造當地溫泉產業,溫泉是當地發展的基礎和依托,而水節慶文化和水會音樂是對當地溫泉文化的豐富與拓展,上善若水的水文化理念使溫泉文化上升了一個哲思的高度。在打造溫泉產業過程中,只有把三者相互結合,形成相互促進的循環,才能夠形成自己的文化模式和品牌優勢,才能夠把當地水文化產業做強。
參考文獻:
[1]鄭曉云.國際視野中的水文化[J].中國水利,2009,(22):28-30.
[2]李宗新.簡述水文化的界定[J].北京水利,2002,(3):44-45.
[3]田明.淺析藍田普化水會音樂的現狀及傳承[J].陜西教育(高教),2014(1-2):43.
[4]屈華.藍田塘子村廟會文化景觀初探[J].咸陽師范學院學報,2015,(1):83-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