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北地區城鎮居民體育意識與行為的地域性特征研究
作者:張 潔 榆林學院體育系 陜西榆林 薛 宇 延安大學體育學院 陜西延安
發布時間:2015-05-26 16:00:14
【摘 要】本文運用問卷調查法、專家訪談法、數理統計法和對比分析法對陜北地區城鎮居民的體育意識與行為進行研究,從體育的動機、體育興趣、體育活動方式方法、體育消費力、體育活動時間和陜北民俗體育文化這六個維度進行調查分析研究。總結出了陜北地區城鎮居民體育意識與行為的基本地域性特征,并參照這些基本的地域性特征為政府職能部門發展社會體育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建議。
【關鍵詞】陜北地區 體育意識 體育行為 地域性特征
課題來源:陜西省體育局2012年科學研究項目,項目編號:12056。
陜北地區包括延安市和榆林市,是國家能源化工基地,作為國家西部大開發戰略的橋頭堡,是陜西新的經濟增長點和支撐點。隨著陜北經濟的快速增長,社會文化的發展相對滯后,而體育文化作為社會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促進社會和諧發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社會不同群體的體育意識與行為的研究是群眾體育研究的主要內容,能為政府職能部門制定群眾體育的路線、方針、政策提供有價值的依據和參考,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意義,而在陜北這方面的研究尚屬空白。對陜北地區城鎮居民體育意識和體育行為的特征研究可為社會體育工作者促進陜北社會體育發展提供咨詢和參考,更有利于提高社會體育工作的針對性和預見性,針對現階段陜北地區城鎮體育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理論分析并提出建議,為陜北地區體育決策部門和相關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有價值的參考,從而更好地改進和推動陜北地區社會體育的發展。
研究對象和方法
1.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延安市、榆林市、吳起縣、安塞縣、子長縣、神木縣、府谷縣、靖邊縣、橫山縣、綏德縣等縣區城鎮居民為研究對象,通過訪談和調查問卷的方法對不同群體的體育意識與體育行為進行研究,調查對象為18-60歲不同職業和性別的群體。
2.研究方法
⑴問卷調查法
設計問卷《陜北地區城鎮居民體育意識與行為調查問卷》,對該問卷的信度和效度進行檢驗和評定,其檢驗結果都符合統計學標準。向10個縣(市)發放問卷1682份,回收1568份,回收率為93.2%,剔除無效問卷104份,有效問卷為1464份,問卷的有效率為93.4%。
⑵數理統計法
利用microsoft excel軟件對回收的有效問卷的調查結果進行整理、統計和分析。
⑶專家訪談法
訪問延安大學、西安體院學院和榆林學院的專家教授,對本研究的研究重點、難點進行咨詢,給出有價值的參考意見。
⑷對比分析法
對陜北地區城鎮居民不同群體的體育意識和行為進行比較分析研究,總結出具有地域性的特征。
研究結果與分析
1.體育動機
體育動機即是參與體育鍛煉的目的,從表1可以看出為身體健康而參與體育鍛煉的選擇占到了32.36%,其次是健身塑體的選擇占到了9.16%,這說明隨著陜北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明顯提高,人們更加注重自身的身體健康,以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現代社會體育的范疇不僅僅是一種體育鍛煉的方式,它也是人們交際會友拓展交際空間和追求時尚的手段,調查表明這兩方面分別占到了13.12%和7.52%。另外對排遣寂寞、從眾的選擇占到了9.58%和7.25%,在調查研究中發現好多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們是以家庭為單位的,一起參加體育活動能增進家庭成員之間的感情,這方面占到了7.85%。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現象已成為一個社會問題,體育鍛煉是健康的減肥方法,占到10.21%。
表1 陜北地區城鎮居民參與體育的動機調查
2.體育興趣
表2 陜北城鎮居民對體育的喜愛程度(%)
表3 陜北城鎮居民對體育場地設施的滿意程度(%)
從表2看出,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人們已逐漸接受了體育的社會功能,調查中發現市(縣)區居民對體育的喜愛程度明顯高于城鎮,這與市(縣)區體育基礎設施的建設要好于城鎮有關。從表3中看出居民對體育基礎設施不滿意程度市(縣)區明顯高于城鎮,分別為28.55%和19.44%,這說明市(縣)區的居民的人口密度大,體育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滯后,滿足不了居民對體育的需求。
3.體育活動項目
表4 陜北城鎮居民參加體育鍛煉的項目表(%)
從表4可以看出,有氧運動的長走和慢跑簡單易做且受天氣和場地的影響較小,在居民參與的所有體育項目中占首要位置,分別為51.30%(市區)和69.26%(鎮)。其次為小球類,主要是乒乓球和羽毛球,分別為30.73%和26.12%,因為乒乓球、羽毛球是國民最喜歡的運動項目,不受年齡的限制而且花費較其他項目少。排名第三的是傳統的三大球運動,占到了17.24%和20.36%。選擇健身俱樂部鍛煉也占一定的比例,這說明在物質生活提高的同時,人們會選擇環境好的、有專門教練指導的、規格檔次較高的健身會所和俱樂部去鍛煉。游泳這個大眾鍛煉項目在陜北地區占據的比例很小,主要是由于氣候條件的、場館設施的限制。
4.體育消費力
圖1 陜北居民體育消費力餅狀圖
體育實物消費是指人們購買體育用品的實物行為,包括體育設施、運動器材、運動服裝、防護用品和運動藥品等;體育勞務消費是用于自身的體育消費,包括體育健身、培訓指導費用和俱樂部會員費用等;體育信息費用主要包括訂閱有關體育的報刊雜志和觀看比賽的門票費用等。從調查中發現陜北地區城鎮居民體育實物消費的比例占到了70%,體育勞務消費是25%,體育信息消費是5%,這反映出陜北城鎮居民的消費結構不盡合理。
表5陜北城鎮居民年體育消費水平統計表(%)
從表5可見,有42.42%市(縣)區居民體育消費支出在400元以下,而鎮居民有76.28%,這與不同經濟發展區域的收入和消費觀念有關,經濟的快速發展所帶來的是文化發展的相對滯后,消費觀念的轉變也是個逐漸轉變的過程。
5.參與體育活動的時間
表6 陜北城鎮居民參與體育活動的時間統計表
X—高出比例
從表6可以看出,市(縣)區居民無論是參與體育活動的次數和時間都大于城鎮居民,分別高出12.06%和3.91%。這與體育基礎設施的配備有關,市區的體育基礎設施建設明顯要好于城鎮。
6.陜北民俗體育文化項目
陜北民俗體育項目內容有百余項,被國家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收錄的有洛川蹩鼓、安塞腰鼓、陜北秧歌;進入陜西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目錄的有壺口斗鼓、宜川胸鼓、洛川老秧歌、延川大秧歌、黃陵老秧歌、靖邊跑驢、橫山老腰鼓等。通過調查發現幾乎每個市縣都有自己獨特的民俗體育項目,而且城鎮居民對于民俗體育項目參與的積極性非常高,具有鮮明的地域性特征。
結論與建議
1.結論
⑴陜北城鎮居民的體育意識所表現出的參與體育的動機主要是增強體質、拓展交際空間、塑身減肥等,在經濟飛速發展的同時,人們更加注重生活質量的提升。
⑵通過調查研究表明陜北城鎮居民的體育行為多樣化,國標、健身健美、瑜伽等非常時尚的體育運動方式逐漸興起。
⑶陜北地區城鎮體育基礎設施建設相對薄弱,健身會所和俱樂部相對較少,這些客觀原因會影響到大眾對體育活動的參與程度。
⑷陜北地區城鎮居民的體育消費觀念較為落后,體育消費結構不盡合理,要逐步轉變消費觀念和優化消費結構。
⑸陜北城鎮居民參與民俗體育活動的積極性非常高,具有鮮明的地域性特征。
2.建議
⑴政府職能部門應加大《全民健身綱要計劃》宣傳力度,以舉辦大型比賽、晚會、廣場體育健身日等活動,倡導積極健康的生活方式,使體育健身深入人心。
⑵政府職能部門要大力發展體育基礎設施建設,鼓勵和引導健身會所和俱樂部的健康發展,引進和培養專業的社會體育指導員,建立和完善長效的社會體育監管和評價機制。
⑶持續推進和挖掘具有陜北特色的民俗體育的發展,形成具有陜北地域性特色的民間體育運動和活動機制。
參考文獻:
[1]汪偉信,李燕.安徽省城市社區居民體育意識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3.
[2]彭波,趙曉玲.澳大利亞體育特征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0,10.
[3]李世榮,馬莉.大學生體育與健康意識及行為的調查研究[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2006,6.
[4]劉春梅,李文川,肖煥禹.國外生活方式體育研究[J].體育文化導刊,2010,4.
[5]余根梅,陳國強.論體育意識的主要特征[J].湖南師范學院學報,2002,3.
[6]周學兵,陳東,李佳.蘇南城鄉居民體育意識和行為的比較研究[J].成人教育學刊,2010,10.
[7]慕潤寬,崔彩云.榆林市城鎮居民體育消費現狀研究[J].西安體育學院學報,2003,10.
[8]張和.體育意識行為與校園文化現狀的分析研究[J].揚州教育學院學報,2009,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