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通過品味語言加深對親情的理解,并將由此生成的個人感悟用散文般的語言表現出來。

2.學習作者以小見大的寫法,從日常小事中感受親情的珍貴。

二、教學難點

1.感悟中年人的深沉情感和家庭責任,對于人生閱歷尚淺的七年級同學們來說,有一定難度。

2.完成個人感悟作品時,可能存在差異與不足。

三、教學過程

(一)思索親情,導入新課。

親情在哪里?有人說,親情就在朔風呼嘯的冬夜,母親手上翻飛的針線上;也有人說,親情就在炎炎夏日,父親為你驅趕蚊蟲的芭蕉扇上;還有人說,親情就在父親脾氣暴起對你的一頓毒打上,母親啰里啰嗦的嘮叨上……可老師要說,親情就在一家人平平常常的散步里,知道為什么嗎?(導入課題、作者)

(二)整體感知,走進親情。

1.教師配樂范讀。(要求學生畫出文中不認識或不理解的字詞)

2.幻燈片出示字詞正音正字。

3.學生自由讀,并思考:這篇文章講了一件什么事?你從中感受到了什么?(暢所欲言,說出自己的直接感受)

提示:概括主要事件要抓住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起因、經過和結果;語言要簡潔明了。

得出:散步——分歧——解決(幻燈片出示)

感受:幸福、親情、愛心……(學生可能說到的)

(三)身臨其境,尋找親情。

1.把學生分成4個小組,分別代表文中的“我”、母親、妻子和兒子。

2.多媒體出示所預設的每一個情境,要求各小組跳讀課文,展開討論,抓住文中對自己所在小組代表的人物的語言、動作、細節等的描寫和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完成本組的問題。

①情境一:假如你是文中的“我”,面對母親要走大路,兒子要走小路的分歧時,你會做出和“我”一樣的決定嗎?說說理由。

②情境二:假如你是文中的母親,在兒子做出順從你意愿的決定——走大路時,你會像文中的母親改變主意——走小路嗎?說說理由。

③情境三:假如你是文中的妻子,在做出委屈自己兒子的決定后,你會依然“蹲下來,背起了兒子。”繼續向前走嗎?說說理由。

④情境四:假如你是文中的兒子,在父親做出走大路的決定后,你會哭鬧嗎?說說理由。

3.各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引導(引導的目的是擔心學生脫離開文本,幫助學生更深刻的體會一次小小的家庭散步所折射出的濃濃親情)。

4.重點分析:為什么說“我背上的和妻子背上的加起來就是整個世界” ?

①學生分組討論。

②交流,教師適時點撥。

(在交流的基礎上最終引導學生明白“母親”代表老一輩,“兒子”是年幼的一代。“我和妻子”正是人生的中年,要背負起贍養老人,撫養下一代的責任。家庭是社會的縮影,一個家庭是這樣,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四)回到現實,述說親情。

普通的一次家庭散步,折射出親情的美麗,反射出尊老愛幼的耀眼光芒,同學們,其實我們的生活中也有許多動人的瞬間,只是我們常常見到卻又常常忽視。生活中親情的體現,并不是轟轟烈烈、驚天撼地的,或許是周日下午,媽媽送你到村口的一個背影;或許是摔到了,爸爸說,“男子漢,站起來”的一句鼓勵;或許飯桌上奶奶說,“多吃肉,長身體”的一句叮囑;或許是生病時家人臉上的焦急……現在請大家閉上眼睛,好好搜索一下,在你的家庭生活中曾有哪些畫面悄悄打動過你的心。

1.朗讀教師自己書寫的曾在自己心中留存的那份感動。

2.學生述說發生在自己身邊的那份感動。

(五)總結全文,表達祝福。

《散步》讓我們感受到了親情的可貴,但親情不單靠今天課堂上著片刻時間來領會,它需要我們用一生的光陰來感悟;親情不僅僅是聲情并茂的述說,它更應該是落到實處的行動;親情不能只是父母無償的給予,它更應是兒女們無言真誠的回報。讓我們所有的家都永遠充滿愛,永遠洋溢著濃濃的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