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課程,它以學生的實踐和經驗為基礎,鼓勵對知識的綜合運用。如何培養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這里談幾點粗淺認識。

一、興趣先行,啟發探究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當小學生有了學習的興趣時,才能積極主動地參與教學活動。因此,融趣味于綜合實踐活動中符合小學生年齡特征,是一條行之有效的探究性學習的方法途徑。

如《我的qq生活》這一課中,學生紛紛談了qq給我們大家帶來的方便。教師問:“那么qq有沒有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不利的影響呢?”議論開始了,學生們紛紛發言。在充分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后,教師趁熱打鐵:“關于qq你最感興趣的問題是什么呢?”由于對qq進行了充分的了解,教師又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學生的探究興趣也被充分激起,為進一步的探究做好了準備。

二、激疑啟思,促進探究

問題是探究性學習的核心,要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探究意識,須從問題意識入手。教師可通過創設情境,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社會調查等發現問題,有問題可提。

如《玩葉子》一課中,學生盡情玩葉子后,提出了一系列問題:哪些葉子可以吃?哪些不可以吃?葉子有營養嗎?世界上有多少種葉子……要讓學生敢問,就需要教師轉換角色,營造密切配合、民主的學習環境,幫助學生樹立敢提問的信心。這樣從問題入手,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探究意識。

三、求異創新,鼓勵探究

要激活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必須要有一個寬松、民主的學習氛圍,學生才能敢于質疑、勇于爭論、善于思辨,創造性思維的火花才會迸發。

如在《小小儲蓄罐》活動中,當教師講到儲蓄的種種好處時,一位學生突然站起來說:“老師,我不同意你的觀點。現在儲蓄利息低,還要交稅,很不合算,國家提倡提前消費,還不如拿錢去買房或是炒股。”他這一番話就像鹽撒進了油鍋里,教室里頓時熱鬧起來。教師對學生能夠發表自己的獨特見解表示贊賞,鼓勵他們大膽提出問題。于是大家各抒己見,引出了一系列的問題,如為何國家一再下調利率,現在為什么鼓勵消費……孩子們盡情釋放著自己的探求熱情,因為自己發現了問題小臉興奮得發紅。只有在寬松民主的教學氛圍中鼓勵學生積極思索,支持求異創新,才能讓學生放飛心靈之鳥。

四、合作意識,實踐探究

探究性學習更需要人們要有合作意識和能力。培養學生合作與分享的意識和能力是綜合實踐課的重要目標之一。共同完成研究課題,本身就是體現合作與分享理念的自我教育過程。

如《我給地球當醫生》案例中,教師讓學生看圖觀察地球媽媽怎么了?她怎么會生病呢?接著組織學生去探究,她生了哪些病,原因是什么?教師將學生分成大氣污染組、垃圾污染組、人口過多組等進行合作。通過實踐活動,學生們發現:食堂的煙囪經常冒黃褐色的煙,我們一吸到它就嗆;校園內的垃圾堆散發出陣陣臭味,隨風飄散;小河看不到水,只有一條“綠色帶子”,因為水葫蘆長滿了;公路上,汽車喇叭聲不斷,刺耳難聽……通過合作探究,培養了學生樂于合作的團隊精神和學會交流、分享探究信息的能力。

五、科學態度,實踐探究

科學求實的態度是進行科學研究的基本要求。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引導學生凡事要腳踏實地,認真調查,尊重事實,實事求是地得出研究結論,真正培養學生的能力。

如《我給地球當醫生》案例中,用怎樣的方法醫治地球媽媽呢?學生紛紛開展小組討論、查資料等實踐活動。有的說,校園內的問題一方面向老師、校長提意見,另一方面要從自身做起,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有的說,校園外的問題,一方面向鎮政府、鎮城管辦、環保衛辦、鎮計生委提意見、建議,另一方面要通過各種宣傳陣地向全社會提出倡議:保護環境,從我做起。這些建議的提出,學生是在充分進行調查統計的基礎之上做出的。在課堂上教師不僅讓學生闡述了建議,還讓學生提供了建議的依據和操作的可行性。這樣學生在探究的實踐中體驗和感受了生活,發展了實踐能力,也培養了科學的探究精神。

綜合實踐活動課要以活動為載體,給學生提供研究發展的廣闊天地,充分點燃學生求知的欲望和創新的火花,積極培養學生主動探究的精神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