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為本 因材施教 ——保障初中特殊群體學生健康成長
作者:陜西省漢中市西鄉(xiāng)縣教學研究室 陶鏵
發(fā)布時間:2015-05-25 11:44:10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當前,我國社會轉(zhuǎn)型和經(jīng)濟轉(zhuǎn)軌步伐加快,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化、社會競爭壓力的日益增大,對人們尤其是肩負撫養(yǎng)教育管理責任的父母身心形成巨大沖擊,客觀上加劇了家庭結構的變化,從而促成了一個留守、單親、孤兒、服刑人員子女、因缺乏管理而致殘或人身傷害、思想性格行為偏差等特殊學生群體。初中學段特殊群體學生容易因家庭等外部環(huán)境原因而成為具有“危險性”的問題學生。加強對他們的教育管理工作,幫助他們正確處理學習、生活和人際關系,形成健全人格,成為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促進社會和諧發(fā)展的重大課題。做好特殊群體學生轉(zhuǎn)化工作,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一、研究學生,充分認識初中階段特殊群體學生的特點
初中學生正處于由少年兒童向青年過渡的“青春前期”,心理、生理在發(fā)生巨大的變化,好玩、顯示自我是他們的天性。另一方面,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不均衡與分配不公、家庭變故等因素,給一些弱勢群體中的未成年人造成了嚴重影響。好玩、好表現(xiàn)自己、心理脆弱、承受挫折能力差、易沖動是現(xiàn)代初中學生的共同特點,其中的特殊群體學生還有懦弱、暴躁、自慚形穢、自暴自棄的心理和行為問題,有的還發(fā)展到仇視自身所處的環(huán)境,頂撞甚至傷害父母或監(jiān)護人、老師。這些問題的根源,是他們?nèi)鄙僬_的引導和關心愛護。
二、突出學生主體地位,以關愛和尊重為前提
首先,以關愛為出發(fā)點去教育和轉(zhuǎn)化特殊群體學生。尊重、關愛學生是教育工作的出發(fā)點,又是其歸宿——使受教育者有愛心、責任心。教師要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關愛學生。要有“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情感和胸懷,不認為他們“先天不足”,不對他們下“先入為主”的不利于其教育和成長的“定論”。要把此類學生的頂撞當作自己孩子頂嘴耍脾氣,適當冷處理,給他們回味反省的時間,也給自己從容緩沖的回旋余地。待過后其冷靜下來再指出他們的缺點,給予批評指正,引導他們將聰明才智和勇敢精神用于學習和有益的探索上。
其次,要充分發(fā)揮班集體的育人功能。班集體就是一個大家庭,老師如同父母,同學之間如同兄弟姐妹,相互鼓勵和幫助,一同長大成熟走向社會,開辟自己的生活空間。班主任要想方設法構建既嚴格而又寬容、既講規(guī)則而又充滿溫馨的班集體,維護問題學生的自尊自信,用愛心構建和諧的師生、生生關系,和所有班干部、學生一道熱忱關心幫助他們,使他們感受到老師和班集體的尊重和愛護,從而使轉(zhuǎn)化工作事半功倍。通過班集體潛移默化的影響,他們也就能自覺地努力學習了。實踐證明,這些措施能使問題學生報答老師的寬容與關愛,效果大多數(shù)都能令人滿意。
三、尊重個體差異,對特殊群體學生科學施教
首先,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導。教師要深入細致地了解特殊群體問題學生,做到底子清、因人施教。要對他們進行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積極的心理干預輔導,幫助他們分析問題,消除心理障礙,培養(yǎng)他們積極的情感、良好的意志品質(zhì),以及自尊心、自信心和上進心等良好心理和性格特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增強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堅持性,幫助他們掌握適宜的學習方法,使他們掌握一定的文化科學知識,讓他們的未來有一定的發(fā)展基礎。
其次,挖掘其自我教育潛力,努力培養(yǎng)“陽光少年”。對特殊群體問題學生也不能一味憐憫、呵護,要適時激勵、磨煉,及時予以表彰鼓勵,以良好的激勵機制和積極的輿論環(huán)境“激將”其追求上進。
新形勢下的特殊群體學生教育管理工作,更需要我們不斷學習、探索和總結,才能使自己的教育工作更有成效。教師應當加強學習,虛心請教,不斷提高自己的教育和管理水平,更好地指導特殊群體學生學會生活、學會做人,健康成長,培養(yǎng)樂觀向上、適應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社會主義新一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