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樂教學的創新性與有效性探討
作者:陜西省神木職教中心 段亞曼
發布時間:2015-05-25 11:09:22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音樂是反映人類現實生活情感的一種藝術,音樂可以陶冶一個人的情操,提高一個人的藝術修養,這對于高中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素質的提高是很有幫助的。隨著時代的進步、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音樂已經逐漸被大眾所認識和欣賞,音樂對于人們生活的重要性也就逐漸提升。因此,音樂學科的開設是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是很有必要的。也正是因此,音樂被列入了高中課程。在音樂長時間不受重視的歷史條件下,為了讓學生們愛上音樂,我們需要不斷加強音樂方面的師資力量,提高音樂教學過程的趣味性,針對音樂本身的魅力進行發掘,使之適應目前的教學現實情況,提高音樂教育和高中整體素質教育的契合度。
1.擯棄陳舊教育觀念,激發創新思維力量。
要想改變音樂課程原先的教學模式和教育方法,我們應該首先從加強音樂教學的師資力量方面入手,提高教師的創新意識,增強教師在授課過程中的靈活性和課程安排的豐富性,要讓教師不僅僅只局限于簡單的傳道授業,還應該讓學生心中有“惑”,這樣學生自然會對于音樂方面的知識感興趣,并且也能激發學生對于知識探索的欲望,主動去尋找答案,去解惑,這也就提高了學生們對于音樂課程的重視程度。
2.對教材分析要具體細致,教學目標要準確清晰。
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學成果首先必須要有一個教學目標,后續的教學工作都需要圍繞這個總體的教學目標展開。制訂良好的教學目標首先需要教師明確教學的目的和作用,通過授課和教學應該達到一個什么樣的目的,我們要讓學生學到什么?要讓學生懂得什么?要讓學生學會什么?在制訂教學目標之前,我們的教師應該充分理解教材并分析教材,將課本內容了然于胸,這樣便對總體的教學內容有了一個清晰的認識;然后根據這些教學內容展開分析,明確這些內容安排的意義,并制訂完成這些教學內容的方法和所需時間,這也便是一個完整的授課大綱;進而,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對授課大綱進行適當的修改和增減,使其更加完善,更加適合當今的教育現狀。
3.創造一個良好的音樂教學環境。
一個班級的學生是一個整體,因此我們需要在教學過程中營造一個良好的課堂環境,創造出一個適合音樂課程教學的氛圍。適合音樂教學的課堂環境不是教師單獨一個人就能營造的,它需要學生們的積極參與。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適當地提出一些能夠引起學生興趣的音樂小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通過幻燈片、小短片、音樂等多媒體方式讓學生能夠直觀地接觸到音樂或是與音樂相關的知識,提高學生們的興趣;給學生們提供一個上臺展示的機會,上臺展示的學生可以演唱一首自己喜歡的歌曲或是給班上的同學介紹一個自己喜歡的音樂家或是某一方面的音樂知識。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也就能營造一個更加和諧、良好的教學氛圍。
4.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
創新性教學改革最困難也是最重要的環節是教學方式上的改革。傳統的教學方式經過了相當長時間的考驗,已經通過國家不斷的飛速發展證明了它的作用和優越性。但也正是因為國家的發展,我們逐漸地了解到傳統的教學方式培養的人才已經逐漸不適合國家未來發展的需要。如今國家要發展,需要的是知識豐富且全面的復合型人才,而不僅僅是能夠在考試中取得優秀成績的高材生。因此,我們應該鼓起勇氣,大刀闊斧開展改革,敢于創新思維,把現代化教育理念真正融入到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去。幫助學生提高積極性和自主學習的能力,幫助學生享受到學習的快樂,幫助學生全面發展、全面成長。
音樂教育的開展是幫助學生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關鍵。因此,我們應該重視高中階段的音樂教學,幫助學生提升鑒賞能力和藝術修養,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在平時的工作中,高中音樂教師應該兢兢業業、恪盡職守,在不斷的實踐中努力提高教學質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