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課是教師教學活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上課前的準備工作。一節課教學效果的好壞、效率的高低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關鍵,而備課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益的基礎,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前提。備課是教師日常教學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教師工作的必須環節,備課的好壞可以體現出一個教師的專業素養、教學理念與教學能力,也是教師從事教育教學研究的主陣地。但一個人的力量和認識總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怎么突破這種局限性呢?筆者認為,采用集體備課的形式,既可以相對減輕基層教師的工作負擔,又可以突破個人備課的局限性,使備課更有針對性、合理性、實效性和可操作性。那如何進行集體備課呢?

1.主備和副備相結合。所謂主備,即一節課的主要備課人,副備即協助主備課人進行備課的參與者和執行者。主備和副備相結合顧名思義就是備課要在所有參與者、執行者中進行充分的討論、商議、修改后執行。課后還要繼續討論分析得與失。

2.集體備課首先必須明確集體備課的時間、地點和主備人。從時間、地點和人員上得以保證。其次要明確集體備課的內容、范圍和要求。集體備課的內容分為兩部分:一是總結課后教學的得失;二是討論即將教學的內容、教學重點、難點。教學目標的定位,教學的方式和方法。集體備課平行班必須統一教學進度,統一教學目標,統一教學重難點,統一階段測評。但提倡“四統一”的同時,不能搞一刀切。

主備人提前一周準備所主備的教學內容,形成大體的教學思路、教學重難點。集體備課時由主備人發言,參與人員發表補充意見。然后由主備人吸收大家的合理化意見,形成集體智慧的教案,每位上課教師最終形成符合本班實際的“個性化教案”。

3.集體備課備什么?其實和個人備課一樣,都是要鉆研教材、了解學生、選擇合適的教法、課后反思成敗等。只是備課的形式有所改變,由個人備課變為多人商議、探討性的備課。備課后形成的教案也并不是統一的范案,而是一個個性化方案的集中體現。

4.教師在集體備課時應樹立的幾種意識。

(1)合作意識:合作是進行集體備課的前提條件。集體備課是要創造一種平等、民主、互相尊重、互相合作的氛圍。對每一階段的工作,備課組教師要相互分工,每位教師要發揮自己的專長。

(2)整體觀念:集體備課時,每位教師要有整體意識。例如,在集體備課指定計劃時,要把握全局,制訂好本學期或本學年的教學計劃;同時,還要注意各章節、各年級教材編排體系之間的內在聯系。

(3)超前觀念:教師超前集體備課,不僅能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目的性,而且有利于將問題在萌芽狀態解決。在制訂好整個教學計劃后,集體備課時最好能提前準備一個周的課。

(4)及時反思:通過對教學的反思,可以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同時也是教師成長的重要途徑。在教學上獲得成功的眾多教師都十分重視寫教學反思、札記等。只有堅持不懈地搞好教學反思,才能揚長避短。教師的成長等于經驗加反思。所以,教師要堅持不懈地走學習、實踐、總結、反思、再實踐、再反思、提高、創新之路。

5.學校對集體備課要加強指導和監督。首先學校應建立健全集體備課的制度和操作規范。年級學科組,負責集體備課的組織實施。每個年級備課組由一名責任心強、組織能力強的教師任備課組長,制訂具體的集體備課活動計劃,建立活動記錄。集體備課時間學校根據學校作息時間確定,學校統一安排好集體備課的活動場所。其次,學校領導和集體備課負責人應深入備課現場,深入課堂,對出現的問題及時匯總糾正。只有備課制度充分執行,集體備課才能發揮出最大效能,提高教師教學水平,提升教育教學質量。

集體備課要突出集體的智慧,在充分利用集體智慧的基礎上,形成個性化的教學設計,指導課堂的教學。集體備課絕對不能流于形式,必須嚴格執行備課制度,學校要加強指導和督促。只有這樣才能使集體備課的陽光,照耀到我們的每一節課、每一個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