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文化意識,主要指根據所使用的語言文化對自己語言產出及語言理解力進行調節的自覺性,以及對本國及異國文化之間差異的敏感性。語言和文化的相輔相生性決定了在語言教學中文化教學不容忽視。但是,在當前的高中英語教學中,文化的教學仍停留在單純地傳授文化知識上,沒有上升到培養學生文化意識的高度。因此,探究如何引導學生有效學習文化知識,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源語言的信息,逐步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將文化教學納入高中英語教學的課程標準就顯得很有必要。在本文中,作者以自身多年教學實踐經驗為基礎,對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文化教學及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作了若干構想。

1.文化意識是語言運用的保證。

根據英語課程標準的規定,英語教學基礎階段的目標是對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而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和形成以語言知識、文化意識、語言技能、學習策略以及情感態度等綜合素質的均衡發展為前提。其中,語言知識和能力的教學為語言運用能力的培養奠定了基礎,而文化意識從根本上保證了語言運用的得體性。學生在學習英語知識及技能的同時對英語國家的文化背景、道德標準、生活方式及風俗習慣進行適當的了解,能夠極大地提高其英語學習的實用性。

2.培養文化意識有助于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學生通過學習語言了解到語言相關的文化、教育、歷史、地理、人文、風俗習慣、生活方式、政治經濟、社會制度等文化知識,有利于對自身知識結構的優化。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還可以幫助學生解決怎么說以及如何更好地說的問題,對學生的能力結構進行優化,進而提升學生對所學英語的運用能力,進而使學生能夠借助于語言外表更好地對其所反映的內容進行理解。此外,對學生進行文化意識的培養,還有助于學生培養個性突出、目標明確、勇于創新、獨立意識以及創造性思維等優秀素質,對學生的學習潛力不斷進行激發。學生通過所學文化知識,對中西方文化進行綜合運用,進行開拓性思維,可以更好地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

3.高中英語語言文化教學策略。

(1)學生。高中近年可以說采用了“寬進嚴出”的招生策略,學生入學時英語水平參差不齊、基礎整體薄弱;缺乏學習的興趣和信心、英語學習動機不明。所以要相應地做好英語語言文化的教學工作,輔助英語基礎課程的學習。

(2)教材。高中在教材選擇上沒有形成較為系統、連貫、有效的體系。所選教材與學生的高考懸殊較大且缺乏必要聯系,導致學生學習困難、應用更難,望而生畏,甚至產生了心理障礙。所以,輔助英語語言文化學習,讓學生在生活中自然地理解英語文化學習的魅力。

(3)教師方面。一方面,大部分高中的英語教學不開展語言文化學習的課程,都是按照教材的內容進行基礎的語言學習引進的英語教師基本都是英語語言學或文學專業畢業;另一方面,高中開設的英語專業課程與生活結合的實用英語課程很少,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授課方式受傳統英語教學的影響,仍采用以語法為綱的教學方法,學生成為接受知識的容器和考試的機器,根本談不上應用能力的提高;課堂教學仍以教師為主導,師生之間缺乏互動,課堂氣氛枯燥乏味。這跟英語課程有很大不同。所以,在做好正規教學的同時,開展英語語言文化賞析學習很有必要。

根據文化研究學研究結果,一個民族幾乎所有的經驗都蘊藏于語言之中,透過語言,可以體現整個民族的文化特征。因此,要學習并掌握一門語言就有必要對其文化有所了解。只有在文化大背景下才能實現語言的運用。語言學習必須依賴于對語言文化的學習,形成一定的文化意識。所以說,將文化教學引入高中英語教學之中,注重對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是當前英語教學必須重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