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不僅是教育教學過程中的重要一環,也是促進教育教學改革和發展的重要手段。現以“小學語文四(上)期末考試評價分析”為例,淺談如何發揮語文課程評價的診斷、反饋和激勵的功能,從而有效達成“促進學生學習,改善教師教學”這一語文課程評價的根本目的。一、成績匯總:實踐終結性評價的總要求

本次考試評價采用與外縣聯考聯評的方式。為了更真實地總結我們的教學活動及更好地體現學生的學習結果,其試卷的命題、參考答案的制訂、閱卷的形式到閱卷人員的分工均由對方教研室集中統一安排。同時,為了更好地體現公平、公正、規范的原則,我們還特別安排了學生單人單桌進行相關考試評價。

為了準確反映學生的學習結果及對整個四年級教學活動作出總結性的結論,現將本縣小學語文四(上)的期末成績作一匯總分析:參加本次期末考試評價的是全縣47所小學的3211名四年級學生。全縣的總分是251583,平均分是78.35,及格人數為2889人,及格率是89.97%,優秀人數為1915人,優秀率是59.64%,低分人數為111人,低分率為3.46%。

二、試卷分析:體現定量與定性評價結合

(一)命題意圖分析(注:評分標準略)

(二)學生答題分析

從學生的答題情況來看,基礎部分得分兩極分化比較嚴重。總體分析:卷面分得滿分者很少。特別要指出的是第3題、4題,失分情況也很嚴重。第6題,答題情況總體比較好,但是在擬人句的寫法上很少有人抓住擬人句的特點。

閱讀題的得分也是參差不齊。具體分析:課內閱讀:第1、3小題失分原因是審題不清。第2小題失分主要是例舉世界文化遺產三個不全,絕大多數錯了一個,少部分全錯。課外閱讀:第1小題學生混淆多音字的字音,不能理解文本的句子中詞語的用意。第2小題失分點是語言不夠簡潔,或缺少主要情節。第3小題給文章加題,很多學生的題目不能點出主要情節或概括太狹隘,僅僅指兩只猴子。第4、5小題為主觀題,其失分點主要是答題不規范。

習作部分即表達這一塊情況也不容樂觀,具體分析:口語交際這一題,大多數孩子能圍繞主題,結合提示,展開合理的想象,寫下小動物間的對白。但在寫提示語時,“地”的使用出現較多錯誤。習作部分,有少數同學因為考試時間較緊,來不及完成。完成的同學中,不符合要求的情況主要有3種:未按書信格式寫,而是以記敘文形式呈現;所寫的內容不是抓住一件印象最深的事展開;信中未表達感謝之情。

(三)對命題的思考

基礎部分:此次考試評價的基礎部分確實比較靈活,高分難拿,特別是基礎比較薄弱的農村學生這張試卷很容易不及格。我認為命題者主要是:1.考查學生知識的掌握與實際運用;2.腦子要動起來,大膽動筆;3.平時多關注細節與好詞好句的積累。

閱讀部分:此次閱讀題能把一個語段作為一個整體來考慮,不僅關注了題目的難度系數,還考慮了題目的編排序列,遵循兒童的閱讀規律。另外,此次閱讀題在考查了學生閱讀水平的專項上,沒有過多地擠進音、形、義等內容,而是更多的考查了學生閱讀過程中的感受、體驗、理解和價值取向。

習作部分:本次口語交際和習作的命題比較靈活,同時又具有針對性。口語交際的內容緊緊圍繞今年的關鍵詞“霧霾”,貼近生活。本學期學生第一次真正接觸書信,對寫信的要求有了具體的認識,習作要求寫信,可以說是緊扣教材,切合學生的實際。

三、教學建議:把握語文課程評價的目的

(一)強抓基礎積累與運用

1.基礎要扎實,特別是拼音一定要過關。2.注重詞語的識記與積累,多讀多寫多積累。3.加強對成語的理解與實際運用,多培養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成語的意思。4.教師要多關注細節,文章的作者、背景,課后的資料袋,日積月累等都要讓學生理解,這樣才能綜合運用。5.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不寫錯別字、不亂涂亂畫保持卷面整潔。

(二)強抓閱讀理解與提升

1.閱讀理解要將課內與課外銜接起來,實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2.建立大語文課堂觀。3.從本次試題來看,學生對知識缺乏靈活運用的能力,以及審題能力欠缺,因此平時的閱讀教學要在“活”字上著力。

(三)強抓習作教學與訓練

針對本次考試評價中出現的書信格式錯誤和表達內容單一兩大問題,廣大語文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引起重視,切實抓好各種形式的習作教學。最后,教師平時還要多教孩子練習審題,作文書寫要規范、整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