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自主游戲是孩子們非常喜歡的一個活動區,孩子們喜歡自主選擇材料進行建構游戲。但倘若戶外區域中的材料只固定在一個地方,給遠處的孩子在取放材料時帶來不便,不利于孩子進行自主游戲。因此,在戶外的區域的材料投放,我們應該多提供“流動小貨車”,讓幼兒在一定的游戲環境中,根據自己的興趣需要,自由選擇場地、自主選擇材料、自發交流并積極主動的活動。《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指南》頒布后,我園針對活動區材料投放進行了相關調整:采用開放式材料投放,家園共同收集材料,豐富戶外區域所需的材料,幼兒則可以通過最原始的“小貨車 ”,就是帶有輪子的滑板車進行材料的流通,漸漸地這種原始的“小貨車”進化成帶有框子的“小貨車”,幼兒可以拉著自己喜愛的“小貨車”去選取自己感興趣的、需要的材料進行游戲。教師也可以根據觀察,有目的、有計劃地將材料“流通”到其他材料架上。

目前,在實施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因為戶外架子上開放性材料相對來說還是比較豐富的,幼兒會主動去拿取材料,但是一般幼兒是選擇在哪塊區域就選擇哪塊區域的材料,材料固定在一塊區域范圍,如“寶貝停車場”上的材料只能在3號場地玩,“開心工地”的材料只能在2號場地上玩,大大降低了材料的利用率,怎樣才能打通材料的流通,以及流通后材料怎樣更好的收拾歸位等問題都是教師們提出來的困惑及研究方向。

綜上所述,我們嘗試通過“現場拍攝錄像”和“事后視頻回放填寫觀察表”的方式,對戶外自主游戲的材料投放進行聚焦觀察,重點探究“觀察視角”(即記錄表的設計),進而從觀察到的現象中分析與反思問題,提出改進措施,以提升戶外自主區材料的流通性,促進幼兒產生更多的自主、自發游戲行為,提升游戲水平和整體性發展。

“開心工廠”視頻拍攝與后期的觀察記錄相結合,在材料關注方面更有針對性,同時適用于教師觀察各年齡段幼兒在平鋪、連接、架空、圍合等方面搭建技能以及相應的分工合作和專注力等方面,因此,在長期的實踐與運用中能夠有效幫助教師了解本班幼兒在“開心工地”的游戲水平,進行有效的材料調整和指導跟進,促進幼兒自主游戲水平的提升。我們在運用此記錄方法方面還需要關注以下幾個要點:

1.現場專注拍攝,視頻回放反復觀察。

在“開心工地”現場,教師的主要任務是專注于視頻拍攝,暫時不做任何現場觀察記錄,避免教師“分身無術”造成現場混亂。在拍攝的角度方面盡可能做到整體取景,既能關注到個別幼兒行為的追蹤拍攝,也能針對材料給予近景拍攝,作品完成后掃描式拍攝,力求在拍攝過程中關注到觀察記錄表的內容,做到有目的、有計劃的視頻拍攝,為后期的觀察記錄及分析打下基礎。

視頻拍攝后,教師要反復進行視頻回放,針對每一張觀察記錄表的每項內容做好統計和評價,在觀察的過程中如果涉及到時間、次數等量化的內容,教師需要在多次回放中收集數據,真正做到有效觀察、客觀記錄。

2.材料使用量化記錄,分析材料流通共享。

我們在觀察中更多的使用量化記錄,在材料的統計與增減中,教師要進行材料登記,觀察視頻中每項材料的使用情況,對于幼兒從其他區域的“流通材料貨架”中拿到的材料要進行跟蹤觀察,做好記錄并分析其有效性。

3.聚焦觀察個別材料,材料優化合理調整。

我們在觀察中需要通過視頻不斷回放,持續的對某一種材料進行個別觀察,這個材料可以是幼兒選用較多具有代表性的材料,也可以是從其他區域新“流通”過來的新材料,總之,教師選擇的這個個別觀察材料應該是有價值的材料。

4.個別幼兒追蹤觀察,促進自主游戲水平。

我們在觀察中需要把觀察的視角轉移到幼兒身上,追蹤觀察某一位幼兒,從該幼兒的專注力、建構水平、合作互動、規則意識等方面聚焦觀察,客觀描述,對幼兒在建構區的游戲水平給予客觀性的分析,然后對材料投放做出相關調整。

在持續進行了借助“視頻回放”觀察“開心工地”的材料投放之后,我們發現教師和孩子的距離更近了,教師通過有效的反復觀察真正了解了幼兒在怎樣玩、玩什么?在材料的觀察方面讓老師們也有了很大的收獲,因此,關注材料的有效投放促進幼兒自主游戲水平方面更需要我們遵循以視頻回放觀察為依據,以有效地開放式材料投放,提升幼兒游戲品質,關注幼兒游戲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