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科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的作用。它對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是自始至終的,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下面我就自己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談幾點心得。一、善于從多角度培養學生的思維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觀景如此,教學也一樣。如蘇教版四年級上冊《虎門銷煙》這一課,教學時可讓學生充分了解當年的鴉片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什么樣的災難,林則徐虎門銷煙的歷史意義是什么。再結合圖畫或ppt課件影片,聯系當前的現實,讓學生說說看到塑像想說什么?現在有不少人身陷毒品不能自拔,有什么看法?鼓勵學生從多角度去盡情盡興地抒發自己內心的感受、想法,這樣就讓學生從不同角度了解、感悟課文內容,更深地理解了虎門銷煙的歷史意義等。使學生不但認識了偉人,了解了歷史事件,從多方面培養思維能力,而且讓學生樹立了遠離毒品,強身為國的堅定決心。

二、注重培養學生逆向思維

在現實中,我們認識事物一般都是順向思維,而忽視了學生的逆向思維,如果我們注意引導學生從事物或者事件的反面去思考,或正反互相調換思考,對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是有益的。如四年級上冊的《一路花香》一文,我知道學生從正面閱讀中了解破水罐為在主人打水中暴露自己的弱點而始終慚愧不已,知道自身存在缺點不足。但是在理解課文內容時,我們引導學生從“一路花香”這個富有詩意的題目入手,讓學生知道花香是從哪里來的,是誰澆灌了這么多鮮花呢,破水罐有用嗎,有什么用處呢。這樣一步步開拓思路,知道花香正是破水罐澆灌來的,使學生很容易理解:世界上每一件東西、每一個人都有自身存在的價值,我們既不能驕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只要恰到好處地利用自身的特點,就能發揮作用。這樣不但使學生完全理解了課文所包含的深刻道理,同時也使學生明白:要知道原因可以順向思維,更應該逆向思維。

三、 注重學生發散思維訓練

由于條件的限制,農村小學生的語文水平確實存在不足。學生在理解課文和習作練習時常常無話可說,沒法下筆,主要原因是學生未能充分發現生活中多姿多彩的“浪花”。我們在教學中就必須引導學生開拓思路,大膽思考。如在教學蘇教版四年級上冊習作一時,要求學生自己設立節日,并交代設立的原因和如何度過節日的。在習作中學生總是離不開“六一節”、“國慶節”、“元旦節”、“端午節”、“中秋節”等這些平時的大節日,這與作文所配的圖畫要求相悖。所以在教學中,我們應該引導學生由現實生活和插圖展開豐富的聯想,讓學生回想父母在西洋百合(農業推廣種植)豐收的情景中,設立“豐收節”,讓學生知道就是在全家人喜摘花朵和上繳花朵的繁忙中,在辛勤的汗水里,相互傾訴著內心的喜悅中度過的。還可以讓學生在“搗鳥窩”這件農村孩子常做的事件中,聯想當前我們生存空間、環境的惡化、動植物的滅絕現狀,讓學生認識到鳥兒是人類的朋友,我們為了保護它們而設立“愛鳥節”。我們還可以結合學校校舍翻天覆地的變化,讓學生多方面思維,設立“愛校日”。可以聯系生活中的“雷鋒哥”、“撲火哥”等事情,設立“愛心節”等。這樣的習作教學,學生既有話可說,又有豐富內容可寫,在習作教學中學生的思維能力從多方面、多角度中得到訓練。

語文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是多角度、多方面的,我們要從教學實際出發,去發現、去教學、去反思、去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