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課程的實施,對高中學校來說,是挑戰,更是機遇,但就學校的發展而言,提高高中教學質量仍是衡量一個地區基礎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標,它不僅關系到學校自身的發展狀況和學生素質的提高,而且制約著地方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性發展。面對新課改下激烈的高中辦學競爭形式,學校必須抓住課程改革帶來的發展機遇,針對課程改革提出的新挑戰,深入思考研究學校改革發展的目標和方略。一、堅定辦學理念和目標,讓學校始終在時代的軌道上馳騁

先進的辦學理念,正確的辦學目標才能指引學校健康、快速和可持續性發展。按照黨的十八大對教育的重要論述和教育行政法規為準繩,要牢固樹立依法治校、依法執校、依法管理、以德立校、教研興校、質量強校的辦學理念,才能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面對高中新課程的實施,要求我們學校、我們廣大教師必須具有創新的意識、創新的氣魄、創新的行動,在已有的教育基礎上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學校要在管理上優化和創新,充分發揚學校的優良傳統,并分析和清掃學校發展道路上的困難和障礙,抓住某些方面大膽創新、勇于改革,爭取有所突破,創出學校的特色。

二、加強兩支隊伍建設,提高學校教師整體素質。

1.加強領導班子建設,充分發揮“火車頭”的作用?!盎疖嚺艿每?,全靠車頭帶”,一個好的領班子是形成良好校風、教風和學風的關鍵,是落實辦學理念和目標的有力保證?!罢温肪€確定以后,干部便是決定因素”。領導干部的思想素質、政治覺悟、人格魅力、業務能力和管理水平在學校管理工作中起決定性作用。因此,打造一支團結務實、開拓進取的學校領導班子對提高教學質量至關重要。

2.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建設一支“胸懷祖國,熱愛人民,學為人師,行為世范,默默耕耘,無私奉獻”的教師隊伍是提高教學質量的基本保證,也是時代發展的基本要求?,F代教育教學的內容與方法、組織形式、地點環境要求多樣化,教育要力爭使學生的學習始終處于“學習邊際效應”的遞增區,從而獲得最大的教育效益。

三、重視常規管理的過程和細節,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

德育管理和教學管理是學校管理的兩個重要方面,德育管理促進學生成長,教學管理促進教師成長和教學質量的提高,“德育為首,質量第一”,兩者都不可忽視。加強常規管理在過程上要體現一個“細”字,突出一個“?!弊?,重視一個“活”字,執行一個“剛”字。“細”是指管理必須是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人人既是管理的對象又是管理的主人,全方位、不留空白,分步進行,貫穿始終?!俺!笔侵敢幏督逃洺;?,常規管理人人抓、時時抓、反復抓,堅持道理講透,工作做細,形式多樣,常抓不懈,常抓常新?!盎睢笔侵赴鸯o態的制度進行動態管理,防止規章僵化,卡的過死,讓制度束縛住手腳,禁錮住頭腦,阻礙管理。要不斷改革,不斷創新,加強管理的針對性?!皠偂笔侵笇`反常規管理制度的現象必須堅決制止,如對違反教學常規要求的行為,一經發現必須以公平的制度嚴格處理。

四、將制度管理與情感管理相結合,突顯管理的引導性

制度管理與情感管理是人事管理的兩個方面,在學校管理中,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制度管理是“剛性”的,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情感管理是“柔性”的,情感之下冰雪融化。學校一方面要在管理人員的工作和行為規范、教師的教學行為規范、學生的學習行為規范以及考試獎罰、評優晉級、請假等諸多領域形成適合校情的科學的制度并將之裝訂成冊,同時在全校師生中廣泛學習,以便遵照執行外,還應在制度管理人的原則下,恰當地適時地進行情感管理。給廣大師生以豐厚的“情感“投入,以喚醒教師們的主人翁意識。

五、進一步推進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和績效工資分配制度的實施

1.推進教育人事制度改革,落實“四制一考評”。引進競爭機制,從制度上打破“終身制”和干好干壞一個樣的局面,真正實行優勝劣汰、競爭上崗的用人機制。

2.切實落實教師績效工資分配制度,適當拉開收入差距,利益分配向教學一線傾斜,體現多勞多得、優勞多得的原則。教育教學工作是學校的中心工作,教學一線的教師是學校最辛苦、負擔最重的群體,在學校有限的財力下,打破“平均主義”的分配形式,適當加大班主任、年級組長、一線教師的津貼和績效工資,有利于提高教職工的工作積極性,從而推動學校整體工作的全面落實,實現學校在新課程改革下的新跨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