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外閱讀是豐富學生見識,拓寬學生眼界的有效方式,特別是對于小學生來講,他們正處于對外界事物充滿極大好奇心與探索欲的階段,假如能夠抓住這一寶貴的黃金時期,鼓勵學生多進行課外閱讀,則對學生,特別是對所處環境相對封閉落后的農村學生來講,具有很大的裨益。為了最大程度地發揮課外閱讀作業的價值,教師需從多個方面入手來督促并保證學生能夠自覺主動地完成課外閱讀作業。

一、選擇符合年齡的閱讀書目

課外閱讀的書籍種類繁多,為了保證學生愿意并且能夠很好地完成課外閱讀作業,教師首先應當保證所布置的閱讀書目符合學生年齡特征。小學生絕大部分以感性思維為主,對趣味性、故事性的書目充滿著濃烈的閱讀興趣,比如短小精悍的《伊索寓言》、《童話大王》、《童話故事》、《紅樹林》等。這些書目一般都是文字與圖畫的穿插,色彩鮮艷,有拼音備注,以通俗易懂為特征。這種閱讀書目能夠讓學生很容易地進入書中之境,從而達到愿意甚至喜歡完成閱讀作業的目的。特別是對于農村學生來講,由于在生活環境、思想精神上相對于城市的小學生會更加渙散,他們大部分都傾向于在田間野外自由玩耍而不是在課室家里安靜地看書。因此,閱讀書目的合適與否,將直接決定學生課外閱讀作業的完成程度。為了更好地篩選書目,教師一方面可以參考教學大綱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可以參考與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課文具有類似主題、內容、文風等的書目,以保證所布置的課外閱讀作業能夠更好地貼合所學的語文知識。

二、進行高效有序的方法指導

課外閱讀作業并不是單純地要求學生要看多少本書籍的,而是希望學生能夠在完成課外閱讀作業的過程中得到在精神、智力、能力等方面的提升,因此,為了避免學生存在讀過就忘,讀過就算這一流于表面的閱讀形式,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高效有序的方法指導。比如要求在閱讀之后書寫一篇讀書筆記,嘗試自己總結所讀文章的主要內容與中心思想,談談自己讀過之后的感受,聊聊自己對書中所刻畫的人物形象,或講述的故事,或歌頌的精神,或記載的歷史等的看法。總的來講,唯有教師有方向性,有策略性地指導學生科學合理地完成課外閱讀作業,才能保證學生在按時完成的同時切切實實地讀有所獲。

三、建立科學合理的督查制度

無規矩不成方圓,教學措施離不開一定的教學制度去加以維護并落實,因此,為了提醒并督促學生切實地完成課外閱讀作業,教師還應當建立科學合理的督查制度,用制度來管理并約束學生。特別是對于農村小學生來講,他們對于作業的意識相對淡薄,天性也相對懶散,這更凸顯出管理督促制度的必要性。教師在擬定該制度時,應當把握好以下幾個原則,第一,清楚公開,即該督查制度必須是以書面文字而不是口頭語言的方式呈現。制度應當規定學生一星期完成多少篇,平均每篇多少字的課外閱讀作業。第二,責任歸屬,即是該督查制度由誰來管理,由誰來配合等。一般都會由班長、科代表、學習委員、小組長等班干部來協助教師進行班級管理,比如收集作業,追要作業等。教師應當落實每一個節點的負責人,以保證制度能夠被落實與執行。

四、加強課外閱讀的交流總結

為了更好地落實學生課外閱讀作業的有效完成,教師還應當與學生加強課外閱讀的交流與總結。具體來講,第一,要及時了解學生在完成作業時所遇到的難處。包括課外閱讀作業的量太大、內容太難、時間太短等。教師可以借此發現自己在布置作業方面存在的問題以便及時調整。第二,多了解下學生對課外閱讀書目的傾向。比如在內容上是歷史的、軍事的、生活的、科技的、推理或其他等。比如在類型上是小說、詩歌、散文、雜文或其他等。知道學生大概的閱讀傾向后,教師在平常布置課外閱讀作業時,就可以在遵循教學要求的基礎上有所側重,以提高學生閱讀的興趣與激情。總的來講,教師作為制度的制訂者與管理者,應當多與作為制度的服從者與被管理者的學生交流總結,以便進一步提高作業布置的有效性與合理性。

課外閱讀作業作為智力教育、情感教育的一種獨特手段,它應當成為學生精神生活的有機部分及學習的良好習慣。為了盡量確保學生能夠在課余時間里按時高質的完成課外閱讀作業,教師應當通過選擇符合年齡的閱讀書目、進行高效有序的方法指導、建立科學合理的督查制度、加強課外閱讀的交流總結這四個策略,去引導并幫助學生在完成課外閱讀作業的過程中實現知識的增長,眼界的拓寬,精神的陶冶及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