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更好地實施新課程,努力把課程標準的新理念、新要求轉化為教師的教學行為,落實在課堂教學中,必須以課堂教學改革為核心,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在深入推進區教育局“邊學邊交,自主領悟”課堂教學模式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出適合我校學校文化特色的“以學定導,多元互動”靈動課堂教學模式,實現了東城一小“好課堂”。

一、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為適應素質教育的要求,我改變傳統的“滿堂灌”式課堂教學,激發學生好奇求知、探索創新的意識,在課堂教學中我大膽地嘗試,探索出一種新的課堂教學模式,即“以學定導,多元互動”的靈動課堂教學模式?!白冎v為導”,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和教師的主導作用。走出“多講多得,少講少得,不講不得”的誤區,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不僅在認識上引導學生展開思維,而且在情感上不斷地與學生進行心與心的交流。努力創設教師、學生平等互動的教學環境,課堂教學面向全體學生,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優化課堂教學模式,適時進行多元評價,給學生自主權,讓學生思考問題,質疑問題,解決問題,評價自己,管理自己。為學生提供機會,創造條件,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學生實現課堂目標的時間和當堂完成作業的時間明顯縮短;學生思維能力和習慣、即興發言和辨析能力明顯提高;團結合作、平等競爭、堅持真理和尊重他人的意識基本形成,教師、學生都能進行及時的課堂評價活動,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優化了課堂教學,實現了高效課堂。開創了“東城一小課堂教學模式”并在全校推廣。

二、創新評價方式,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多元評價學生,使學生全面發展。要改變以往的單一評價,對學生的評價要體現出人文關懷,多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會多出一批各有所長的好學生。我采用了“自我評價、對學評價、教師評價”。教師要積極鼓勵學生進行自我評價,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更重要的是自我評價能夠促進學生對自己的學習進行反思,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性、自主性和自我發展、自我成長能力。在對學評價時教師就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學會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別人,不但看到別人的不足,還要能發現別人的優點,營造一種互幫互學、輕松愉快、和睦相處的課堂氛圍,培養學生與人相處的能力。教師的評價應是激勵性評價,通過評價激發學生的興趣、鼓勵學生的好奇與探索精神,使學生對科學學習始終有愉悅的情感體驗。從多方面對學生的綜合素質進行評價,實現評價內容的多元化、評價形式的多樣化、評價方法的人文化。

三、創新作業布置,減輕學生負擔

學生能力天生有差異,如果作業統一要求、一刀切,就會造成優生“吃不飽”,后進生“吃不了”。這就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好彈性作業,即對不同學生布置不同分量、不同質量、不同要求的作業,做到“四性”:“精致性”,作業數量少而質量高;“靈活性”,內容靈活,且有啟發性,不機械重復,形式靈活,或書面作業,或口頭作業,或操作作業,或觀察作業,或游戲性作業,或視聽性作業;“導向性”,作業的設計有的是指導學習方法,有的是注重鞏固性,有的是訓練發散思維;“層次性”,分層設計作業,有三者共同完成的基礎性作業,有照顧優生“吃得好”的提高性作業,有照顧中等生“吃得飽”的發散性思維作業,還有照顧后進生“吃得了”的打基礎、補漏補差的作業。精心設計的彈性作業,既解決了學生差異的矛盾,充分發揮了學生的智力因素,又激發了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也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樣就有效地提高了學生完成作業的主動性和積極性,真正讓作業成為學生發展的需要,讓作業成為學生生活中的樂事、趣事。

教育是立國之本,科技是強國之路,這已經成為我們這個時代的共識。在迎接知識經濟的挑戰中,創新教育一定能闖出一條教育的新路,培養出新一代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