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細化管理構建和諧班級
作者:華陰市城關中學 鄧 莉
發布時間:2015-05-18 16:33:01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班級是學校的基本組成部分,班級是學生學習生活的家園。幾十名學生組建成一個班級,他們共同學習,共同生活,朝夕相處,結伴而行,所以班級建設的好壞也必然會影響到每一個孩子的進步與發展。因此,作為班主任應將建設和諧的班級作為工作重點,這樣才能讓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成長,進而促進和提高學校整體的精神風貌。筆者根據自己多年的班級管理工作經驗,認為構建和諧的班級需要班主任進行精細化的管理,在此將心得體會與各位同仁分享交流。
一、“走群眾路線”是精細化管理的重心
班干部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師生聯系的紐帶。一個班能否成為一個團結奮進、積極向上、成績優異的集體,班干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為班干部是學生的榜樣,具有一定的威望和影響。班干部的產生一定要代表民意,必須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必須代表班級最廣大學生群眾的根本利益,這樣的班級自主管理才會真正有效,因此,班干部的任命就必須 “走群眾路線”。 如果班干部的任命,班主任實行“一言堂”,指點任命,那這樣的班干部就失去了群眾基礎。同學不信服,班干部自己也感覺沒有威望,何談管理好班級?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局面,關鍵就在于班干部的任命,班主任沒有“走群眾路線”。班級同學知道自己選誰當班長,是因為自己信任他,欣賞他,認為他有能力管理好自己所在的班級,為自己的學習和生活創造一個好的班級環境。所以自己堅決服從他的管理,堅決擁護他的領導。班干部自身也知道,自己是大家選出來的,所以要最大限度地滿足絕大多數同學的根本意愿和要求,要講原則,秉公辦事,不能有所偏私,要真心實意地為班級干事,才能對得起大家的信任,才能贏得更多人的信賴和擁護,進而更好地協助班主任做好班級管理工作。
二、“美班貌,立班規”是精細化管理的體現
教室是學生學習、生活、交際的主要場所,是老師授業、育人的陣地,是師生情感交流的地方。整潔、明麗、溫馨的教室環境可以激發性情、陶冶情操,給人以啟迪教育,因此班主任必須精心指導學生對教師的育人設施進行布置。筆者在班級管理中注重讓“墻面說話”,充分利用教室四周的墻面來展現班級學生的成長,內容上可以張貼學生的優秀作業,讓學生展示自我、樹立自信;可以設立光榮榜,樹立榜樣,宣揚正氣;還可以寫上名言警句,給學生以啟發和鼓勵。墻面布置應結合學科、節日、班級特色、學校活動等經常更換內容,它就像是一位無聲的老師,訴說著學生的成長。此外,班主任帶領學生經常更新黑板報內容,讓他們自主設計主題欄目;開拓教室角落建立班級圖書角,豐富學生的課外閱讀內容等活動都會使班級的整體風貌有大的提升,學生會因為班級教室的美麗而更加珍惜和愛護班貌班榮。
無規矩不成方圓。有什么樣的班級規章制度,就有什么樣的學生。在建設班級制度文化上,班主任應把重點確立為“把班級還給學生”,讓每個學生都參與班級的管理活動,這對于培養學生的主人翁精神和提高自尊心、自信心,發揮學生的創造性、獨立性以及建立民主的師生關系,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班規的制訂應該有老師和學生共同參與,讓老師和學生都認為應該并且能夠遵守,師生雙方既互相信任,又互相監督,這樣才能使學生切實感受到自己主人翁的地位,才能真正把自己融入到集體中。
三、“愛心教育”是精細化管理構建和諧班級的有力保障
教育家馬卡連柯曾經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可見,愛在教育中的重要。愛,如同陽光讓人間充滿溫暖;愛,如同春風給班級帶來和諧;愛,如同春雨滋潤學生的心田。愛能拉近師生間的距離,能消除師生間的隔閡。隨著進城務工人員的增多,很多學生成為留守兒童,加上班里的單親家庭的孩子及學困生,由于長期得不到來自父母親更多的關愛,導致心理上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問題,那么引領此類學生健康發展的歷史使命自然而然的落到了班主任肩上,所以在日常工作中要從細微處觀察學生的一舉一動,要最大限度地抽時間找這些特殊學生聊天,通過聊天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在他們需要幫助之時盡最大可能地幫他們,讓他們得到來自老師和同學的關愛從而健康快樂地成長。班主任要多為學生組織集體活動,并鼓勵特殊學生參加。因為集體活動有助于學生之間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大家共同為奮斗目標而努力,使學生能深刻地感受到同學情,朋友愛,更加融洽了同學之間的關系,讓學生學會互相關愛,在和諧的班級中體驗成長的快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