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畫畫與寫話進行有機整合,是基于“童心童畫”指導思想下的一次有益的嘗試。在進行畫畫與寫話的結合時,教師要鉆研教材,從美術教學的視角對重點、難點和特點進行構思和優化,強調在兩者之間的整體設計和無縫整合,促使學生活潑、生動地投入到教學過程中來,在心口手的協同中創造出更豐富更精彩的作品來。本文結合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的思考和探索,談一談在畫畫與寫話結合中的點滴體會。

一、 畫——直觀的啟迪

生動的畫面是畫畫和寫話結合的基礎,它給學生帶去了直觀的啟迪,提供了兩者交叉融合的開端和背景。教師要善于指導學生觀察畫面、大膽創作,引領學生在欣賞美、創造美和發現美的過程中,為寫話奠定感性的基礎,為學生積累直觀的感知體驗。

如在進行一些漫畫人物和卡通角色的繪畫時,教師要對表現手法和技巧給予一定的指導,引導學生將其部分細節畫得更夸張一些,使畫面更富有童趣,貼近兒童的心理特點。通過師生之間的交流,讓學生進一步感悟畫面中造型的有趣、形象生動、極具兒童特色。通過這些獨特的帶有兒童審美情趣的創作活動,在給學生帶去愉悅的心理體驗的同時,也為他們后繼的寫話奠定了鮮活的素材基礎。

二、 話——自由的表述

在經歷欣賞和創造的過程后,教師要啟發學生根據畫面進行表達。兒童在語言方面具有很大的潛力,他們喜歡自由自在的表達,在表達中天馬行空地展現自己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同時,寬松的表達環境也能讓學生們互相啟發,產生許多思維火花的碰撞。在此基礎上,教師適時要求學生將所見所述所感訴諸于筆端,為精美的畫面配上優美的文字,使學生得到美的享受,充分地刺激了他們的學習情緒,學生們便會情不自禁地再次投身到創作中去。

在畫面給予學生足夠的感性思維和形象思維的激活之后,教師及時地指導學生通過語言表達進入到發散思維的層面,打破以往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一張圖,學生一張紙”的桎梏。教師要充分意識到兒童繪畫是兒童的第二語言,反映了兒童的真實內心。比如在學生的視角里,大海里的魚兒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太陽可以是各種形狀的,而蘋果的顏色也可以是五顏六色的……在教師的耐心啟發和悉心指導下,學生筆下的每一個細節都被賦予獨特的意義,每一處獨特都能通過學生的表達變得靈性十足。

三、 化——有機的融合

不同的孩子對于美的感受也不盡相同,教師要避免簡單生硬的融合,而要注意探尋畫畫和寫話兩者之間的銜接。當學生對美術創作有所感觸、有所體悟時,才是恰當地展開畫面與寫話有機融合的最佳時機。此時,學生的審美能力會真正得到促動和提升,思維得以發展,個性得以張揚。教師要把握美術課堂教學中“再現層”→“詮釋層”→“審美層”之間不可跨越的過渡,發揮畫畫與寫話中畫面與文字之間的信息交流與互補作用,讓學生完全投入到美術的世界中去。

在畫畫與寫話的交叉滲透中,美術教學不是單純的繪畫,而是以繪畫的形式讓學生的大腦得到更全面的開發,實現“以點帶面,協同發展”的理想效果,促進學生多元智能的提升。在以上畫一畫、說一說的環節過后,學生已經蓄足了動筆寫話的心理沖動和素材積累,此時展開寫話訓練正是水到渠成之時。如學生在學習了蔬菜水果的繪畫后,在他們廣闊的想象空間里,蔬果都成為了具有鮮明性格和獨立個性的綠色小人兒,不但在畫面中顯得生動和獨特,在學生的寫話中更是人情味兒十足,洋溢著極具童真的兒童生活氣息。這與語文學科中的看圖作文有著異曲同工之處,但在美術課堂上,它更多的是激活了學生的繪畫興趣,使學生的畫筆在文字的反作用下更具靈性,讓文字與畫面融為一體,相輔相成。

探索美術教學中畫畫與寫話的有機整合,需要建立在踏踏實實的探究實踐活動中,推動學生創新意識和創造能力的提升,努力轉變傳統的單一學習方式。在對于美術課堂教學新思路、新方法的思考與實踐中,美術課堂由此變得更加充盈著活力,學生在畫與寫的交叉滲透中獲得更多展露自己的機會,創造力和想象力進一步激越飛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