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史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扮演著服務和增彩作用,適時適地選用地方史作為課堂教學的補充,不但能豐富課堂教學內容,而且能更加發揮史學獨特的育人功能作用。那么,作為一名高中歷史教師如何在日常的歷史教學中運用地方史,使之為國家歷史課程服務,發揮其獨特的育人功能呢?

1.充分調用“兩辦一館一中心”資源,使地方史的權威性彰顯出來。“兩辦一館一中心”是指地方黨史辦、地方志辦、博物館和高等院校中的地方史研究中心。黨史在紅色文化教育方面有其獨特優勢,地方志在地方區域文化的千年承載有其不可替代之功能,高等院校的地方史研究中心在學術研究和學理依據上能顯示其特色,各顯其優勢。高中歷史教學中應適時調用地方史的教育資源,請專家進學校開設校本課程,供學生選修。學校圖書館設置地方史專架,地方史專著、地方黨史材料匯編、每年地方志編纂的年鑒陳列于圖書館,供師生研究學習之用。涉及到地方史的影視音像及時在學校放映,以培養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和歷史理解能力。

2.歷史教師應重視地方史的學習,開發具有地域特色的地方史校本教材。歷史教師應把區域歷史的發展脈絡、重大的歷史事件、著名的歷史人物,歷史變遷過程中的物質文化和社會習俗一應俱全的掌握,這是師范大學歷史教育專業沒法取代的內容,是歷史教師把大學所學歷史本土化的一次飛躍。在全面掌握了地方史內容后,教師又一個任務就是能把地方史的知識有機地嵌入國頒歷史課程的各個時期。在把地方史融入國頒教材之中時,教師能根據歷史的大環境,結合掌握的地方史史料,同伴合作編寫出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校本教材,這既提升了教師的專業素養,又豐富了學校的教材建設體系,學以致用,何樂而不為呢?

3.歷史遺存的充分利用,是發揮地方史作用的關鍵所在。歷史遺存是增強學生直觀的歷史感受的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學校要充分利用地方的歷史遺址、遺跡、文物以及蘊涵歷史內容的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等,適時適地穿插于高中歷史課程的學習當中,在選用歷史遺存時,教師要結合學校的區位優勢,作出合理的規劃,既要考慮歷史遺存對理解歷史課程的有利特質,又要考慮參觀的路途安全。做到“一路多點”原則,既一次出去,能參觀多個景點,收效頗豐。

4.把地方史的學習納入研究性學習范疇,充分發揮學生參與地方史研究的主體作用。研究性學習是充分學習地方史的有效手段之一,歷史教師要指導學生利用身邊的地方史內容作為研究性學習的研究課題,動員他們利用各種社會力量挖掘地方史的史料。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對史料進行分析,寫出研究性學習報告。研究性學習在學生這一主體層面把地方史的學習引入一個新的境界,讓高中學生成為研究的主力軍,切身體驗、主動參與、團隊合作等。

5.校史是地方史不可或缺的一個縮影,它的典型節點是高中歷史教學這棵大樹上的花絮。一座學校是一個地方文化教育的中心,尤其是有歷史的學校,它是地方史發展變遷的一個縮影。把校史中的典型節點運用到歷史教學中,無疑會增強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我們瑞泉中學誕生于抗日烽火中,校歌中有“金甌復完中原天曉,刷新在吾曹。諸生負笈來校,莫負青年空白豪”,就是為激勵學生奮勉求知,報效社會的因時之作。把這一節點加入抗日戰爭文化救國的教學之中,肯定增強了學生對這段歷史的興趣。即便剛建立的新學校,也有其深厚的歷史背景,它是黨和政府惠及民生,老百姓分享改革紅利的產物。

地方史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作用顯而易見。當然將地方史運用在教學中,要防止喧賓奪主傾向,一定要以國頒高中歷史課程為主線,同時要有嚴肅的學術態度,謹防傳說、野史、道聽途說的軼聞趣事進入課堂。只有這樣,地方史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運用才科學、適時、恰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