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語教學中 翻譯真應該少一點
作者:甘肅省華亭縣皇甫學校 趙福榮
發布時間:2015-05-18 16:57:25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英語教學中常會面對是否需要翻譯的選擇,從理論上說,我們會選擇不翻譯或少翻譯,但在實踐中我們很容易傾向于要翻譯并多翻譯。
一、課堂教學回顧
在一堂九年級的英語課上,我的學生們遇到了這樣一道選擇題:
---The electric fan can ___ blow away the terrible smell in the room, can it?
---It's hard to say, but you may have a try.
A.easily B.hardly C.quickly D.finally
在學生做的過程中,一個女同學想向我問這個題,但她沒有問這個題的做法,而是直接請我給她翻譯一下這個題,當我告訴她不必翻譯時,她很茫然,同時臉上也寫滿了懷疑,我想她一定在懷疑這個題不翻譯能做嗎,也一定在懷疑我是否說錯了。當我幫她通過看清這個題中的反意疑問句的結構而把題做出來時,她終于會做這道題了,但對于不通過翻譯而做題的方法似乎仍感到不踏實。這時我心里想著這樣的題學生應該不翻譯呀,可是類似的情況還在繼續:過了一會兒,又有一個同學也要我為她翻譯這個題,接下來,她和前面那個女孩一樣茫然,一樣無奈,一樣懷疑。于是,我開始認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我先組織全班同學做這個題,然后組織小組討論,最后我把這個題給他們講解了一遍:這個題的第一句是反意疑問句,一定要注意疑問部分是肯定形式,那么陳述部分必定表示否定意思,而A、B、C、D四個選項中只有hardly表示“幾乎不”,有否定意思,所以這個題的正確答案是B,接下來我特別提醒學生要注意從這個題中總結、改進學習方法,也就是說要多多注意句子的結構,而不要急于翻譯。
二、過多的翻譯對外語學習有一定危害
經過思考,我認為翻譯的確會導致出錯,因為在沒有保證句子正確的情況下,無法做出正確的翻譯,所以很容易造成錯誤的翻譯導致形成錯誤的選擇。1.這不僅違背語言學習的規律,而且很容易導致錯誤2.長期如此,學生很容易養成不翻譯就無法學習的不良習慣,從而形成似I very like it.這樣的漢語式的不地道的錯誤句子。3.學生還會依賴漢語學習英語,包括閱讀,寫作,當然包括說話,從而使英語教學進入惡性循環,導致形成“聾啞英語”,走入英語學習的死胡同。
三、英語教學的出路在于加強語感的培養
1.多聽多讀,注重積累。聽的時候,要通過抓關鍵詞等方式了解語言內容。在此基礎上,要體會如何通過語音技巧的運用,形象、生動地表現出語義中的邏輯與情感。閱讀的時候,同樣要善抓關鍵詞,同時要養成以意群為單位進行閱讀的習慣,以加快閱讀速度,并加深對語篇的理解。實踐證明,通過聽和讀這兩個渠道的大量的輸入,不但能促進語言素材的積累和積淀,而且能極大地熟練言語技能,最終加速語感的形成和語言能力的提高。積累,即多讀,包括朗讀和閱讀。通過閱讀,可以有效地積累有用的單詞、短語和句子,通過朗讀則可以很好地記憶并理解一些語句。
2.多讀多記,重視語音技巧的練習和運用。無數成功的外語學習者的寶貴經驗告訴我們,朗讀和記憶是學習外語時加速培養語感最有效的實踐練習形式之一。教師要啟發學生在基本掌握語音語調的前提下,緊密結合語篇內容,在朗讀中表現自己的理解,表現自己的個性,從而將朗讀這一語言實踐與學生對語言內容的理解緊密結合起來,力爭使朗讀具有更強的表現力,以促進英語語感的形成。再者,記憶與朗讀是緊密聯系的。記憶不要成為對語言材料的順口溜式的簡單復現,而要成為根據大腦中儲存的語義情境進行口頭表達的過程。為此,應要求學生在記憶時,同樣要正確運用語音技巧,增強語言表現力。
3.提醒學生注意英語單詞的詞性,教學中我們還經常見到I happy…(這個句子中happy 是形容詞,不可作謂語,前面需要系動詞be的某種形式)或I backed…(這個句子中,back是副詞,不可做謂語,當然不能加-ed),所以,從某種程度上說,在一定的母語基礎上學習英語,英語單詞的詞性比詞意更重要。
4.多聽多說,學會模仿。在聽和讀的基礎上,仿照著說,把學來的語句變成需要的句子,聽說時要注意句子的準確、地道和規范。多練多用,大量實踐。重視運用,即根據實際直接說出或寫出所需的正確的語句甚至短文,盡量減少漢語式英語,減少母語對學習外語的負遷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