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的國際競爭環境,迫切要求我們樹立中國特色教育體系的價值自覺,進一步明確我國教育的時代價值定位。當今世界,國與國之間的競爭,日益演變為價值觀的較量和教育實力的競爭,教育發展過程中的全球化趨勢和民族性追求的對立與統一、碰撞與融合,表現得比一般社會領域更為深刻和復雜。在各種思潮的激蕩中確立主流主導,在眾聲喧嘩的國際舞臺上取得應有的話語權,要求教育主體具備強烈的自覺意識,以高屋建瓴的洞察力和審時度勢的大智慧來把握自身發展的方向。這就需要我們明確以解決我們自己的教育問題為出發點,以發展要為學生把好人生“總開關”,自覺把黨的教育方針貫徹到教書育人全過程,做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積極傳播者,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一代又一代年輕人中扎根發芽、開花結果。要以高尚的道德情操為學生成長樹立標桿,以德施教、以德立身,自覺堅守精神家園、堅守人格底線,帶頭弘揚社會主義道德和中華傳統美德,以自身言行影響和帶動學生,以道德情操和敬業精神感染學生、教化學生。要以扎實學識為學生提供鮮活滋養,站在知識發展前沿,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不斷研究教育教學規律,不斷提升教育教學能力和質量;牢固樹立改革創新意識,踴躍投身教育創新實踐,為發展具有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現代教育作出貢獻。要以仁愛之心開啟學生的心靈之門。愛是教育的靈魂,育人是愛心的傳遞。心靈與心靈的溝通、靈魂與靈魂的交融、人格與人格的對話,離不開仁愛之心。要對學生充滿愛心和信任,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幫助學生樹立自尊、自信,教會學生自愛與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