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以學生全面發展為宗旨,以學校內涵建設為手段,以課程改革為載體,以學校特色發展為目標,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教育質量得到有效提高。一是全面規范辦學行為。我們把規范辦學行為作為教育行政管理的首要任務,突出“六個規范”(規范學生假期和作息時間、規范課程和課時、規范學生課外作業量、規范收費行為、規范招生行為、規范教師職業行為),嚴禁“五亂”(亂收費、亂辦班、亂補課、亂招生、亂訂教輔資料),強化“三個力度”(監督檢查、嚴肅查處、考核獎懲),嚴格執行義務教育階段免試就近入學制度,加強學區宏觀調控,嚴控城區學校起始年級班額,擇校現象及大班額、大校額等問題得到進一步遏制,群眾對教育的滿意度不斷提升。二是深入實施素質教育。堅持立德樹人,通過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德育教育活動,使少年兒童道德得以規范,情操得以陶冶,是非得以明辨;充分發揮心理咨詢室和心理健康教師的作用,積極開展師生心理健康教育,為15所學校招考校醫15名;體育、藝術2+1項目試點順利,青少年藝術教育豐富多彩,充分發揮區教研室和區青少年活動中心作用,舉辦了中小學聲樂、繪畫、書法、攝影比賽。近三年,組織6萬余名青少年在30多個校外活動分站參加了怡情益智的校外興趣活動,對4000余名青少年進行了課外公益項目培訓。三是強力推進高效課堂。我們把“高效課堂”教改實驗作為深化教學改革,推進素質教育、減輕學生負擔,提高教育質量的有力抓手,充分發揮名校的示范作用、名師的引領作用和同伴的互助作用,在全區全員、全學段、全學科推進高效課堂教學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質量。近三年,全區初中升學率保持在95%以上,高考二本以上上線4704人,上線率及上線人數名列全市前茅。四是積極凸顯校園文化。校園文化是引領學校發展的靈魂。我們堅持把校園文化建設作為內涵發展的重頭戲,出臺了《校園文化建設實施方案》,大力弘揚“崇德尚禮、和諧包容、聞雞起舞、開放創新”的寶雞精神,以“一校一品”為目標,以學校歷史文化積淀為基礎,按照“理念先進、內容新穎、形式豐富、特色突出、效果顯著、師生認同”的建設思路,推進全區校園文化建設。寶平路小學的“書香校園” 理念、逸夫小學“綠色校園”理念、列電中學的“仁德校園”理念在全區形成引領。五是全面促進特色發展。始終堅持把標準化、特色化、品牌化作為學校優質發展的三部曲,激勵學校提升辦學品味,創特色,樹品牌。列電中學的管理特色、東仁堡小學的信息化特色、逸夫小學的綠色教育特色、金河中學、臥龍寺中學、逸夫小學的課改特色,三迪小學的書寫教育特色、十里鋪中學心理健康教育特色、金臺中學的校園足球特色,硤石一中的舉重特色等充滿活力,全面激活了學校發展的內驅力。神武路小學在第27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中獲得一等獎并摘得全國科技教育創新十佳學校桂冠;三迪小學被教育部命名為規范漢字書寫教育特色學校;西街小學被命名為全國首批中華優秀文化藝術傳承學校;逸夫小學獲得全國環境教育示范學校榮譽稱號;陳倉路小學三算教育享譽三秦。六是充分發揮教育督導。堅持督政與督學并舉、督導與檢查結合、評估與考核并重的工作方針,全面開展了各類督導評估,教育督導在“雙高普九”、“創強”、創建全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合格縣區等攻堅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有力地推進了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2012年,區政府教育督導室建成省級標準化教育督導室;2013年,我區被省政府教育督導團表彰為首輪“316工程”先進單位;2014年,我區創建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合格區工作通過省政府驗收,成功建成省“雙高雙普”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