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實施以來,三原縣政府集全縣之力,堅持“布局建設”和“規范管理”兩線并行,在全省范圍內率先實現了“廣覆蓋、保基本、有質量”的基本目標,成功打造了“窮縣辦教育”的樣板,反響強烈。

但清醒的三原教育人并沒有在已有的成績里迷失,他們敏銳地意識到,師資力量薄弱和幼兒園規模快速膨脹之間的矛盾,隨著第一期三年行動計劃基本目標的實現,已經上升為現階段乃至今后相當長時期內學前教育發展的主要矛盾。學前教育要想真正步入發展的快車道、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優質學前教育的需求,就必須要在“提質量”上下工夫,最根本的是要解決教師隊伍質量問題。

正是基于這樣的認識,三原縣教育局黨委經過反復研究,決定利用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在繼續充實教師數量的基礎上,集中精力對現有的隊伍進行升級改造。并在全縣教育工作會議上,要求“牢牢牽住隊伍建設這個牛鼻子”,在規范化管理的基礎上,以培訓為抓手,扎扎實實鍛造專業、提升科學性,為學前教育的科學發展奠定堅實的隊伍基礎。

于是,一場鍛造教師隊伍的攻堅戰就此拉開序幕——“送教入園”的活動就此展開!

誰來送

誰來送——這在以往不用拍腦袋就能敲定的事,現在被當成重點進行了反復推敲。過去為了緊跟前沿,基本上都是邀請知名專家前來培訓,“看起來很美”,但效果不佳。一是專家時間有限,往往就像“過境雨”——來得及、去得快,達不到潛移默化的效果;二是專家理論高屋建瓴,基層教師認知水平和落實能力難以企及,且專家培訓形式清一色搞理論講座,與一線教師直觀感受的需要差距較大,所以經常會聽到 “沒啥意思,聽了不會用,還不如不聽”的抱怨聲。如果不是專家“送”,理論高度達不到,指導的深淺度、寬窄度掌控也難以預料。這著實是個問題。

鑒于此,三原縣教育局從基層選拔骨干教師,對其從內到外進行再塑造。通過思想武裝、理論拔高、技能錘煉、氣質重塑和風格鍛造等手段,將《幼兒園指導綱要》《幼兒園管理條例》《幼兒教師標準》《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及個人感悟、認識、體會、心得、評論融會貫通,內化為他們的自身行為,體現在他們的基本技能和一言一行中,達到示范的功效。

歷經半年的嚴格訓練,他們將這些骨干教師磨礪成真正的學前尖兵,為“送教入園”目標的實現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送什么

“要從促進人的發展出發,也要從促進幼兒園、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出發,兼顧個體和集體、眼前和長遠,以培養有思想、理念先進、會工作的人為基本目標,緊緊圍繞解放教師思想、厘清幼兒成長與發展的規律、豐富施教手段開展送教工作”,主管學前教育的副局長李武章如是說。

為了貫徹好這一主導思想,送教團隊把送教內容確定為“思想、理念、方法”六個字。送思想,就是要讓教師“開竅”,努力讓教師成為會思考、有獨立認識和見解的人,不人云亦云,最終使每個教師形成獨特的風格,從而促進每個園有質量的發展。送理念,就是要讓教師形成規律認同,開展工作時始終以幼兒成長與發展的基本規律出發,不斷修正保教工作的方向,防止和糾正“小學化”傾向,達到科學保教的效果。送方法,就是要讓教師在規則范圍內學會統籌、學會處理問題,讓教師工作起來更加得心應手、輕松,更有成就感。

怎么送

“以鎮為單位,分組分批次,公、民辦全員參與,以示范引領、互動點評、現場解答為主要形式,根據各鎮實際合理安排送教側重點和人員。送教前園內先試先議,帶問題參與;送教時先測后送;送教后有重點回訪。”這是送教的基本形式和程序。

這次送教活動從開園至今仍未停止。在送教時,他們主要針對各園先試先議中發現的問題、產生的疑惑先歸類探討,再操作示范,通過對比讓大家看差異,然后對差異部分從幼兒特點出發傳授可以采取的手段、途徑、方法等。同時抓住“評”的環節指導教師評什么、如何評、評到什么程度,以此為突破口引領教師體會理念落實、活動落實的方法。他們在室內,也在戶外;從點上,也從面上;從表象,也從內里;或一對一促膝而談,或多人群研群討……真正走進管理、走進日常活動,以更直觀的方式把送教內容展現給教師,讓教師更受用。送教后,他們堅持回訪,每園至少1次,個別園甚至超過了3次,對送教成果進行了及時的鞏固和管理。

結果是這次“送教入園”活動一舉扭轉了基層排斥培訓的尷尬局面。基層教師廣泛熱議,紛紛要求趁熱打鐵,盡快建立網上交流平臺,并能把這種“按需培訓”的做法堅持下去,開展更多類似培訓。

思考

1.本次“送教入園”活動之所以能夠及心、入腦,在基層產生震動,固然與精心的準備分不開,但若繼續“東一榔頭西一棒槌”進行生硬的理論嫁接,追求“高大上”、“看起來很美”的東西,不以實際出發,效果自然也不會發生顯而易見的變化。從深層次上來講,這是管理者服務理念和站位主動求變的必然結果,更是基層需要發揮決定性作用的必然結果。

2.團隊打造用心良苦。送教團隊的打造過程,本身就是骨干體系的再造過程。一方面是讓他們成為優質資源、內外在集散的核心與源頭,對他們的職業感來說是一次深刻的洗禮,對他們奮斗的方向和目標來說是一次嚴肅的修正。另一方面把送教活動當成骨干教師展現自身價值的重要平臺之一,發揮了骨干教師示范引領其他教師共同成長的作用。

3.送教內容更有講究。思想本身也是“生產力”,它決定發展的高度,只有從思想上認同了幼兒成長與發展的規律、學前教育的規則,科學理念的建立和方法的選擇才能更快地向專業化邁進。理念是品質的內在呈現,它決定的是發展的方向,只有理念與規律、規則很好地契合在一起,無論是教師個人還是幼兒園這個集體,才能向“有品質”發展。而方法選擇正確與否則直接關乎思想、理念貫徹的程度。所以他們選擇把思想、理念、方法作為送教內容著實動了腦筋。

4.“送教入園”是“引玉”之“磚”。從這次“送教入園”本身來講,它給廣大教師帶來的是超出預料而又感受明顯的實惠,引起了強烈的共鳴。但對學前教育管理者來說,參考的價值遠大于送教本身。如何借機起勢,掀起一場學前教育思想解放浪潮,激發教師自覺思進的積極性,從而更有質量地開展教師隊伍建設,還需以本次“送教入園”活動為起點,始終把目光集中在教師的需要上,繼續吐故納新活化培訓形式,這樣才能真正增強教師隊伍質量——這個撬起“學前教育可持續發展”杠桿的硬度和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