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美紐斯曾經說過:“教師的嘴,就是一個源泉,從那里可以發出知識的溪流。”這句話充分說明了教師課堂語言的重要性。語文教學不僅僅是字、詞、句、段等知識簡單的傳授,認知能力的提高,而更重要的是對學生思想品德的教育,審美情趣的培養。教師課堂語言的簡潔精煉,富有激情,是實現這一教學目標的重要手段。學生喜歡的語文課不僅要有豐富多彩的內容、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還需要具有藝術性、科學性、富有美感、有“磁性”的課堂語言。因此,我覺得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不斷錘煉自己的語言,努力創設情感氛圍,增強學生情感體驗,讓學生感到學習是一件快樂的事,聽課是一種美的享受。

一、追求課堂語言的簡潔精煉

語言的簡潔精煉是指語言準確明晰,簡明扼要。教師要以高度的科學性、嚴密的邏輯性,深入淺出地啟發引導學生積極思維,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墨子曾對他的學生說:“多余的廢話就像池塘的蛙聲,樹上的蟬鳴一樣,人們或者不理會它,或者討厭它,而雄雞報曉,寥寥幾聲,卻能引人注意。”這就是告訴我們在平時教學中,要力求用最少的話說明最深刻的內容,把足夠多的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讓他們思考、討論、交流。這樣,既革除了以往教學中的“滿堂灌”的弊病,又利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開啟學生的思維,撞擊其智慧的火花。

二、重視課堂語言的情感美

古語云:“言之無文,行而不遠。”這里的“文”指文采,指美的語言,寫文章“言之無文,行而不遠”;同樣道理,教師講課言而無文就不能吸引學生。這說明教師的教學語言不僅要簡潔準確,更要抑揚頓挫,富有激情,具有極強的感染力。這樣,學生聽課才會感到是一種藝術享受。同樣的語文課,有的教師教法陳舊,課堂語言平平淡淡、枯燥乏味,學生索然寡味,味同嚼蠟,也就收獲甚微。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這門課失去興趣,甚至討厭。有的教師上得妙趣橫生,學生也興趣盎然。究其原因,是有的教師不僅教學方法靈活多樣,而且教學語言充滿激情,具有優美的節奏感,富有極強的感染力,講解聲情并茂,學生聽其聲觀其情,便會情不自禁地受到感染,情緒高漲地自覺去獵取知識。中學語文教材中有許許多多美的因素,這些美本身就蘊含著豐富的情感,這些情感其感人也易,其入人也深,其化人也神,其及人也廣,最容易激起學生的思想共鳴。

如聞一多的《最后一次講演》中:“你們殺死一個李公樸,會有千百萬個李公樸站起來!你們將失去千百萬的人民!你們看我們人少,沒有力量?告訴你們,我們的力量大得很,強得很……翻開歷史看看,你們還站得住幾天?你們完了,快完了……我們的光明,就是反動派的末日!”(熱烈鼓掌)當我們充滿激情地讀到這里時,就好像我們站在聞先生身邊,與他同仇敵愾,一起振臂高呼“我們的力量大得很,強得很!”同他一起淋漓盡致地痛罵國民黨反動派“你們完了,快完了!”愛聞先生之所愛,恨聞先生之所恨,與聞先生同聲相應,與聞先生同愾相求,產生了極大的情感共鳴。學生在這樣的氛圍中還能無動于衷嗎?

三、注意課堂語言的人性美

教師語言的人性美體現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表揚、鼓勵、肯定上。對學生的表揚、鼓勵、肯定不僅能使大多數學生敢于參與學習活動,就連性格內向的孩子都會有表現自己的機會,在學生探討交流、發表自己看法的時候,對他們的評價應該以鼓勵表揚為主。無論學生講的觀點如何,教師先說“好,有自己的看法”或“見解獨特”等,然后再以協商的口吻提示到:“如果換個角度思考,是不是更好一點?”這樣,既保護了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時還教會了他們思考問題的方法。

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需要設計出符合學生審美情趣的、符合課程特點的、簡潔凝練且優美生動的語言,切實讓學生感受到語言的魅力,才能更有吸引力,更好地達到教學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