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主義是一面具有最大號召力的旗幟,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我國愛國主義教育的特點是:艱苦奮斗、辛勤勞動,不斷豐富和發展中華民族的物質文化財富;反對民族分裂和國家分裂,維護國家統一和全國各民族團結;在外敵入侵面前,團結對外,英勇抵抗,維護祖國的主權和獨立;同一切阻礙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勢力和制度進行斗爭,推動祖國的繁榮和進步。愛國主義教育是指樹立熱愛祖國并為之獻身的思想教育。愛國主義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

一、加強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需多樣化培養

愛國主義教育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形成教育氛圍。一是要將愛國主義教育滲透到學校工作的各個環節之中、各門學科教學之中,深入挖掘教材內部的愛國主義思想教育因素。二是辦好校內黑板報、校園網與廣播站等,用愛國主義宣傳材料占領學校。三是發揮學校、家庭、社會等多方面的合力作用,使抽象的觀念具體化、人格化、形象化。四是開展實踐活動。如組織學生采訪或編寫發生在身邊的為祖國與家鄉建設作出貢獻的先進典型,觀看愛國主義影片等,讓學生直觀形象地了解中國革命的過去,展望祖國的未來,激發青少年振興中華的強烈責任感和使命感,使青少年的愛國情感向縱深發展。

二、充分挖掘身邊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

在現實生活學習中,許多同志有這樣的困惑:對學生要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可用什么進行教育呢?中華民族五千年的長河中無數壯麗的詩篇都寫下了愛國主義這個永恒的主題。從孟子的“樂以天下,憂以天下”,到霍去病的“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從陸游的“位鄙未敢忘憂國”到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字里行間,錚錚絕句,表現出了中華兒女“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情感和信念。

歷史是很好的愛國主義資源,時下中國的發展形勢何嘗不是呢?有人擔憂現實中的問題。然而那些只是發展中的問題。只要講清道明,成績能夠激發我們的自豪,問題也會促使青年的奮進。這樣做,青年學生只會更加愛國,更加為國家強大而努力奮斗的。并且我國日益強大,在世界上的地位越來越高。這都是值得我們驕傲和自豪的。國家每一項創舉,國際比賽的每一次獲獎,人民生活的每一個進步都是很好的愛國主義教育素材。其實在教育實踐中我們還充分發掘了各種重要節日、紀念日中蘊藏著的愛國主義教育資源;盡量創造條件利用各種博物館、紀念館進行民族自豪感的培養;并且把國旗、國歌教育作為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方面。

三、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于在校學生學習的全過程

在學生中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必須整體規劃,貫穿始終,創造一種濃郁的愛國主義文化氛圍,使學生在校園生活中,隨時隨地受到愛國主義思想和精神的感染、熏陶。

首先,要充分利用課堂教學這條途徑,做到結合教學講歷史、講傳統;結合教學講愛國民族英雄和科學家、藝術家的卓越貢獻;結合教學講老一代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豐功偉績;結合教學講社會主義建設的飛速發展和黨的方針政策的無比正確;結合教學講愛國主義理論、遠大理想和奮斗精神,等等。

其次,要把愛國主義教育貫穿于學院各項活動之中,形成濃郁的校園氛圍。愛國主義是一種情感教育,養成教育。在堅持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的同時,還要使其他活動中的愛國主義教育規劃化、經常化、系統化。除課堂教學之外,要舉行一些活動,如結合班會進行國情教育;利用廣播、黑板報、宣傳櫥窗,介紹祖國的光輝歷史和改革開放以來的偉大建設成就;指導學生收看新聞,開展社會調查,使學生感受祖國的飛速發展等。創造一種濃郁的愛國主義氛圍,使學生常常受到愛國主義思想和精神的感染、熏陶,必將有利于學生的情感培養和習慣養成。

愛國主義是對祖國的一份責任,是一項重大的政治原則,是鼓舞和凝聚各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推動我國社會不斷發展進步的巨大精神力量,是全國各族人民自強不息、團結奮斗的一面旗幟。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既是一個傳統教育問題,也是一個新課題,它涉及的方面廣、內容多,采取的形式活、路子寬。只要我們積極進行對愛國主義教育的探索,就一定會使我校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走向更具理性、更具實效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