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作為小學生進入學校教育的啟蒙階段,是打好小學生語言學習和人文素養(yǎng)教育的根基。小學語文教師作為語文課程教學的主導者,提高語文課堂教學質量是其主要任務,他們紛紛從新課程改革中試圖尋找出一種更加符合小學低年級學生認知規(guī)律、年齡特點的教學方法。朗讀教學、拼音識字教學、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教材中三大主要內容,下面談談這三方面的教學實踐思考。

一、重視朗讀教學

朗讀是最基本的教學方式之一,是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內容。重視朗讀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正確使用普通話,幫助學生增強對課文的理解和感知,加深學生與文本之間的情感交流,培養(yǎng)學生流利通順的語感,最終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yǎng)。我國古代啟蒙教育中就以誦讀《弟子規(guī)》、《三字經(jīng)》等作為兒童啟蒙教育重點教材。低年級語文教學內容以拼音、識字、詩歌、短文為主,這些內容節(jié)奏感強、韻律性強,通過誦讀能夠激發(fā)兒童對語文學習的興趣,幫助兒童奠定拼音識字基礎。在人教版《小小竹排畫中游》一文中,筆者首先強化拼音生字的朗讀訓練,然后采用分組朗讀、“開火車”朗讀等方式強化學生的朗讀訓練,并讓學生對朗讀進行自我評價,引導學生在朗讀中糾正自我、樹立信心。

二、強化拼音、識字的書寫訓練

拼音和識字在低年級小學語文教學中所占比例較大,學生能否掌握拼音和識字是決定學生以后語文閱讀和寫作的關鍵。拼音和識字都離不開端正規(guī)范的書寫訓練,書寫訓練是最常用的教學方式,同時也是最有效的教學方式。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拼音和識字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以下三點:一是端正坐姿、規(guī)范握筆姿勢。正確坐姿要領是“頭正、身直、臂開、足安”,掌握正確的握筆姿勢能夠幫助學生糾正錯誤的寫字手法,長期錯誤的握筆姿勢會造成手臂酸痛、影響學習效率,且書寫出來的字不美觀,影響兒童的自尊心。寫字方法出現(xiàn)從而引導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書寫習慣。二是掌握拼音和生字的筆畫和筆順。拼音和生字要書寫得美觀大方,必須要掌握書寫的順序和格式,懂得生字有筆順規(guī)范、拼音有書寫格式規(guī)范。三是嚴格要求小學生要以仔細認真的態(tài)度書寫,保持文字的工整潔凈,嚴格糾正錯誤。

三、加強語文閱讀訓練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較強的學科,更是一門蘊含豐富情感的學科。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內容中的閱讀課文多為韻律性強的詩歌和趣味性強的故事為主,要想提高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質量,就必須教會學生科學的閱讀方法,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閱讀是學生與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對文本內容有了初步的感知和理解,受到課文內容的感情影響和人文熏陶,從而感悟人生哲理。由于受到低年級小學生認知規(guī)律和個性特征的影響,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涉獵的語文知識有限,因此教師要提高學生的語文閱讀理解能力必須從三個方面著手:一是查字典能力。低年級學生在初步掌握拼音、字的筆畫、偏旁部首等基礎知識后,要教會學生運用拼音查字法、筆畫查字法以及偏旁部首查字法,授之以漁,為學生開拓知識視野奠定基礎。二是豐富課外讀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多閱讀一些通俗易懂、喜聞樂見的課外讀物,多選取一些有拼音、有配圖的兒童讀物,比如《安徒生通話》、《小王子》等。三是看圖寫話。閱讀訓練的目的之一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教師要指導學生學會看圖、說圖、寫圖,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能力和想象力。比如筆者在人教版一年級第五組《烏鴉喝水》,教師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這幅圖片,要求學生將圖中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等一一表述出來。

朗讀教學、拼音識字教學以及閱讀訓練是語文教學中三個核心內容,教師應在語文教學課堂上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尊重學生、熱愛學生,清楚掌握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個體差異,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和實踐創(chuàng)新能力,挖掘學生的潛能,以鼓勵和表揚為主,讓學生在自由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中學習成長。教師必須根據(jù)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認知特點、行為規(guī)律以及個性特征靈活選擇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轉變傳統(tǒng)的被動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等教學觀念,以培養(yǎng)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為主,緊抓語文基礎知識學習與訓練,營造輕松自由的語文學習環(huán)境,讓學生真正熱愛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