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充分調動學困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培養(yǎng)其良好的學習習慣,挖掘其學習潛力,并配合學校承擔的中央教科所評審立項的國家級德育課題《中學生心理調適與道德品質培養(yǎng)的研究》,我們確定了《學困生的教育和管理》作為子課題,以學困生的心理調適對其教育和管理的積極作用為研究方向。通過大量走訪、問卷調查、個案追蹤及必要的智力測試等探尋學困生學習困難的根源,并及時進行心理調適,幫助他們認清學習困難的真正原因,鼓勵他們樹立有價值的學習目標,激發(fā)他們的學習動力,使他們養(yǎng)成科學學習的習慣,增強他們的學習能力,讓他們和其他學生一樣過有尊嚴、有價值的生活。一、造成學困生學習困難的心理因素

1.認知方面。首先,注意力的維持、集中及分配存在障礙。他們較少能夠長時間將注意力集中于某一注意目標,因而其課堂學習或課后作業(yè)效果差。其次,記憶力存在問題。由于感知能力差,學困生對所學知識在內容和結構層次上都有不同程度的記憶困難。再加上注意力不集中,上課抓不住重難點,其空間想象力受到限制,抽象分析、概括能力受到影響,難以形成整體知識結構。再次,思維的廣度、深度、靈活性等較差,往往憑主觀臆斷,做出錯誤的推理和判斷。另外就是學習策略和元認知策略水平低,在學習計劃制定、學習方法選擇、預習、復習、利用工具書、閱讀等方面都欠佳。同時又嚴重缺乏自我監(jiān)督、自我反饋、自我調節(jié)能力。因而在碰到大考時往往采用一些死記硬背的方法。

2.情緒方面。在學習方面缺乏責任心、自卑自棄、懶散、厭學甚至考試焦慮等都是學困生在情緒方面的消極表現(xiàn)。但他們在體育、文藝等方面的好勝心卻較強。畢竟是學生,他們也會關心自己的學習成績,也怕成績不好會讓他們在同學、家長、老師面前過分難堪,因而出現(xiàn)了學習焦慮和考試焦慮等癥狀。此外激情不易調動,心境不易調節(jié),熱情不穩(wěn)固,自尊心不強,常常體驗失敗,缺少成功的喜悅,因此有“破罐子破摔”的思想傾向。

3.學習動機方面。學困生對學習的重要性缺乏正確認識,沒有認真思考過學習在人生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因而缺乏強烈的學習動機;意志薄弱,自覺性不強、自制力不高、不能有計劃地完成學習任務,在學習上不刻苦,做事也淺嘗輒止,缺乏吃苦精神,行為懶散;對自己能學好沒有堅定的信念,往往把失敗歸結為自己能力不行,很少有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一定能夠克服困難的想法和做法。

二、相應措施的干預

1.建立學困生檔案。通過兩次發(fā)放問卷調查研究,對學困生進行歸類。然后由課題組成員分工,每人承擔5-6名學困生的家訪、追蹤等工作,全面了解學困生學習困難的深層次原因,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對他們進行科學的“三觀”教育,幫助他們認識世界,認識個人在世界上的位置,明確個人對社會的發(fā)展所起的作用;發(fā)動同學從點滴小事關心幫助他們,讓他們感受集體的溫暖,體驗人間的真情,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堅定能學好的信念。每次家訪、談心都作好記錄,以便前后對照。

2.開展心理疏導、個案追蹤、心理講座等活動。學習困難背后隱藏的心理問題值得每一位關注學困生的研究者采取一定的行之有效的措施來影響他們。在實踐中,我們結合學困生的心理實際,開展了心理疏導活動、個案追蹤以及“如何消除考試焦慮”、“首因效應與成功”、“磨礪堅強意志”等活動,鼓勵學生樹立信心、立下壯志;在日常教學實踐中,根據(jù)學困生的不同情況分別向他們介紹預習、聽講、作業(yè)、復習等學習知識,幫助他們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促進學生學習進步;當學生對自己的學習不滿意,悲觀氣餒時,進行“挫折、容忍、成功”等講座,教導他們振奮精神,克服困難,取得新成就;當班級出現(xiàn)許多小團體,影響集體團結時,可作“小團體與集體”的講座,引導他們處理好小團體與班集體的關系,關心班集體,同學間團結友愛,鼓勵同學之間大膽交往,建立融洽的同學友誼。還可以做些有關心理咨詢的知識講座,幫助他們理解心理咨詢的含義和實質,以揭開心理咨詢的神秘面紗,引導他們大膽地進行心理咨詢,消除各種心理障礙。

3.開展咨詢。針對人的心理活動有隱蔽性及學困生有通過個別心理咨詢的方式來解決心中藏而不露的一些心理問題的愿望,我們采取個別調適和專家調適相結合的辦法。在日常的教育教學活動中,課題組教師利用個別談話、個別教育的時機,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運用心理咨詢技術,對有心理問題、心理障礙的學生進行心理咨詢誘導,從而加強學困生的個別教育。

4.引導保健。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引導學生進行心理保健。如利用學生愛聽音樂的特點,在課前、課后播放一些輕柔舒緩的世界名曲供學生娛樂欣賞。此外還經常做心理學中常用的“放松練習”、“投射練習”等使學生放松情緒,陶冶情操,同時還教會他們自我心理保健。

三、心理調適的積極作用

通過兩年的心理調適,學困生的心理問題得到很大程度的緩解,他們的自我意識、認知能力、學習動機、學習注意力、情緒、意志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主要表現(xiàn)為:

1.自我意識增強。通過研究人員的耐心輔導、訪談、個案追蹤以及任課教師的課堂滲透等干預措施,90%的學困生能夠客觀地看待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認識到自己學習存在困難并不是智力有問題,而是存在著阻礙他們學業(yè)發(fā)展的不良心理因素,只要老師能夠公正地對待他們,給他們和中等生以及優(yōu)等生同樣的課堂發(fā)言、課后活動的機會,同時他們自己調整學習態(tài)度、學習動機,增強學習自信心,挖掘和激發(fā)潛能,學習成績一定會提高。

2.學習動機明確。在系列的心理講座中,學困生漸漸樹立了自信心,明確了學習的目的,知道了學習對他們的將來乃至我國的經濟建設都有重要的作用,因而產生了強烈的學習需要。一些學困生深悔自己以前把大好的時光浪費在了逃學上網(wǎng)、聚眾吸煙、早戀等上面。為了彌補以前的損失,他們將更多的精力投放到了學習上,逃學、上網(wǎng)成癮、吸煙早戀等有了明顯的收斂。90%以上的人學習變得勤奮刻苦、鉆研好問,學習的效率、成績比前有很大的改觀。

3.認知能力增強。首先表現(xiàn)為課堂注意力集中。為了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他們在課堂中有意識地調節(jié)自己,在聽講中能夠較長時間將注意力集中于學習目標中。由于注意力集中,他們頭腦中形成的概念較以前更多,漸漸能夠構建知識的網(wǎng)絡體系,思維的廣度、深度和靈活性也逐漸提高,在作判斷時不再憑主觀臆斷,而是靠科學的邏輯思維進行分析、歸納,其抽象概括能力有了長足的進步。學習中遇到困難、挫折不再退縮、怨天尤人,而代之以積極的思考,科學的分析,認真的研究,必要時和同學、老師進行合作探究。在學期初他們都能夠根據(jù)自身的學習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并以科學的學習方法來促使他的完成。另外他們還能積極參加學校的興趣合作研究小組、奧賽及科技創(chuàng)新活動,兩年來有12人在各級各類競賽中獲獎。

4.情緒積極情感豐富。通過歸因理論的學習及研究人員在教育教學中采取的人性化管理措施,學困生的世界變得開闊,自卑、孤獨、脆弱、焦慮等不良情緒能夠通過自身的調節(jié)得到緩解,相當一部分人不再以上網(wǎng)、吸煙、早戀等為樂趣 ,學習在他們眼里不再是枯燥、負擔的代名詞,很多學困生以積極的態(tài)度快樂、輕松地學習,同時學習的進步及教師的表揚又給了他們上進的信心和決心,學習成為一件能夠體現(xiàn)自身價值,實現(xiàn)自我愿望的一件快樂的事!

實踐證明,良好的心理調適方法在學生的教育和管理中有積極的作用。作為一名中學教師,掌握科學的心理調適方法,并有計劃、分步驟地對學困生進行教育和管理,能夠有效地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和學習成績。使他們在未來的社會生活中能夠具備較強的心理適應和心理承受能力,能夠適應高風險、快節(jié)奏、強競爭的環(huán)境,成為心理健全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