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組織和指導學生主動去探索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加深其對數學價值的理解,讓學生明白數學來源于生活,還可以為生活服務的道理,以及學習數學能夠促進人發展的道理。

一、數學教學生活化的途徑

1.引領學生學好生活化的數學。

隨著教學事業的進步,小學教師的學歷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可是教學水平還需要進一步提高。有很大一部分教師的教學理念還十分落后,還停留在過去的教學方法中,重視理論教學忽視能力教育,重視知識的灌輸輕視啟發和引導。要想學生學好生活化的數學就必須進一步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改變他們以往的教學理念。小學數學教師要善于積累生活中的數學素材,讓數學教學貼近生活,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存在他們的生活中,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快樂。所以數學教師一定養成善于觀察積累素材的習慣,這樣才能引領學生學好生活化的數學。

2.幫助學生樹立數學意識。

進行了一段數學教學以后,可以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下進行一些練習。例如,讓學生充當營業員、建筑工人、設計師等角色。讓他們利用學到的數學知識去解決不同角色中所遇到的問題。通過學生的親身參與,可以調動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實際計算能力。學生在充當生活角色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到了學習數學的樂趣,加深了他們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樹立了他們努力學習數學知識的意識。

3.提升學生應用數學能力。

采用生活化的數學教學方法目的不僅僅是提高學生的數學知識,最重要的是提高學生在生活中應用數學的能力。數學新課改對小學數學教師的日常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那就是要盡一切努力將數學與生活聯系起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鍛煉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引導學生運用數學去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例如,折扣問題的數學教學就可以將數學教學與現實生活聯系起來,在節假日各大商場通過商品打折來進行促銷,有的商品可能是打一折,有的商品可能是打八折,商家的這些促銷活動對于消費者來說是否有利?要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并采用數學手段進行解決,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魅力,同時還能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的能力。

二、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方法

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要以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為主,將數學教學與生活聯系起來,讓學生產生數學來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的感覺。怎樣才能實現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呢?

1.教師教學意識生活化。

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改變以往的教學理念,樹立聯系生活、重視生活的教學新理念,使數學教學生活化,讓數學教學回歸到生活中。而且教師還要幫助學生發展非智力因素,使學生養成熱愛學習的習慣,培養他們科學用腦、科學學習的能力,這樣更有助于他們未來的生活和學習。

2.教學評價生活化。

在小學數學教學評價中要重視教學生活化的問題,不管是教學評價標準還是考試命題都要突出現實生活與數學的聯系,同時要督促教師在日常教學當中重視數學教學生活化。比如,學生學習了“10以內數”以后,可以設計一些這樣的考試題:①我今年( )歲。②爺爺奶奶的電話號是( )。這樣可以鍛煉小學生對數字的理解,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存在于他們的生活當中,提高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

3.問題生活化。

在學生有了一定的數學基礎以后,要對學生進行運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鍛煉,提出的實際問題應該貼近學生的生活,而且大家在相互合作解答的時候也不會遇到很大的困難。比如,學生學習完統計以后,可以給學生出題,讓他們回答生活當中什么地方要用到統計,請舉出一個這方面的例子,并使用學過的知識進行解答。

新課改的目的就是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以及自主創新能力,而數學教學生活化對于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推動新課改進一步深化具有重要意義。數學來源于生活,并可以為生活服務,學生只有真正感受到這一點才能激發興趣,更加熱愛數學,熱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