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情境教學法 在地理教學中的運用
作者:陜西省山陽縣漫川中學 李 軍
發布時間:2015-04-13 11:23:01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為了適應新的教學需求,情境教學法被廣泛地運用到地理課堂教學之中。那么,什么是情境教學法呢?所謂情境教學法就是教師充分利用身邊的事例,以及現有的教學資源,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用地理圖像、生活場景等直觀手段或實驗、調查、表演等方式來創設情境,讓學生置身其中,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與激情,是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情境中獲取知識的一種教學活動。究竟怎樣在地理課堂中運用情境教學法呢?我認為關鍵是合理創設情境。
下面,結合自己教學地理的心得,對情境教學法在地理課堂中的運用談幾點淺顯的認識。
一、巧設課堂導入情境,增強學生學習興趣
好的情境是打開學生心門的鑰匙。上課伊始,教師通過創設新穎別致的課堂導入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動力,從而能盡快將學生引入到教學之中。當然導入方式很多,可視教材內容和學生認知水平進行綜合選擇。如學習人教版八年級地理《多民族的大家庭》一節時,首先播放學生熟知的歌曲宋祖英的《愛我中華》營造氣氛,然后引導學生思考:歌中唱到56朵花是什么含義呢?通過喜聞樂見的歌曲創設情境,迅速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二、巧提問題創設情境,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課堂上教師根據教學內容,提一些問題來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展開討論、辯解,以辯促思,以辯明理,調動學生的主動參與意識,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學習興趣。如學習人教版八年級地理《自然資源與我們》一節時,我設計了這樣幾個問題:什么是自然資源?自然資源的類別有哪些?人與自然資源有怎樣的關系?怎樣合理利用和保護自然資源?關于這些問題,與我們生活息息相關,問題一出,學生的積極性就起來了,他們很想弄清楚這些問題。有的知道一些,就說起來了,由于不夠全面、準確,有的同學就持不同意見,大家相互辯解、討論、補充。對于持不同意見的學生,教師及時給予表揚肯定,讓他們參與到學習中,獲取成功的快樂,這種有效的爭論辯解,激發了學生學習的熱情,讓他們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學習主人。真正實現了“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認知過程,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三、 巧用多媒體手段,讓真實情境再現
在地理教學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景觀圖、彩圖、漫畫、示意圖、新聞報道、數據圖表等教學資源,通過多媒體手段創設教學情境,將教學中的重點知識、難點問題通過畫面呈現出來,可以增加課堂的信息容量,縮短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同時可以激發學習興趣,渲染教學氛圍,培養學生動腦、動手、觀察、閱讀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學習“地震”的相關內容時,通過制作多媒體課件,向學生播放我國汶川大地震時的一些圖片和影像資料,學生就會被眼前的畫面震撼、吸引,從而激發他們對所學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調動他們的學習熱情,學生會用心聽講,積極討論,這樣既掌握了地震的相關知識,又學到了一些地震來時的預防措施和自救自護方法,增強了學生的防災抗災意識和技能。
四、關注身邊熱點,激發學習熱情
人類的生活與地理環境息息相關 ,地理環境的變化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在日常教學中,結合教學內容若能適時適量科學地聯系時事熱點、焦點引入新課,就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對地理的學習興趣。如學習人教版七年級地理《水資源》一節時,可結合近年來我們家鄉河道干涸,學校井水水位下降,鎮自來水公司供水緊張等現象,引導學生感知水資源對人類的重要性,從而自覺養成節水的習慣。
當然,創設情境進行教學的方式、方法很多,究竟怎樣創設情境,我們要根據教學內容,用心思考,精心設計問題情境,目的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他們積極主動參與課堂教學,成為課堂真正的主人,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獲得地理知識,同時培養他們終身學習地理的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