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過程是師生共同參與的一種雙邊活動,教學反思也體現在兩個方面:既包括教師的教學反思,又包括學生的自我反思。當前,在我們的教學工作中普遍存在著過分強調教師的教學反思,而忽視學生自我反思的傾向。筆者多年的教學實踐表明師生共同反思能有效提高教學效果,實現教學相長。

一、共同反思有助于教學能力的提高

課堂是教師教學的主陣地,通過踐行共同反思,可以實現教學相長。

我曾舉辦過一次“詩歌朗誦會”,希望通過這一活動使學生樹立參與意識,體驗成功喜悅,達到感悟詩歌魅力,培養學生熱愛傳統文化的目的。雖然提前讓學生準備,并傳授了詩歌朗誦的技巧,但活動展示課上:只有兩三個學生積極進行了準備,朗誦了詩詞,還吟唱了古詩。而多數學生或臨時抱佛腳、或膽怯畏縮、或相互推諉、或為完成任務而草率背誦,臺上扭扭捏捏,臺下笑聲連連。距下課不到十分鐘時,沮喪至極的我突然靈機一動,動員學生動筆反思自我的學習行為。剛才的尷尬境地促使學生相互比較找差距,捫心自問覓不足。絕大多數同學都表達了一個共同的意愿:慚愧沒有把握好這次機會,希望重新舉辦一次“詩歌朗誦會”。

我也從自己身上反思了活動失敗的原因:活動前的動員不力,導致思想上不夠重視,雖有熱情,但無行動;過于強調朗讀技巧,忽略了由此造成的學生心理壓力,對“詩歌朗誦”望而卻步;缺少詳細具體的活動方案。在課堂上及時與學生進行溝通,承認活動失敗有教師組織不力的責任,贊揚學生積極的反思行為,鼓勵學生大膽參與。課余和學生共同策劃“詩歌朗誦會”的實施方案(細致到活動主題標語的設計、主持人的確定、活動進程的安排、活動結束的總結評價等)。兩周后舉行的“詩歌朗誦會”非常成功。

從中我悟到:尊重學生,動員學生反思可以讓教師充分了解學生,能夠設身處地從學生角度去看問題,從而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共同反思體現的是師生人格的平等。在共同反思中,師生一起學習,經歷失敗,接受教訓,感受快樂,分享成功,共同提高。這讓我感受到了教學相長的魅力。

二、共同反思有助于學生潛能的開發

教師要做學生自主學習的促進者。教師的鼓勵和肯定可以促使學生積極進行自我反思,使學習變成一種自發、自覺的過程,從而不斷挖掘自己的潛能。

在學習臺灣作家余光中的《鄉愁》時,我在仿寫環節發現了一首小詩——《愛》 :小時候/愛是一個紅紅的蘋果/我咬這邊/女孩咬那邊//而現在/愛是一封窄窄的情書/我寫這面/姑娘寫那面//長大后/愛是一對紅紅的證書/我拿這本/新娘拿那本//后來呀/愛是一方矮矮的墳墓/我在外頭/妻子在里頭//女孩也許不是姑娘/姑娘也許不是新娘/新娘也許不是妻子/但我永遠愛的深沉。

這首詩雖是模仿之作,但學生的創造力令人贊賞。保護學生的創作熱情,激發其他同學的創作欲望是語文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于是,我增加了一節反思討論課,動員學生將這首詩與《鄉愁》進行對比閱讀,并討論如下幾個問題:

1.兩首詩表現形式上有何異同?

2.兩首詩在意境與表達情感方面有何特點?

3.從《從香菱學詩》中香菱的寫詩經歷與咱班同學的寫詩經歷中,你感覺寫作容易嗎?

我還找了一篇題為《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難》的文章來引導學生反思自我,鼓勵學生發揮特長,大膽創新。

這節反思課讓學生認識到每個人都有寫作的天賦,成功也不是那么難,從而極大地激發了他們的寫作熱情。此后三天兩頭都有學生將自己的習作拿來讓老師評改,尋求認可。好的作品,我會在板報上刊登,還鼓勵學生積極投稿。在我的鼓勵下,學生周某的散文《踏著落葉走來》在《楊凌文苑》上發表。

當師生的自我反思成為一種習慣時,我們的教學就變得輕松了。課前預習的效率大大提高了;早讀的檢查背誦,變成了自主的上臺背誦;課堂上也會出現“知無不言,言無不盡”的場面,時時迸發出創新的火花。

共同反思體現的是師生人格的平等?!皫煵槐刭t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師。聞道有先后,術業有專攻,如是而已?!苯處熞鰧W生迷路時的引領者,學習進程中的協助者,學生成功時的贊賞者。讓他們以愉悅的心態投入學習,發揮主觀能動性,在學習中不斷反思,體驗成功與失敗,逐漸樹立學習的主體意識,主動求知,樂于受教。教師也在教學反思中不斷成長,提高教學藝術,實現教學相長。師生共同反思也有助于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