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發自主探究, 成就精彩課堂
作者:陜西宜君縣城關第一小學 李新琴
發布時間:2015-04-13 16:15:42 來源:陜西教育報刊社
我們的小學課堂改革,常常受教育體制和評價制度的影響,課堂普遍缺乏生機與活力,嚴重影響了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發展,更影響著學生終生的發展,也成為制約教育質量提高的現實瓶頸。因此,我們必須創新教學方法和課堂情境,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讓我們的學生更有創造力和生命的激情,讓我們的課堂更精彩、更高效,我們應做以下的探討:
一、把“授人以漁”作為課堂教學的追求目標
教育先賢老子“授人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古訓,道出了我們的教育本質。教育不是冷峻粗糙的管制,而是自主靈動的解放;學生不是知識的容器,而是激情燃燒的火把。我們在課堂上,就是要做學生自主探究的火把,點燃學生的激情,激活學生創造的火花。這種“火把”就是“授之以漁”。例如,我在教學《阿里山的云霧》一課時,課前,我引導學生自主調查了當地不同天氣、不同氣候、不同時段云霧變化的特點,學生對云霧已經有了豐富的體驗和全面的感知,因而課堂上對本文的理解和互動高潮迭起,探究能力得到充分的體現。在充分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和自己對當地云霧的體驗,讓學生根據調查結果去寫,一篇篇鮮活的習作便躍然紙上。這種水到渠成的方法,激發了學生的創作激情和潛力,美文層出,異彩紛呈。
二、注重培養學生課堂思考解惑的能力
學生的頭腦不是一個被填充的容器,而是一個需要充分激活的智能中樞。這就要求我們的老師,在教學中,要給學生思考的時間和空間,要把孩子的主動性、能動性引導到知識的領會上和思想上。如在本學期,我所講授的《構建安全和諧的校園》一課時,在課件出示校園踩踏事故視頻及近年來校園踩踏事故數字統計之前,我就出示了一個思考題:請結合案例思考踩踏事件的危害及嚴重性?學生就會在觀看過程中集中思考;觀看完之后,再給同學們10分鐘時間,讓同學回顧剛才的資料主動深入思考問題,并歸納整理出自己的答案。學生的思維完全沉浸在問題的思考之中,思維的認知歸類在一片寧靜中涌動爆發。時間到后,學生紛紛發言交流自己的問題答案。沒想到問題思考的角度、深度、維度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45個學生,不僅交流合并歸納了80多種危害及嚴重性,而且積極思考探討了校園安全事故的預防、自救、自護方法25種,而且深入掌握了一定的安全事故應變措施。整個課堂在思考解惑中達到了優質問題資源的整合和新問題的生成解決,這種“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教育思考方法,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而且課堂充滿活力。
三、在興趣互動中提升學生的探求愿望和能力
我們的課堂,只有讓學生感興趣,他們才會去主動探究,課堂才會高效。教師要善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激情,滿足學生成功展示的愿望,學生就會變被動為主動,不斷提升學生主動探求的愿望和能力。如在講語文《飛奪瀘定橋》一課時,我先以“飛”字設疑激趣,讓學生理解生活中的“飛”和課文中的“飛”有何區別,然后通過學生查字典,聯系具體語境,通過反復閱讀課文、討論、探究、互動,使學生理解了兩個“飛”字有著截然不同的含義。同時,在讀與思的互動過程中,也激發了學生自學、鉆研的興趣,使他們明白只有善于捕捉突出中心的關鍵字眼并反復推敲,才能更好地理解課文。這樣情趣盎然的互動,使語文課堂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再如,在講《構建安全和諧的校園》一課時,我設置了安全知識和安全標識的競賽闖關游戲,不但增加了課程的趣味性,調動了學生學習、探求知識的積極性,更重要的是學生探究能力得到了充分發展。
授人以魚,三餐之需;授之以漁,終生之用。我們的生命課堂,只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喚醒主體意識,培養主體能力,塑造主體個性,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開發學生的無限潛能,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活力奔放的課堂更有魅力、更加精彩!



